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草药大全> 浏览文章
【出处】《纲目拾遗》
【拼音名】Hé Chónɡ
【来源】为沙蚕科动物疣吻沙蚕的全体。
【原形态】体细长稍扁,长40~80毫米,宽约5毫米,全体有60多个体节。前端背面到口腔基部绿褐色,后面稍带红色,背中央浅红色。头略呈六角形,有大眼2对。头部腹面中央有口,有触须4对,触角和触手各2个。吻分前后两部,每部又分3小区,吻无小齿,而有软突起,Ⅰ、Ⅱ区小突起不显,Ⅲ、Ⅳ区有柱状小突起约20个,Ⅴ、Ⅵ区有4个大突起。深绿色,两旁有小突起1~2个,Ⅶ、Ⅷ区前缘有一排大突起。体节两旁均有疣足,第4对起有少数刚毛。体中部的疣足,背须有大基叶,腹须同长,基叶不显,背肢较小,其腹侧有一舌状叶,刚毛多而长,大多成桨状。肛节有小肛须1对。
【生境分布】栖于沿海、河口或稻田中。分布广东、福建、上海等地。
【性味】《本草求原》: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
①《纲目拾遗》:补脾胃,生血,利湿,行小便。
②《本草求原》:暖胃,补气,少加醋良。
【注意】
①《纲目拾遗》:疮疡勿食,能作脓。
②《本草求原》:发疮疥。有湿食之则腹滞痛。喘嗽人忌。
【摘录】《中药大辞典》
关键字:禾虫
上一篇: 汉中防己
下一篇:禾秆蹄盖蕨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禾虫/中华本草(1)
  • 禾虫/中药手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