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草药大全> 浏览文章
【拼音名】Hēi Rǔ Gū
【来源】
药材基源:为红菇科真菌沥青色乳菇的子实体。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ctarius picinus Fr.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子实体,收后除去泥沙,晒干。
【原形态】菌盖宽5-10cm。后平展,有时中部略凸。灰色、煤黑色、橄榄黑色。盖缘下卷,有褐黄色稀毛,盖表近蜡质。菌肉白色,伤后变红,具辣味。褶片微下延,赭色。乳汁呈胡萝卜红橙色。菌柄长3-6cm,粗1-2.5cm。柱形。孢子近圆形,(8-10)μm×(7.5-9)μm,脊突结成的网眼明显。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单生或群生于针、阔叶林下,松属、云杉属和壳斗科、山茶科诸林下和林缘均易发现。6-10月均为出菇期。外生菌根菌。
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福建、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 菌盖半球形或平扁,中部有时略凸,直径4-8cm,黑色,光滑或有微细绒毛。菌肉薄,白色或红色。菌褶较密,类白色或淡黄色。菌柄圆柱形,长3-6cm,直径约1.5cm。气微,味辛辣。
【化学成份】含硬脂酸酯(stearic acid ester)。
【性味】辛;甘;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主风湿痹痛;四肢麻木;手足抽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或入丸、散。
【摘录】《中华本草》
关键字:
上一篇: 黑三棱
下一篇:黑牵牛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