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草药大全> 浏览文章
【出处】《江苏药材志》
【拼音名】Yánɡ Hú Zī Cǎo
【别名】羊毛胡子、羊胡子草(《中国经济植物志》)。
【来源】为莎草科植物披叶苔的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秆簇生,三棱形,高达40厘米。叶鞘长;叶线形,长3~25厘米,宽1~2毫米;苞片短,筒状,具锈色脉纹。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序具小穗3~6;雄花小穗着生于茎端,鳞片卵状披针形,具锈色脉纹,边缘膜质,雄蕊3;雌蕊小穗侧生,鳞片长圆状卵圆形,具锈色脉纹,先端突出成尖刺。囊苞卵状三棱形,有脉纹,被稀疏柔毛。小坚果三棱形,褐色,柱头3裂。花期2~3月。
【生境分布】生于林下山坡或路旁。分布我国东北、华东、华中和西南各地。
【化学成份】茎叶含水分11.32%,灰分8.85%,纤维素40.97%。
【功能主治】《江苏药材志》:治湿疮、黄水晶晶及小儿羊须疮。
【用法用量】外用:烧灰油调搽,每日2~3次。
【摘录】《中药大辞典》
关键字:胡髭
上一篇: 羊洪膻
下一篇:羊黄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羊胡髭草/中华本草(1)
  • 羊胡髭草/中药手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