三磺合剂(三磺嘧啶混悬液)
Mistura Trisulfonamidorum(Suspensio Trisulfonamidorum)
本品为磺胺嘧啶等三种磺胺水混悬液的内服制剂。常加入助悬剂、娇味剂等辅料。
【原料与用量】
磺胺嘧啶33.3 g
磺胺甲基嘧啶33.3 g
磺胺双甲基嘧啶 33.3 g
蔗糖200.0 g
苯甲酸2.0 g
琼脂3.5 g
香精适量
蒸馏水加至1000.0 ml
【制法】取琼脂加适量蒸馏水浸泡后,加热煮沸溶解,加入蔗糖使溶,滤过。另将三种磺胺药及苯甲酸于研钵中用少量琼脂溶液研磨成糊状后,逐渐加入其余的琼脂溶液研匀。然后加入用水溶解的香精与蒸馏水至全量,混合均匀,即得。
【作用与用途】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嘧啶与磺胺双甲嘧啶都有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作用,对脑膜双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的抑制作用较强。有人指出,三种磺胺药物含用时其溶解度比个别单独应用时为大,毒性较低而疗效亦较大。本品常用以治疗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珠菌所感染的疾患。
【用法与用量】口服成人首次剂量为20 ml,以后每次为10 ml,一日4次。儿童用量遵医嘱。
【注意】参阅“磺胺嘧啶片”项下。
【贮藏】密闭避光保存。
【注解】1.磺胺嘧啶(Sulfadiazinum)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本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无嗅,难溶于水(1:13000),略溶于乙醇,磺胺嘧啶在空气中稳定,但遇光颜色易变深,应盛于遮光容器中保存。
磺胺甲基嘧啶(Sulfamerazinum)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磺胺甲基嘧啶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嗅,难溶于水,略溶于乙醇,遇光色惭变深。
磺胺双甲基嘧啶(sulfamethazinum)的化学结构式如下:
磺胺双甲基嘧啶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难溶于水,略溶于乙醇,遇光颜色渐变深。
以上三种磺胺皆难溶于水,难溶性药物吸收往往受粒径影响。服用粒径为1~3μ的磺胺嘧啶混悬液比服用粗粉(表面积仅为微粒的1/7)吸收的既快又多,前者血药浓度峰值比后者高出40%,而且提前二小时出现,吸收量也较后者多20%。
2.磺胺嘧啶口服后排泄较慢,在血中与蛋白结合率较低(45%),其半衰期为17小时。磺胺甲基嘧啶吸收较磺胺嘧啶迅速、完全,排泄缓慢,与蛋白结合率高(75%),其半衰期为24小时。磺胺双甲基嘧啶吸收速度与磺胺嘧啶同,与蛋白结合率为60~80%,排泄较快,半衰期为7小时。这些磺胺药的半衷期不同,因此长期服用由于各自排泄快慢不等,而排泄慢的发生积蓄作用,而出现中毒症状。但合理地进行调整剂量又比较困难,以那一种为基准进行调整都不合适。另外这些磺胺与血中蛋白结合率又各不相同,并发生与血浆蛋白竞相结合的情况,结合趋势大的磺胺抢夺了血浆蛋白,使另一磺胺在血中基本呈游离状态,立即完全地分布到机体组织,使作用强度及副作用均大大增加,其合适剂量又难于控制,故认为对婴幼儿应用是不妥当的。因此有些国家已趋向于不用如三磺混悬剂之类小儿口服制剂。
3.本品加入矫味剂蔗糖与香精。苯甲酸为防腐剂。蔗糖还可增加合剂的粘稠度。琼脂为助悬剂。本品的粘稠度合适,药物不易粘着瓶壁,易于摇匀。助悬剂也可以用羧甲基纤维素钠代替。
4.处方中三种磺胺类的颗粒大小与吸收及悬浊被的稳定有关。如将其通过乳匀机以使固体成分的颗粒更细、更均匀,则混悬液更为稳定。
文献介绍将磺胺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含磺胺25%),加入枸橼酸(10%)使磺胺重新析出细结晶(原来粒径9~20 μ处理后者为2.1~3.5 μ),再加适量助悬剂,可得质量较好的磺胺类药粉的混悬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