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半枫荷
Bàn Fēnɡ Hé
半枫荷
别名:翻白叶树、红半枫荷、大叶半枫荷、白背枫、阴阳叶、铁巴掌、半梧桐、番张麻、米纸
功效作用:祛风除湿,舒筋活血。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腰肌劳损,慢性腰腿痛,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扭挫伤;外用治刀上出血。
英文名:?
始载于?毒性?归经?药性温药味甘

半枫荷,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中国特有种,具有枫香属Liguidambar和蕈树属Altingia两属间的综合性状,对研究金缕梅科系统发育有科学价值。现残存于中国南部和东南山区,受人为破坏严重,加之天然更新不易,保存植株极少。木材材质优良,旋刨性良好,可作旋刨制品。

目录

  1. 简介
  2. 形态特征
  3. 生长习性
  4. 分布范围
  5. 组织培养
  6. 化学成分
  7. 濒危及保护
    1. 保护价值
    2. 保护措施
  8. 栽培方法
  9. 半枫荷根
  10. 半枫荷叶
  11. 半枫荷酒
  1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3. 半枫荷属
    1. 特征
    2. 本属生境
    3. 本属分布
    4. 本科概述
  14. 相关传说

简介

现状:稀有种。半枫荷是1962年发现的新属的模式种。现残存于中国南部和东南部山区。因天然林分受人为干扰严重,分布范围越来越窄,保存的植株也较稀少。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约17米,胸径达60厘米,树皮灰色,稍粗糙;芽体长卵形,略有短柔


半枫荷

毛;当年枝千后暗褐色,无毛;老枝灰色,有皮孔。叶簇生于枝顶,革质,异型,不分裂的叶片卵状椭圆形,长8-13厘米,宽3.5-6厘米;先端渐尖,尾部长1-1.5厘米;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稍不等侧,上面深绿色,发亮,下面浅绿色,无毛,或为掌状3裂,中央裂片长3-5厘米,两侧裂片卵状三角形,长2-2.5厘米,斜行向上,有时为单侧叉状分裂;边缘有具腺锯齿;掌状脉3条,两侧的较纤细,在不分裂的叶上常离基5-8毫米,中央的主脉还有侧二脉4-5对,与网状小脉在上面很明显,在下面突起,叶柄长3-4厘米,较粗壮,上部槽,无毛。雄花的短穗状花序常数个排成总状,长6厘米,花被金缺,雄蕊多数,花丝极短,花药先端凹人,长1.2毫米。雌花的头状花序单生,萼齿针形,长2-5毫米,有短柔毛,花柱长6-8毫米,先端卷曲,有柔毛,花序柄长4.5厘米,无毛。头状果序直径2.5厘米,有蒴果22-28个,宿存萼齿比花柱短。  

生长习性

产地多属亚热带低山至中山,向南楔入热带,分布点的年均温在18℃以上,极端低温可达-5℃,年降水量1200-1300毫米,半枫荷喜生于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如贵阳黔灵山为典型的酸性黄壤,三都、荔波、榕江、赤水等地的半枫荷生长在pH值为5-6的酸性红黄


半枫荷

壤或紫色土地上。花期2-3月,果实秋季成熟。

半枫荷为中性树种,幼年期较耐荫;天然更新力差,萌生能力也较弱,在贵州多散生于海拔700-12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常与蕈树(Altingiachinensis)、丝栗栲(Castanopsisfargesii)、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杨梅(Myricarubra)、细枝柃(Euryaloquiana)、油茶(Cameulaoleifera)、中华里白(Hicriopterischinensis)等混生,有时也生于马尾松(Pinusmassoniana)、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疏林中。  

分布范围

分布于江西南部、广西北部、贵州南部,广东(海南岛在内)。半枫荷为中国特有种,其分


半枫荷

布中心在华南或华东地区的福建东南部永春、西南部龙岩、漳平、南靖和中部南平;江西东南部石城、瑞金和南部龙南、金南、寻乌、安远;湖南南部宜章,广东东北部灌阳、贺县、龙胜、临桂、永福、大苗;贵州的赤水官渡、贵阳黔灵山、榕江沙平沟、雷公山、三都坝街、荔波茂兰、月亮山等山区。由于森林植被严重破坏,残存的种群落数量已极为稀少,多为零星生长的单株,同时其树皮及根可供药用而遭剥皮之灾,如三都坝街一带的半枫荷,其树皮已被刮剥近干顶,实属名存实亡。  

组织培养

采用单因子比较和均匀设计法,分别研究了影响半枫荷Altingiachingii愈伤组织诱


半枫荷

导和生长的各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于茎段;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基本培养基为MS,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2mg/L+NAA1mg/L+蔗糖3%;黑暗培养对愈伤组织生长极为有利。  

化学成分

目的从金缕半枫荷Semiliquidambarcathayensis根茎抗炎有效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鉴定化合物。方法通过巴豆油鼠耳刺激药理实验确定金缕半枫荷抗炎有效部位,利用硅胶柱层析等手段分离单体化合物,借助质谱和核磁(包括HMQC,HMBC)等光谱学测定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齐墩果酸、3-羰基齐墩果酸、2α,3β-二羟基齐墩果酸、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酸、鞣酸-3,3'二甲醚、鞣酸-3,3',4-三甲醚、鞣酸-3,3'-二甲醚-4-O-β-D-木糖苷、β-谷甾醇和


半枫荷

硬脂酸。结论首次从金缕半枫荷中分离得到上述化合物。  

濒危及保护

保护价值

半枫荷是金缕梅科新发现的寡种属植物,为中国特产。具有枫香属Liquidambar和蕈树属Altingia两属间的综合性状,对研究金缕梅科系统发育有学术价值,木材材质优良,旋刨性良好,可作旋刨制品。  

保护措施

半枫荷分布星散,植株稀少,除自然保护区加强保护、严禁砍伐外,产区各植物园、树木园应引种保存,各林场可营造人工林。  

栽培方法

目前未作人工引种驯化研究,常用裂开脱出种子,干藏成熟后采回置于阳光下爆晒,即可使蒴果裂开脱出种子,干藏至翌年春季播种,可适当予以遮荫,一般播后半个月即可发芽,发芽率达65%,在此期间注意保持苗床疏松湿润,但也不能积水、随着幼苗的生长发育,适当降低遮荫程度,幼苗出土约2-3个月即可进行分床移植以促进幼苗充分生长,苗高达40厘米即可选择适宜的环境造林。


半枫荷

用种子繁殖。霜降前后采回果实,晒于阳光下,促使蒴果开裂,种子即可脱出。干藏至第二年春季播种,发芽率60%,播后15天内发芽,搭盖荫栅,3个月内分床移栽,苗高30-40厘米即可造林。  

半枫荷根

【功效】:半枫荷根(《岭南采药录》)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翻白叶树的根。

【植物形态】翻白叶树,乔木,高可达20米。小枝被红色或黄色茸毛。叶异型,革质;幼树或萌发枝上的叶盾形,长约20厘米,掌状3-5深裂;成长树上的叶长圆形或卵状长阙形,长7-15厘米,宽3.5-8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钝形、截形或斜心形,上面无毛,下面密被黄褐色茸毛;叶柄长1-2厘米;托叶线状长圆形。花脓生、单生成2-4朵聚生;小苞片2-4,全缘;萼片5,狭披针形,长2-2.5厘米,宽2-3毫米;花瓣5,白色;雄蕊15,每3个合成1束,与5个退化雄蕊互生;子房5室,被毛。蒴果木质,狭卵形,长4-5厘米,密被锈色星状柔毛。花期8月。生于砂质土山坡、平原、丘陵地疏林或密林中。分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

本植物的叶(半枫荷叶)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药材】干燥根常切为厚约3毫米的饮片,栓皮浅棕色,木心浅红棕色。质略松,易碎。产广东、广西。半枫荷品种很多,尚有金缕梅科的金缕半枫荷,五加科的变叶树参(白半枫荷),樟科的檫木(枫荷桂),桑科的白桂木(红半枫荷),功效基本相同。


半枫荷

【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微温。

【功用主治-半枫荷根的功效】祛风除湿,活血消肿。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手足酸麻无力,跌打损伤。

①《岭南采药录》:善祛风湿,凡脚气、脚弱、痹痛,以之浸酒服。

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跌打瘀积,产后风瘫。

③《广西药植名录》:治气管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

民间则用半枫荷的根或叶煎汤,作全身或局部汤浴。经长期广泛实践,证实疗效显著。民间广泛用于:风寒所致身痛,手足麻木,半身不遂,腰腿疼痛,疲劳跌损及皮肤瘙痒等症。  

半枫荷叶

【功效】:半枫荷叶(《广西中草药》)

【来源】为梧桐科植物翻白叶树的叶。植物形态详半枫荷根条。

【功用主治-半枫荷叶的功效】治外伤出血:半枫荷鲜叶捣烂敷患处;或焙干研末撒患处。

药用半枫荷的种类很多,涉及6科8属的植物,是形态特征或临床功效相似的一类植物。该类植物的药用部位广泛,包括:根、茎、枝、叶以及树皮和花蜜,都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的独特功效,是有很好发展前景的新型药用植物资源。文章对药用半枫荷植物的植物学特征、地理分布、经济价值及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药用半枫荷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的提供理论基础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半枫荷酒

【配方】半枫荷、五加皮、阴香皮,首乌、千斤拔、当归各1500


半枫荷

克,枯红皮.熟川乌、牛膝各1000克,50-60度糖波酒(榨蔗糖的糖液蒸出的酒)50千克。

【制法】将前9味切片置瓷缸内,加入糖波酒,密盖,浸泡2-3周(夏季可减少几天,冬季可增加几天),过滤去渣,即得。

【功用】祛风湿、强筋骨、止疼痛。

【主治】类风湿性脊椎炎、腰肌劳损及关节扭伤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15毫升,日服2次。

【附记】引自《广西卫生》,验之临床,多效。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半枫荷散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50例。半枫荷散组以半枫荷散(由半枫荷根、荆芥、防风、乳香、胡椒根组成)治疗;扶他林膏组以扶他林膏治疗;复方南星止痛膏组以复方南星止痛膏治疗;理疗组以YSHD-Ⅰ型红外线治疗灯治疗。结果:愈显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8%、90%,复方南星止痛膏组分别为44%、82%,扶他林膏组分别


半枫荷

为42%、70%,理疗组分别为38%、78%。半枫荷散组与复方南星止痛膏组、理疗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扶他林膏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半枫荷散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  

半枫荷属

特征

常绿乔木;叶草质,互生,具柄,叶片异型,通常卵形或椭圆形,有离基三出脉,叶片上部为叉状3裂,或单侧叉状分裂,叶缘有锯齿,齿尖有腺状突;托叶线形,早落。花单性,雌雄同株,头状花序或短穗状花序;雄性短穗状花序常多个排成总状,生于校顶,每一花序有苞片3-4片,萼片与花瓣均不存在,雄蕊多数,花药倒四角锥形,2室,花丝极短;雌性头状花序单生于校顶叶腋,有苞片2-3片


半枫荷

,有长花序柄;雌花多数,萼筒与子房合生,萼齿短小,线形,宿存,有时不存在,花瓣缺,不具退化雄蕊,子房下位,2室,花柱2,偏斜,常卷曲,柱头有小乳头状突起,胚珠多数,中轴胎座。头状果序;蒴果木质,沿隔膜裂开为2片,每片2浅裂;种子有棱。花期2-3月,果期4-9月。少种属。  

本属生境

生于常绿阔叶林中、灌丛中或山坡路旁。土壤pH值5.0-6.0。海拔320-1000米。  

本属分布

广东:乳源、大埔、东山、信宜、乐昌、梅县、英德、连山、温塘山。广西:临桂、灌阳、大瑶山、贺县,龙胜、大苗山、永福、上思。海南:保亭、琼中、陵水、乐东。福建:漳平、永春、龙岩、南靖、南平、沙县。湖南:宜章、资兴。浙江:景宁、泰顺。贵州:雷山、榕江、荔波、册亨、赤水、贵阳。江西:石城、瑞金、龙南、全南、寻乌、安远。  

本科概述

该科27属,约14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中国有17属76种,主要分布于西南部经中部至台湾。其中5属为特有属。  

相关传说

贵州黔东南州,这里常年雾气弥漫,冬季阴冷,有“天无三日晴”之说。但当地患骨关节疾病的人却极少。原来当地的深山老林中生长着一种神奇树,叫半枫荷,它的叶子,一半形似枫叶,另一半似荷叶,因此被称作“半枫荷”。而它的药效奇特。

这个神奇的植物用于骨关节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时。孟获当时是苗族的苗王,建兴三年,苗王孟获大起蛮兵十万,犯境侵略。诸葛亮亲带五十万大军到益州的建宁(当今的黔东南州一带)讨伐孟获。

因为山高路远加上气候潮湿多雨,很多士兵患上了严重的骨关节病,患病的士兵浑身酸痛无力、关节肿痛、手足麻木、军医一时束手无策,军中人心惶惶,诸葛亮忧心如焚;一段时间后诸葛亮发现有几个士兵的症状变好,细问之下,原来他们疼痛难耐,浑身酸痛,就在扎营不远的雷公山上一眼温泉浸泡,泡完后感觉这种浑身酸痛、关节肿胀、手足麻木的症状也消失了;在他们的带领下,诸葛亮找到了这眼温泉,这一眼温泉怎么能让众多的患病士兵浸泡呢?诸葛亮看了看周围发现长满了一种奇怪的树木,它的叶子,一半形似枫叶,另一半似荷叶形状,有很多叶子都掉在水里,散发出一阵阵异香,诸葛亮心中一动,让军医采了一些回去,用水煮后给患病的士兵泡澡,结果很快痊愈,军心大振。这种神奇的植物为诸葛亮七擒孟获立下了大的功劳,诸葛亮为这种植物取名为”半枫荷”。

关键字:
上一篇: 板蓝根
下一篇:半蒴苣苔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