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白鬼笔
Bái Guǐ Bǐ
白鬼笔
别名:鬼笔、鬼笔菌、竹下菌、竹菌、无裙荪
功效作用: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痛
英文名:?
始载于?毒性?归经?药性温药味甘

  

目录

  1. 资料来源

  2. 别名:
  3. 来源
  4. 生境分布
  5. 炮制
  6. 性味
  7. 功能主治
  8. 用法用量
  9. 性状
    1. 1.性状鉴别
    2. 2.理化鉴别
  10. 化学成份

资料来源

《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

鬼笔、鬼笔菌  

来源

真菌类担子菌纲鬼笔目鬼笔科白鬼笔Phallus impudicus L. ex. Pers.,以菌柄及菌托入药。  

生境分布

夏秋两季雨后,产生在林内地上。分布于山西、山东、安徽、广东。  

炮制

采摘后切去粘臭的菌盖,用水冲洗干净至无臭气,晒干或鲜用。  

性味

甘,温。  

功能主治

活血,除湿,止痛。主治风湿痛。  

用法用量

鲜品6两,浸泡在5两白酒(或五加皮酒)内,10日后服用,每服3~5钱,日服2次,干品用量为鲜品的1/10。  

性状

1.性状鉴别

根茎呈结节状不规则圆柱形,直径1.4-4.2cm,有分枝;表面灰棕色,有纵皱,弯曲处常有密集的横皱纹,皮孔横长,微突起而色淡。根圆柱形,多扭曲,直径0.3-1.5cm;表面灰褐色或黑褐色,皱纹明显,皮较薄,剥落处呈灰黄色。质硬,断面黄白色,纤维性。有特异香气,味微辛,稍苦、涩。

性状鉴别:

1. 粉末特征:灰白色。

2.韧皮纤维长条形,平直或稍弯曲,有的一边波状,末端稍尖或钝圆,长180-650μm,直径16-54μm,壁厚4-18μm,孔沟粗而密,表面可见斜向交锗纹理,有的胞腔具菲薄横隔。

2.草酸钙簇晶直径11-64μm,棱角大而较钝;有的含晶细胞数个相接,簇晶排列成行。

3.射线细胞切向纵断面观呈类圆形或长圆形,切向壁具斜向交错或不规则网状纹理。

4.导管为网纹和梯纹。此外,有木栓细胞及少数淀粉粒。  

2.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2g,加甲醇适量,制成100%(W/V)溶液,作供试品溶液。另取紫丁香甙、异贝壳杉烯酸、β-谷甾醇、4-甲氧基水杨醛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CMC-薄层板上,用氯仿-甲醇-水(7:3:1,下层澄清液)展开15cm,喷以10%硫酸溶液,105℃恒温箱中烘4分钟显色。供试品溶液色谱中,仅与对照品紫丁香甙、β-谷甾醇色谱的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色斑。  

化学成份

子实体含麦甾醇(ergosterol),糖醛酸聚糖(glycuronan),甲醛(ergosterol),乙醛(acetaldehyde),苯乙醛(phenylacetadehyde),苯基巴豆油醛(phenycroton-aldehyde),,甲基硫醇(methylmercaptan),硫化氢(hydrosul-furic acid),二氢查耳酮(dihydrochalcone),苯乙酸(phenylacetie acid),乙酸(acetic acid),丙酸(propionic acid).

关键字:鬼笔
上一篇: 白腹锦鸡
下一篇:白果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