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草药汇编> 浏览文章

【拼音名】Mǎ Qián Zǐ

【来源】为马钱科马钱属植物长籽马钱Strychnos wallichiana Steud. ex DC.[S. pierriana auct. non A. W. Will]及马钱S. nux-vomica L.,以干燥成熟的种子入药。

【原形态】1、长籽马钱 木质大藤本。树皮灰白色,小枝圆柱状,光滑;卷须腋生,单生或成对,叶对生;叶柄长5~7里面;叶片革质,椭圆形,长7~12厘米,宽3~4.5厘米,先端短渐尖至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全缘,具三出脉,两面光滑无毛。春、夏枝梢开白色管状花;花萼5深裂;花冠管圆筒状,上部5裂;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喉部,花丝极短,花药背着。浆果球形,熟时橘红色,直径4~6厘米。种子长圆形而扁,外面密被浅灰棕色绢毛。

生于热带石灰岩地区沟谷杂木林中。我国云南省有分布。

2、马前(番木鳖)与上种甚接近,但本种为乔木,高10~13米。叶广卵形或近于圆形,先端急尖或微凹,有主脉5条。种子圆盘形,呈规则的纽扣状,表面密被银白色丝光茸毛。

生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深山老林内。云南南部有少量栽培。

【栽培】长籽马钱 喜热带性气候,怕霜冻,幼苗喜荫蔽,成株喜阳光。适宜肥沃疏松的石灰质壤土或微酸性砂质壤土栽培。种子繁殖,放于净砂内催芽(用盆或挖坑,坑底铺3寸细砂,将种子摆好,上覆细砂1寸左右,置于露天,浇水保湿,温度25℃左右,约15天发芽),发芽后取出,按行株距5×3寸播种,约2~3周出苗生叶。当苗高半尺左右,选阴雨天定值,行株距6×6尺。移栽要少伤根多带土,以免影响成活。

栽后7年结果,采取成熟果实,取出种子,洗净晒干。

马前 喜热带湿润性气候,怕霜冻。土壤以石灰质壤土或微酸性壤土生长较好。种子繁殖,海南6月播种,播种前,将种子浸水48小时,取出放在湿布袋内,保持湿润,放置阴凉处,5天后,即开始萌芽,此时取出穴播,每穴1粒,覆土半寸左右,约10天左右即开始出苗生叶。培育1年后,当苗高2尺以上时可定值。生长期间有叶斑病。虫害有蓖麻夜蛾等为害,食嫩叶,花期为害严重,可用六六六或滴滴涕防治。

在海南栽培8年开花结果,10年后结果量较多,采果期为11月至次年1月,果变橙红色,将果摘下堆放使果肉变软后,用水洗出种子晒干。

【化学成份】马前种子含总生物碱2~5%,主要为番木鳖碱(士的宁,strychnine,C21H22O2N2)、马钱子碱(brucine,C23H26O4N2)各1~1.4%,微量的番木鳖次碱(vomicine)、伪番木鳖碱(pseudostrychnine C21H22O3N2)、伪马钱子碱(pseudobrucine,C23H26O5N2)、奴伐新碱(novacine,C24H28O5N2为N-甲基-另-伪马钱子碱,N-methyl-sec-pseudobrucine)、α-及β-可鲁勃林(α,β-colubrine,C22H24O3N2)、土屈新碱(struxine,C21H30O4N2)等。此外,尚含番木鳖甙(loganin或loganoside,C17H26O2)、脂肪油约3%、蛋白质约11%及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等。

番木鳖碱为马钱子的最主要成分。约占总生物碱的45%,有强烈的苦味,马钱子碱的药效只有番木鳖碱的1/40,亦有强烈的苦味。

国产长籽马钱的种子、果皮、茎及叶均含有番木鳖碱,总生物碱及番木鳖碱的百分含量为:

生物碱  种子 果皮  茎  叶

总生物碱 2.18 0.36 0.30  0.37

番木鳖碱 1.33 0.15 0.14  0.12

长籽马钱种子中的番木鳖碱含量达1.33%,符合中国药典(1963年版)规定(不少于1.15%),可作为提取番木鳖碱的原料。另据报道,番木鳖碱及马钱子碱尚存于树皮、叶及木部,并广泛存在于马钱属的植物中。

【药理作用】1、主要作用于脊髓,兴奋其反射功能,使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易于传导,亦具兴奋大脑的作用,引起各种感觉器官功能的敏感。能促使抑制状态的病人苏醒,并调节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

2、番木鳖碱可提高横纹肌、平滑肌及心肌的张力。

3、内服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

4、马钱子治疗慢性气管炎,给动物灌胃时,其镇咳作用显著;其祛痰作用类似氯化铵;当用药时间延长,药量增加,则能加强家兔抗组织胺的引喘。

5、过量可致强直性惊厥,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亲和力强,解离难,连用治疗量,可致积蓄中毒。

6、抑菌:本品对嗜血流感杆菌有抑制作用;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炮制】制马钱子 将砂子放锅内炒热,加入拣净的马钱子,炒至外面呈棕黄色并鼓起时取出,筛去砂子,去毛即可。

油马钱子 将拣净的马钱子,煮沸后取出,再用清水浸泡,捞出,刮去皮毛,稍晾,切成薄片,用少许烧热的麻油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

【性味】苦,寒。有大毒。

【功能主治】通经络,消结肿,止疼痛。主治: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手足无力,小儿麻痹后遗症,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骨折;外用治皮肤癌,痈疖疔疮。

【用法用量】1~3分。

【制剂】小儿麻痹丸 1、提取:取淫羊藿加15倍量水浸半小时,煎煮1小时,过滤。残渣加10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半小时,过滤,合并3次滤液,浓缩至原药量的1/3既得。2、粉碎:将马钱子单独粉碎,过筛(筛眼内径0.15毫米)备用。按附方2之处方用量将其余12味药混合粉碎,过筛(筛眼内径同上)备用。3、制丸:①起母:取马钱子粉少许用淫羊藿煎出叶作粘合剂,按制水丸法起母,母粒形成后,分取筛眼内径1~1.5毫米之间的母粒既得。(每斤药料需起母1两)。②成型:将丸母置糖衣锅内,用淫羊藿煎液作粘合剂,用混合药粉加大成型,制成直径4~5毫米的丸粒。取20粒干燥后称重,应为4分3厘(误差范围±2厘)即可。4、干燥:自然干燥或低温烘干。

【附方】1、面神经麻痹:马钱子湿润后,切成薄片(18~24片约重1钱2分),排列在胶布上,贴在患侧面部。约7~10天换药1次,至恢复正常为止。

2、小儿麻痹后遗症:(小儿麻痹丸),马钱子(砂炒)、川萆薢、牛膝、木瓜、乌蛇肉、续断、蜈蚣、淫羊藿(炙)、当归、肉苁蓉、金毛狗脊、海螵蛸各1两,菟丝子(炒)1.5两,僵蚕2两。制成水泛丸。每日3次,温开水送下。每次用量1~4岁10丸,4~8岁20丸,8岁以上儿童30丸,成人40丸。本药对增强麻痹肌群的肌力,恢复关节活动有一定效果,但对畸形的矫正作用不大。

3、骨折:制马钱子1份,枳壳2份,共研粉。每服2克,每日3次。1日极量8克。儿童慎用。一般肿胀、疼痛在1周内消退,骨痂在10~15天开始形成。

4、皮肤癌:马钱子8两(水煎刮去皮毛,切片晒干),蜈蚣30条,天花粉、细辛各3钱,蒲黄、白芷各1钱,紫草、穿山甲、雄黄各5分。取麻油10两加热,入蜈蚣以下八味药,煎至枯黑,去渣,再入马钱子,煎至黄色,不令焦黑,过滤去渣,余油趁热加入白糖1~2两(冬1两,夏2两)和匀,待冷即成。用时先将疮面用甘草水洗净,拭干,涂上药膏约1分厚,1日2~3次。

【备注】马钱子毒性大,内服必须炮制。如服过量中毒,出现颈项僵硬,瞳孔散大,呼吸急促与困难,甚至抽搐,角弓反张,痉笑等症状出现。

中毒的解救:(1)立即给乙醚吸入作轻度麻醉,或用中、短时或超短时作用的巴比妥类药物,如戊巴比妥钠0.1~0.3克、环已巴比妥钠0.2克或硫喷妥钠0.2克作经脉注射,以制止惊厥。亦可用10%水合氯醛20毫升保留灌肠。禁用吗啡,因其能引起惊厥。(2)吞服的毒物在数分钟内未完全吸收时,可于麻醉情况下,用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吞服过久或已发生惊厥者,不应洗胃。(3)置暗室,防止外冷刺激,减少诱发惊厥的因素。

关键字:马钱子
上一篇: 马尿泡
下一篇:马桑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马钱子/经典中药(3)
  • 马钱子没药治三叉神经痛/偏方秘方(1)
  • 马钱子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3)
  • 马钱子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3)
  • 马钱子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中药材种植(6)
  • 乌头马钱子酒/药酒大全(29)
  • 马钱子酒/药酒大全(0)
  • 黄马酒/药酒大全(1)
  • 马钱子粉/中药图谱(4)
  • 马钱子/中药图谱(6)
  • 马钱子/中华本草(2)
  • 马钱子酊(番木鳖酊)/中药_酊剂(32)
  • 马钱子粉/中药材(14)
  • 马钱子/中药材(15)
  • 马钱子流浸膏/中药_提取物(14)
  • 马钱子粉/中草药大全(1)
  • 马钱子/中草药大全(1)
  • 散瘀和伤汤/传统方剂(41)
  • 十三味马钱子丸/藏药标准(5)
  • 五味马钱子汤散/藏药标准(9)
  • 七味马钱子丸/藏药标准(4)
  • 马钱子/中草药大全(22)
  • 马钱子散/中国药典2015年版(28)
  • 马钱子粉/中国药典2015年版(7)
  • 马钱子/中国药典2015年版(8)
  • 马钱子〔番木鳖〕/兽药手册(26)
  • 马钱子酊(番木鳖酊)/酊剂(19)
  • 马钱子流浸膏(番木鳖流浸膏)/浸膏(13)
  • 马钱子浸膏(番木鳖浸膏)/浸膏(6)
  • 马钱子散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马钱子/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0)
  • 马钱子粉/历史药品质量标准(8)
  • 马钱子酊(番木鳖酊)/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马钱子流浸膏/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1)
  • 马钱子酊/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2)
  • 马钱子/中药手册(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