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鉴定> 浏览文章
  【鉴定中药材名】白芍

  【药材来源鉴定】本品为芍药科植物芍药Paecmia lactiflora Pall.经煮制和除去外皮的干燥根。李时珍释其名曰:芍药,犹(音chu6)约也。嫜约,美好貌。此草花容嫜约,故以为名。芍药的根经煮制和除去外皮、晒干后,药材外表呈类白色,故名白芍。主产于浙江的白芍药材,名杭白芍;主产于安徽毫州的白芍药材,名毫白芍。

  【药材历史考证】芍药的始载本草为《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云:生中岳川谷及丘陵。二月八月采根,暴干。《本草经集注》云:今出白山、蒋山、茅山最好,白而长大,余处亦有而多赤,赤者小利。《雷公炮炙论》曰:凡采得后,于日中晒干,以竹刀刮上粗皮并土头了,锉之,将蜜水拌蒸,从巳至未,晒干用之。《开宝本草》曰:此有两种。赤者利小便,下气;白者止痛,散血。其花亦有红、白二色。《本草图经》曰:今处处有之,淮南者胜。春生红芽作丛,上三枝五叶,似牡丹而狭长,高一二尺。夏开花,有红、白、紫数种。子似牡丹子而小。秋时采根,根亦有赤、白二色。并附有泽州芍药图。《本草别说》曰:今世所用者,多是人家种植。欲其花叶肥大,必加粪壤。每岁八九月取其根分削,因利以为药,遂暴干,货卖。今淮南、真阳尤多。药家见其肥大而不知香味绝不佳,故人药不可责其效。李时珍曰:今药中所用,亦多取扬州者。十月生芽,至春乃长,三月开花。其品凡三十余种,有千叶、单叶、楼子之异。人药宜单叶之根,气味全厚。根之赤白,随花之色也。考以上本草所述产地,中岳,即今河南嵩山;白山、蒋山、茅山,均在现今江苏省境内;淮南,即今安徽、江苏、河南的淮河以南部分地区;泽州,即今山西晋城;扬州,即今江苏省扬州。据以上本草图文考证,与现今芍药植物及其药材相符。根据古代本草所述芍药的产地,可以推论芍药在古代分布的范围很广,包括现在安徽、江苏、河南等省的部分地区,而且这些地区至今仍然广泛种植着生长良好的芍药。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变迁,现在的野生芍药仅限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这与人参产地的变迁是同一道理。当然,古代本草所载的芍药可能也包括草芍药及其近缘植物。但其根细而质次,绝不是古代本草所载白而长大的正品芍药,更不是古今相沿栽培药用的传统商品芍药。通过以上本草考证,还可以明确《雷公炮制论》所述芍药的加工制法,与现今白芍的加工制法相似。赤芍与白芍之分的始载本草为《本草经集注》。至于芍药与毛果芍药,其间的毛被由多至少、由少至无确有连续过渡类型,我们认为二者应当归并。

  【植物形态鉴定】多年生草本。根粗壮,常呈圆柱形。茎高40~70厘米,无毛。叶互生,叶柄较长;下部茎生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茎生叶为三出复叶;小叶片狭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白色骨质细齿,两面无毛,或仅背面沿叶脉疏被短柔毛。花数朵生于茎顶或叶腋,有时仅顶端一朵开放,直径8~11厘米;苞片4~5,披针形,大小不等;萼片4,宽卵形或近圆形,长1~1.5厘米,宽1~1.7厘米;花瓣9~13,倒卵形,长3.5~6厘米,宽1.5~4.5厘米,白色、粉红色或红色;雄蕊多数,花丝长7~12毫米;花盘浅杯状,包裹心皮基部,顶端裂片钝圆;心皮2~5,分离。瞢荚果卵形,长2.5~3厘米,顶端具喙。花期5~6月,果期8月。

  【药材性状鉴定】本品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厘米,直径1~2.5厘米。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

  【药材显微鉴定】本品粉末黄白色。糊化淀粉团块甚多。草酸钙簇晶直径11~35微米,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数个簇晶。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直径20~65微米。纤维长梭形,直径15~40um,壁厚,微木化,具大的圆形纹孔。

  【药材理化鉴定】取本品粉末5克,加乙醚50毫升,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取滤液10毫升,置水浴上蒸干,加醋酐1毫升与硫酸4~5滴,先显黄色,渐变成红色、紫色,最后呈绿色。

  【商品规格】

  1.白芍

  一等:干货。呈圆柱形,直或稍弯,去净栓皮,两端整齐。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质坚实,体重。断面类白色或白色。味微苦酸。长8厘米以上,中部直径1.7厘米以上。无芦头、花麻点、破皮、裂口、夹生、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与一等区别为长6厘米以上,中部直径1.3厘米以上。间有花麻点。

  三等:与一等区别为长4厘米以上,中部直径0.8厘米以上。间有花麻点。

  四等:与一等区别为长短粗细不分,兼有夹生、破条、花麻点、头尾、碎节或未去净的栓皮。无枯芍、芦头、杂质、虫蛀、霉变。

  2.杭白芍

  一等:干货。呈圆柱形,条直,两端切平。表面棕红色或微黄色。质坚,体重,断面米黄色。味微苦酸。长8厘米以上,中部直径2.2厘米以上。无枯芍、芦头、栓皮、空心、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与一等区别为中部直径1.8厘米以上。

  三等:与一等区别为中部直径1.5厘米以上。

  四等:与一等区别为长7厘米以上,中部直径1.2厘米以上。

  五等:与一等区别为长7厘米以上,中部直径0.9厘米以上。

  六等:与一等区别为长短不分,中部直径0.8厘米以上。

  七等:与一等区别为长短不分,直径0.5厘米以上。兼有夹生、伤疤,无梢尾、枯心、芦头、栓皮、杂质、虫蛀、霉变。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草地及林下。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安徽、山东、浙江、贵州、四川等省区有大量栽培。

  【采集加工】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头尾及细根,蒸透后除去外皮或除去外皮后再蒸透,晒干。

  【饮片炮制

  1.白芍 洗净,润透,切薄片,干燥。

  2.炒白芍取白芍片,照清炒法炒至微黄色。

  3.酒白芍取白芍片,照酒炙法炒至微黄色。

  【性能功用】味苦、酸,性微寒。归肝经、脾经。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内服:6~15克,水煎服。不宜与藜芦同用。

  【附注

  1.置干燥处贮藏,防蛀。

  2.各地栽培的白芍,除浙江白芍因生长期较长,根条粗,分为七个等级外,其他地区均按四个等级分等。

  3.安徽习惯上加工的白芍片、花芍片、花芍个、花帽、狗头等可根据质量情况和历史习惯自订标准。


关键字:白芍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白芍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0)
  • 白芍/经典中药(11)
  • 麦冬白芍治无精子症/偏方秘方(0)
  • 白芍甘草治先兆流产/偏方秘方(9)
  • 柴胡白芍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偏方秘方(3)
  • 柴胡白芍治月经不调/偏方秘方(0)
  • 白芍蒲公英治慢性盆腔炎/偏方秘方(1)
  • 当归白芍治胎位不正/偏方秘方(3)
  • 当归白芍治痛经/偏方秘方(3)
  • 白芍香附汤治疝气/偏方秘方(3)
  • 白芍全蝎治三叉神经痛/偏方秘方(0)
  • 桂枝白芍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偏方秘方(0)
  • 白芍泽泻治肥胖症/偏方秘方(5)
  • 白术白芍治慢性胆囊炎/偏方秘方(0)
  • 白芍玄参治便秘/偏方秘方(1)
  • 白芍白术治肠炎/偏方秘方(0)
  • 白芍延胡索治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偏方秘方(0)
  • 赤白芍治病毒性心肌炎/偏方秘方(0)
  • 白芍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2)
  • 健脾膏/膏方(0)
  • 白芍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中药材种植(3)
  • 加味四物酒/药酒大全(2)
  • 人参金芍酒/药酒大全(0)
  • 归芪白芍酒/药酒大全(2)
  • 防风白芍酒/药酒大全(2)
  • 白芍糖苷/中药提取物(4)
  • 散偏汤/中药方剂(2)
  • 拯阴理劳汤/中药方剂(1)
  • 加减复脉汤/中药方剂(2)
  • 壮筋养血汤/中药方剂(2)
  • 补肝汤/中药方剂(0)
  • 圣愈汤/中药方剂(1)
  • 四物汤/中药方剂(2)
  • 白 芍/20版中药材(4)
  • 白芍/中华本草(4)
  • 白芍/中药材(11)
  • 大芍茶/药茶(16)
  • 大黄枳芍茶/药茶(23)
  • 白薇芍茶/药茶(3)
  • 青黛四物茶/药茶(6)
  • 败酱归芍茶/药茶(6)
  • 酱归茶/药茶(10)
  • 紫苏安子茶/药茶(3)
  • 升麻葛根茶/药茶(9)
  • 蔓荆芪芍茶/药茶(2)
  • 白术芍茶/药茶(7)
  • 乞力伽茶/药茶(8)
  • 白术安胎茶/药茶(8)
  • 车柏茶/药茶(1)
  • 苍芍芩茶/药茶(5)
  • 合欢芍茶/药茶(4)
  • 柴风茶/药茶(1)
  • 柴胡清肝茶/药茶(3)
  • 柴芍茶/药茶(3)
  • 柴郁茶/药茶(2)
  • 木香归芍茶/药茶(0)
  • 芎艾茶/药茶(5)
  • 丹芍茶/药茶(5)
  • 枸杞芍茶/药茶(4)
  • 当归芍茶/药茶(6)
  • 首乌芍茶/药茶(6)
  • 白芍茶/药茶(4)
  • 芍姜茶/药茶(4)
  • 白芍梅茶/药茶(2)
  • 白芍薇茶/药茶(7)
  • 白芍钩藤茶/药茶(4)
  • 荔枝芍茶/药茶(9)
  • 桑椹白芍茶/药茶(5)
  • 月季花芍茶/药茶(2)
  • 水仙花茶/药茶(7)
  • 大定风珠/传统方剂(8)
  • 逍遥散/传统方剂(26)
  • 真武汤/传统方剂(6)
  • 白芍/中草药大全(11)
  • 消瘕汤/传统方剂(13)
  • 乌头汤/传统方剂(13)
  • 真武汤/传统方剂(11)
  • 清肝止淋汤/传统方剂(4)
  • 三甲复脉汤/传统方剂(4)
  • 大定风珠/传统方剂(7)
  • 顺经汤/传统方剂(5)
  • 温经汤/传统方剂(6)
  • 固经丸/传统方剂(13)
  • 固经汤/传统方剂(4)
  • 固冲汤/传统方剂(4)
  • 调肝汤/传统方剂(0)
  • 益阴汤/传统方剂(4)
  • 加减一阴煎/传统方剂(2)
  • 清海丸/传统方剂(1)
  • 补肝汤/传统方剂(8)
  • 归灵内托散/传统方剂(5)
  • 除风益损汤/传统方剂(2)
  • 小营煎/传统方剂(3)
  • 圣愈汤/传统方剂(5)
  • 参附龙牡救逆汤/传统方剂(5)
  • 清经散/传统方剂(22)
  • 白芍/中草药大全(85)
  • 白芍总苷胶囊/药品说明书(10)
  • 白芍/中国药典2015年版(12)
  • 白芍/历史药品质量标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