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草药大全> 浏览文章
【出处】《岭南采药录》
【拼音名】Dà Bó Gǔ Dān
【别名】鸭仔花、逼迫树(《本草求原》),大还魂(《岭南采药录》),大驳节(《陆川本草》),大接骨草、救命王(《南宁市药物志》),大驳骨、鸭公青,十月青《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白鹤脚,大骨节草、大驳骨泊(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大叶驳骨草,黑叶接骨草(《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黑叶爵床的茎叶。夏、秋采收,晒干。
【原形态】常绿灌木,寓可达2.5米,除花序稍被微毛外,均秃净,枝粗壮,圆柱形。叶对生,椭圆形,长10~15厘米,宽4.5~6厘米,先端钝,全缘,基部渐狭而成短柄。穗状花序顶生,长7~10厘米;有多数阔卵形的苞片,长约1.2厘米,宽约10毫米,绿色,被微毛,内有花3~4朵;小苞片极小或狭;萼片5,长约4毫米;花冠2唇形,长1.4~1.6厘米,白色而有红色斑点,上唇2裂,下唇较大,短3裂,中裂较宽;雄蕊2,着生于花冠喉部,突出;花柱线形,短2裂。蒴果卵形或椭圆形,长约8毫米,有毛。花期春季。
【生境分布】多栽于庭园,或生于村旁、旷野灌丛中。分布广东、广西等地。产广东、广西。
【性状】干燥枝叶,茎枝棒状,粗约0.5~1厘米,灰褐色或黄褐色,常有粉尘状细密斑点,平滑而稍有纵绉及点状突起皮孔,节部膨大;皮薄,木部乳白色,髓部甚大,海绵状,白色;幼枝稍压扁。叶对生,革质,稍脱落,灰绿色、茶褐色或绿黄色,长椭圆形,两面秃净。气微,味淡而稍带豆腥味。以枝不过粗,叶多为好。
【性味】
苦辛,平。
①《本草求原》:苦甘,平。
②《岭南采药录》:味苦,性寒。
③《陆川本草》:辛甘,微温。
【功能主治】
活血,祛风湿。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肺痈,乳痈。
①《本草求原》:治乳痈,功胜于蒲公英,同黄糖、酒糟捣敷。
②《岭南采药录》:理跌打伤,接合筋骨。
③《南宁市药物志):治风湿痹痛,肺痈。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湿,理跌打。治骨折,跌打扭伤,风湿性关节炎,创伤红肿,肋间神经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捣敷。
【注意】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孕妇内服慎用。
【附方】治跌打:大还魂、透骨消、泽兰、血见愁、金牛草。同煎服。(《广东中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关键字:驳骨丹
上一篇: 大驳骨
下一篇:大草寇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