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草药大全> 浏览文章
【拼音名】Jīn Sī Méi
【别名】金丝桃、猪拇柳、土连翘、芒种花、黄花香、山栀子、打破碗花、过路黄、大叶黄、大田边黄、黄木、金香、端午花。
【来源】
药材基源:为藤黄科植物金丝梅的全株。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Hypericum patulum Thunb.ex Murray[Norysca patula(Thunb.exMurray)J.Voigt]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集,洗净,切碎,晒干。
【原形态】金丝梅 灌木,高0.3-1.5m。全株无毛。枝条具2或4纵线棱,褐色或红褐色。单叶对生;叶柄短;叶片卵圆形、卵状长圆形或披针状长圆形,长1.5-6cm,宽0.5-3cm,上面绿色,下面粉绿色,网脉隐约可见,全面散布透明腺点。花序聚伞状或为单生,具1-15花;萼片宽卵圆形至圆形,先端圆或微凹,通常具小突尖,边缘干膜质,具细齿或缘毛,果时直伸;花瓣黄色或金黄色,宽卵形至长圆状倒卵形或宽倒卵形,脱落;雄蕊5束,每束50-70枚,花药淡黄色;子房卵球形,5室,花柱与子房近等长或略短于子房,自基部分离,近先端向下弯曲。蒴果卵球形。种子圆柱形,黑褐色,一侧具细长膜质的狭翅,表面有不明显的细蜂窝纹。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700m的山坡、草地、林下、灌丛中或空旷处。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苦;寒
【归经】肝;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解毒;疏肝通络;祛瘀止痛。主湿热淋病;肝炎;感冒;扁桃体炎;疝气偏坠;筋骨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炒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关键字:金丝
上一篇: 金丝木通
下一篇:金丝莲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金丝草/经典中药(3)
  • 贯叶金丝桃/经典中药(31)
  • 金丝藤/中药图谱(8)
  • 金丝桃果/中药图谱(5)
  • 金丝桃/中药图谱(5)
  • 金丝梅/中药图谱(11)
  • 金丝李/中药图谱(9)
  • 金丝草/中药图谱(6)
  • 金丝藤仲/中华本草(9)
  • 金丝藤/中华本草(7)
  • 金丝桃果/中华本草(4)
  • 金丝桃/中华本草(5)
  • 金丝刷/中华本草(6)
  • 金丝木通/中华本草(7)
  • 金丝梅/中华本草(7)
  • 金丝李/中华本草(6)
  • 金丝杜仲/中华本草(8)
  • 金丝草/中华本草(8)
  • 金丝矮陀陀/中华本草(7)
  • 单花金丝桃/中华本草(4)
  • 金丝藤/中草药汇编(5)
  • 金丝桃/中草药汇编(5)
  • 金丝木通/中草药汇编(6)
  • 金丝莲/中草药汇编(8)
  • 金丝杜仲/中草药汇编(5)
  • 金丝带/中草药汇编(6)
  • 金丝草/中草药汇编(7)
  • 金丝矮陀陀/中草药汇编(7)
  • 金丝藤仲/中草药大全(6)
  • 金丝藤/中草药大全(4)
  • 金丝桃果实/中草药大全(10)
  • 金丝桃果/中草药大全(7)
  • 金丝桃/中草药大全(5)
  • 金丝刷/中草药大全(3)
  • 金丝木通/中草药大全(3)
  • 金丝梅/中草药大全(4)
  • 金丝莲/中草药大全(6)
  • 金丝李/中草药大全(3)
  • 金丝猴/中草药大全(9)
  • 金丝杜仲/中草药大全(5)
  • 金丝带/中草药大全(6)
  • 金丝草/中草药大全(7)
  • 金丝矮陀陀/中草药大全(5)
  • 单花金丝桃/中草药大全(6)
  • 金丝草/中草药大全(16)
  • 贯叶金丝桃/中草药大全(27)
  • 金丝矮陀陀/中草药大全(10)
  • 金丝草/中草药大全(11)
  • 金丝带/中草药大全(16)
  • 金丝杜仲/中草药大全(15)
  • 金丝猴/中草药大全(11)
  • 金丝李/中草药大全(14)
  • 金丝莲/中草药大全(17)
  • 金丝木通/中草药大全(12)
  • 金丝刷/中草药大全(16)
  • 金丝桃/中草药大全(11)
  • 金丝桃果/中草药大全(20)
  • 金丝桃果实/中草药大全(18)
  • 金丝藤/中草药大全(12)
  • 金丝藤仲/中草药大全(14)
  • 贯叶金丝桃/中国药典2015年版(19)
  • 金丝桃/中药手册(24)
  • 金丝木通/中药手册(9)
  • 金丝莲/中药手册(14)
  • 金丝草/中药手册(7)
  • 金丝带/中药手册(13)
  • 金丝桃果实/中药手册(15)
  • 金丝藤仲/中药手册(10)
  • 金丝杜仲/中药手册(10)
  • 金丝猴/中药手册(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