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草药大全> 浏览文章

中药石吊兰图片【中药名】石吊兰 shidiaolan

【别名】黑乌骨、石豇豆、石泽兰、小泽兰、岩豇豆、岩石茶。

【英文名】Lysionoti Herba。

【来源】苦苣苔科植物吊石苣苔Lysionotus pauciflorus Maxim.的干燥地上部分。

【植物形态】常绿附生半灌木。匍匐茎灰褐色,老枝黄棕色,长7~40cm,不分枝或少分枝,幼枝常有短毛,皮微有皱纹。叶对生或三至数片轮生,革质,有短柄或近无柄,紫红绿色。叶片大小、形状变化较大。楔形、楔状条形,狭矩圆形,挟卵形,或倒卵形,长1.5~5.5cm,宽3~16m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楔形或钝圆,边缘在中部以上有牙齿,下部全缘或微波状,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无毛。花序腋生,有花1~4朵,花序梗长1.5~3.5cm,苞片小,早落,花萼5深裂至基部,裂片三角状条形。花冠白色至淡红色,常带紫色,管状,长3.5~4.5cm,中部以上膨大,近二唇形,上唇2裂,下唇3裂,无毛,雄蕊4,能育雄蕊2,花药连着。花盘杯状,4裂,雌蕊单一,无毛。蒴果1~2个,条形,长7.5~10cm,两端有毛。种子细小,顶端有长毛。花期5~7月,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生于阴湿岩石壁或树干上,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南、湖北、陕西、安徽等省区。

【采收加工】夏、秋二季叶茂盛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茎呈圆柱形,长25~60厘米,直径0.2~0.5厘米。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纵皱纹,节膨大,常有不定根;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绿色或黄棕色,中心有空隙。叶轮生或对生,有短柄;叶多脱落,脱落后叶柄痕明显;叶片披针形至狭卵形,长1.5~6cm,宽0.5~1.5cm,边缘反卷,边缘上部有齿,两面灰绿色至灰棕色。气微,味苦。

【性味归经】性温,味苦。归肺经。

【功效与作用】化痰止咳,软坚散结。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属分类的温化寒痰药。

【临床应用】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外洗。用治咳嗽痰多,瘰疬痰核。

【主要成分】全草含石吊兰素,即内华达素(nevade-nsin)。

【使用禁忌】孕妇忌服。


关键字:石吊兰
上一篇: 蜂房
下一篇:白矾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