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鳖甲
Biē Jiǎ
鳖甲
别名:团鱼盖、脚鱼壳、上甲、甲鱼、鳖壳、团鱼甲、鳖盖子、甲鱼壳、团鱼壳
功效作用: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用于阴虚发热,劳热骨蒸,虚风内动,经闭,癓瘕,久疟疟母。
英文名:CARAPAX TRIONYCIS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毒性无毒归经肝经、肾经药性平药味咸


别名:甲鱼、团鱼。

脊椎动物门、爬行纲、龟鳖目、鳖科

水栖,卵生爬行动物。吻端尖,伸出之吻突长,吻长约三倍于眼间距,吻端有一对鼻孔。眼小,瞳孔圆形。颈基无颗粒状疣。背、腹骨板小。背面橄榄绿色或黑棕色,表皮形成的小疣排列成纵行,边缘部分柔软,一般称为裙边;腹面黄白色,有淡绿色斑。背腹骨板间无缘板连接。前肢五指,内侧三指有爪,后肢也同。指、趾间均具蹼。

鳖多生活于大淀、小河及池塘旁的泥沙里。在水中行动迅速。喜出水晒太阳。喜食田螺及鱼虾等。卵生,产卵在夜晚,6月间为最多,每窝7~30个不等。卵近圆形,白色。冬眠期间为11月至次年3月,群栖泥底。  

目录

  1. 药材产地
  2. 采制方法
  3. 营养成份
  4. 选料标准
  5. 药用价值
    1. 概况
    2. 制法
    3. 性状
    4. 性味归经
    5. 功能与用法
    6. 附方
    7. 各家论述
    8. 贮藏
  6. 食疗价值
  7. 鳖甲药理作用
  8. 参看

药材产地

分布很广,由东北至广东的海南岛,以及湖北、安徽、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均有。

本品为鳖之背甲。

[名称] 鳖甲Carapax Amydae
别名:团鱼甲(江苏)、水鱼壳(湖南)、团鱼壳(江西)、鳖盖(陕西、河南)、脚鱼壳(湖北)、上甲(湖北、甘肃、河北)、甲鱼(江苏、浙江)、鳖壳、鳖盖子(山西)、王八盖子(河北)、团鱼甲(湖北)。

主产于长江流域之湖北沔阳、黄陂、监利、孝感,安徽安庆、芜湖,江苏镇江、扬州,河南商城、固始、沁阳,湖南常德、邵阳,浙江吴兴、嘉兴,江西九江等地。此外,四川、福建、陕西、甘肃、贵州亦产,以湖北、安徽二省产量最大,畅销全国并出口。  

采制方法

一般于3~9月间捕获,尤以5~7月产量最高。用刀割下头部,晒干即成鳖头,再将鳖体放入沸水中煮约1~2小时,取出背甲,去净残肉,晒干即成。活杀勿煮,则所取甲更佳。经作菜肴食用后之甲不作药用。

[炮制]

1. 生鳖甲:放入缸内或池中,用水浸泡,夏季约泡20天至皮骨分离,取出洗净晒干即成。

2. 制鳖甲:将沙土置锅内加热,至沙土疏松,放入净鳖甲炒至表皮微黄色,取出筛去沙土,放入醋盆内稍浸(每100斤用醋30斤),取出晒干即成。  

营养成份

含动物胶、碘质、维生素丁等。  

选料标准

为卵圆形或椭圆形的骨片,背部微隆起,前后端微向内卷曲。长约10~23厘米,宽8~17厘米,厚约5毫米。背甲中央有不显明的骨节隆起,两侧各有八条左右对称的横凹纹。背面为灰褐色并有皱褶及突起状斑点。甲的边缘呈齿状,类白色。腹面灰白色,有骨隆起明显,两侧对称的肋各8条。质坚硬。臭微腥,味咸。以身干、个大、无残肉、洁净者为佳。  

药用价值

概况

[性味] 咸、寒。

[功用] 滋肾潜阳,软坚散结。

[主治] 骨蒸劳热、疟母、胁下坚硬、腰痛,经闭症瘕等症。

[用量] 10g~20g。

[禁忌] 虚而无热者忌用。

[附注]

鳖头(鳖首)Caput Amydae 为加工鳖甲时割下的头干燥而成。本品略呈长圆柱形,吻端尖,颈部向上弯曲,约呈90度角。外表呈灰棕色,略有皱褶,质坚硬,气腥臭。

【英文名】 CARAPAX TRIONYCIS

【别名】团鱼盖、脚鱼壳、上甲、甲鱼

【来源】本品为鳖科动物鳖 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为多,捕捉后杀死,置沸水中烫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剥落时,取出,剥取背甲,除去残肉,晒干。  

制法

鳖甲:置蒸锅内,沸水蒸45分钟,取出,放入热水中,立即用硬刷除去皮肉,洗净,晒干。

醋鳖甲:取净鳖甲,照烫法(附录Ⅱ D)用砂烫至表面淡黄色,取出,醋淬,干燥。用时捣碎。每100kg鳖甲,用醋20kg。  

性状

本品呈椭圆形或卵圆形,背面隆起,长10~15cm,宽9~14cm。外表面黑褐色或墨绿色,略有光泽,具细网状皱纹及灰黄色或灰白色斑点,中间有一条纵棱,两侧各有左右对称的横凹纹8 条,外皮脱落后,可见锯齿状嵌接缝。内表面类白色,中部有突起的脊椎骨,颈骨向内卷曲,两侧各有肋骨8 条,伸出边缘。质坚硬。气微腥,味淡。  

性味归经

咸,微寒。归肝、肾经。  

功能与用法

【功能主治】滋阴潜阳,软坚散结,退热除蒸。用于阴虚发热,劳热骨蒸,虚风内动,经闭,癓瘕,久疟疟母。

【用法用量】 9~24g,捣碎,先煎。  

附方

①治男女骨蒸劳瘦:鳖甲一枚,以醋炙黄,入胡黄连二钱,为末。青蒿煎汤服方寸匕。(孙思邈)

②治骨蒸夜热劳瘦,骨节烦热,或咳嗽有血者:鳖甲一斤(滚水洗,去油垢净),北沙参四两,怀熟地、麦门冬各六两,白茯苓三两,陈广皮一两。水五十碗,煎十碗,渣再煎,滤出清汁,微火熬成膏,炼蜜四两收。每早晚各服数匙,白汤调下。(《本草汇言》)

③治热邪深入下焦,脉沉数,舌干齿黑,手指但觉蠕动,急防痉厥:炙甘草六钱,干地黄六钱,生白芍六钱,阿胶三钱,麦冬五钱(去心),麻仁三钱,生牡蛎五钱,生鳖甲八钱。水八杯,煮取八分杯,分三次服。(《温病条辨》二甲复脉汤)

④治老疟久不断者:先炙鳖甲,捣末,方寸匕,至时令三服尽。(《补缺肘后方》)

⑤治温疟:知母,鳖甲(炙)、常山各二两,地骨皮三两,竹叶一升(切),石膏四两。上以水七升,煮二升合,分温三服。忌蒜、热面、猪、鱼。(《补缺肘后方》)

⑥治疟母:鳖甲十二分(炙),乌扇三分(烧),黄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妇三分(熬),干姜三分,大黄三分,芍药五分,桂枝三分,葶苈一分(熬),石苇三分(去毛),厚朴三分,牡丹五分(去心),瞿麦二分,紫葳三分,阿胶三分(炙),蜂蜜四分(炙),赤硝十二分,蜣螂六分(熬),桃仁二分,半夏一分,人参一分,蟅虫五分(熬)。上二十三味,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纳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金匮要略》鳖甲煎丸)

⑦治症癖:鳖甲、诃黎勒皮、干姜末。等分为丸,空心下三十丸,再服。(《药性论》)

⑧治心腹症瘕血积:鳖甲一两(汤泡洗净,米醋浸一宿、火上炙干,再淬再炙,以甲酥为度,研极细),琥珀三锅(研极细),大黄五钱(酒拌炒)。上共研细作散。每早服二钱,白汤调下。(《甄氏家乘方》)

⑨治妇人月水不利,腹胁妨闷,背膊烦疼:鳖甲二两(涂醋炙令黄,去裙榈),川大黄一两(锉,微炒),琥珀一两半。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以温酒下二十丸。(《圣惠方》鳖甲丸)

⑩治妇人漏下五色,羸瘦、骨节间痛:鳖甲烧令黄,为末,酒调服方寸匕,日三。(《肘后方》)

⑾治吐血不止:鳖甲一两(锉作片子),蛤粉一两(鳖甲相和,于铫内炒香黄色),熟干地黄一两半(暴干)。上三味捣为细散。每服二钱匕,食后腊茶清调下,服药讫,可睡少时。(《圣济总录》鳖甲散)

⑿治卒腰痛不得俯仰:鳖甲一枚(炙,捣筛)。服方寸匕,食后,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⒀治石淋:鳖甲杵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二、三,下石子瘥。(《肘后方》)

⒁治上气喘急,不得睡卧,腹胁有积气:鳖甲一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赤茯苓一两,木香一两。上药捣筛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灯心一大束,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

⒂治阴虚梦泄:鳖甲烧研,每用一字,以酒半盏,童尿半盏,葱白七寸同煎,去葱,日晡时服之,出臭汗为度。(《医垒元戎》)

⒃治产后早起中风冷,泄痢及带下:鳖甲如手大,当归、黄连、干姜各二两,黄柏长一尺、广三寸。上五味细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服,日三。(《千金方》鳖甲汤)

⒄治小儿痫:鳖甲炙令黄,捣为末,取一钱,乳服,亦可蜜丸如小豆大服。(《子母秘录》)

⒅治肠痈内痛:鳖甲烧存性,研,水服一钱,日三。(刘禹锡《传信方》)

⒆治痈疽不敛,不拘发背一切疮:鳖甲烧存性,研掺。(《怪证奇方》)

⒇治痔,肛边生鼠乳,气壅疼痛:鳖甲三两(涂醋炙令黄,去裙襕),槟榔二两。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圣惠方》鳖甲散)

(21)治丈夫阴头痈肿:鳖甲一枚,上一味,烧焦末之,以鸡子白和敷之。(《千金翼方》)

(22)治牙痛:鳖甲。焙干轧成细末,贮于干燥器皿内备用临用时,取鳖甲粉0.5克放在烟斗内烟叶的表面上,点燃当烟吸。(《全展选编.五宫科》)  

各家论述

①《本草衍义》:鳖甲,《经》中不言治劳,惟蜀本《药性论》云,治劳魔,除骨热,后人遂用之。然甚有据,亦不可过剂。

②《本草经疏》:鳖甲主消散者以其味兼乎平,平亦辛也,咸能软坚,辛能走散,故《本经》主症瘕、坚积、寒热,去痞疾、息肉、阴蚀、痔核、恶肉;《别录》疗温疟者,以疟必暑邪为病,类多阴虚,水衰之人,乃为暑所深中,邪入阴分,故出并于阳而热甚,入并于阴而寒甚,元气虚羸,则邪陷而中焦不治,甚则结为疟母。甲能益阴除热而泊散,故为治疟之要药,亦是退劳热在骨及阴虚往来寒热之上品,血瘕腰痛,小儿胁下坚,皆阴分血病,宜其悉主之矣。劳复、女劳复为必须之药;劳瘦骨蒸,非此不除;产后阴脱,资之尤急。

③《本草汇言》;鳖甲,除阴虚热疟,解劳热骨蒸之药也。魏景山曰,鳖甲虫也,与龟同类而异种,亦禀至阴之性,入肝,统主厥阴血分为病,……厥阴血闭邪结,渐至寒热,为症瘕、为痞胀、为疟疾、为淋沥、为骨蒸者,咸得主之。倘阳虚胃弱,食饮不消,呕恶泄泻者,阴虚胃弱,吞咽不下,咳逆短气,升降不足息者,用此无益也。

④《本草述》:鳖甲,类言其益阴,是矣,第丹溪云补阴而更云补气,盖气有阳气阴气之殊,本于《内经》可证也。经曰,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盖唯是真阴之气,有化乃有生,有生即有化,故《本经》首云主治心腹症瘕坚积寒热,即《别录》暨甄权、《日华子本草》,无不以温疟、血瘕、宿食、冷块、痃癖、冷瘕及破症结为言也。至丹溪乃揭出补阴补气以为言,可谓探其要领矣。宗]所谓《经》中不言治劳,然治虚劳多用之,亦甚有据者,以是言合于方书之主治,良不谬也。如清骨散,固谓其治骨蒸劳热也;如扶羸汤,是除骨蒸劳热而兼以益精血之味也。又麦煎散,治少男室女骨蒸黄瘦口臭肌热盗汗,此证乃七情之为病也。虚劳发热,未有不由瘀血者,而瘀血未有不由内伤者。凡虚劳证,大抵心下引胁俱痛,盖滞血不消,新血无以养之也。故麦煎散中用鳖甲,而同于干漆以化积。又秦艽鳖甲散,此透肌退热之一方也。以上数方是皆同鳖甲而用者,虽其佐助之义各有所主,而共用鳖甲以入诸味者,不外于补阴气以为功也。又如治疟母宜鳖甲煎丸,又疟母丸,固益阴气者也。且治疟、所名疟母,即结为症瘕者,更可见诸《本草》之用鳖甲,无不以疗血瘕症块云云为言者,固有见于兹味阴气之专,即化以为生也。至于积聚之所治,……如鳖甲丸之于肝积为肥气,干漆丸及半夏散之于心积为伏粱,又鳖甲丸之于脾积为痞气,四方虽各有不同,然总归于入足厥阴、手少阴、足太阴之脏也,以鳖甲阴气之专,入三阴而行其积,固有得于气之相应者矣。又即女子漏下而鳖甲疗之,却又用行瘀血,是岂谓其能止复能行乎?盖此味专补阴气,如漏下,属阴气虚而不能固也,如瘀血,亦属阴气虚而不能流贯于经络也。但就女子经血一证,可以推其所治之诸证,固惟是专补阴气,如经所谓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也。

⑤《本草新编》:鳖甲善能攻坚,又不损气,阴阳上下有痞滞不除者,皆宜用之。但宜研末调服,世人俱炙片入汤药中煮之,则不得其功矣。又:或疑鳖甲善杀痨虫,有之乎?曰:不杀痨虫,何以能除痨瘦骨蒸。……鳖甲杀虫,而又补至阴之水,所以治骨蒸之病最宜。

⑥《本经逢原》:鳖甲,凡骨蒸劳热自汗皆用之,为其能滋肝经之火岜。然究竟是削肝之剂,非补肝药也。妊妇忌用,以其能伐肝破血也。肝虚无热禁之。极灰研极细末,疗汤火伤皮绽肉烂者并效,干则麻油调敷,湿则干掺,其痛立止,其解火毒,疗骨蒸、杀瘵虫之功,可默悟矣。  

贮藏

置干燥处,防蛀。  

食疗价值

鳖科动物鳖的背甲。产于河北、湖南、安徽、浙江等省。全年均可捕捉,杀死后用沸水烫至甲上硬皮能剥落,除去残肉、硬皮,晒干。砂炒、醋淬用。亦可用鲜品。

[性能]味甘、咸,性微寒。能滋阴抑阳,软坚散结。

[参考]含胶质、角蛋白、维生素D、碘。

能抑制肝、脾的结缔组织增生;提高血浆蛋白水平;有一定抗肿瘤作用。

[用途]用于阴虚发热;阴虚阳亢;腹腔肿瘤。

[用法]一日~30g。煎汤,须先煎、久煎;研末,入滋膏等。

[附方]

1,保阴煎:鳖甲30g,龟甲、生地、熟地、山药、玉竹、龙眼肉各15g,茯苓12g,天冬、麦冬各9g。龟、鳖二甲加水先煎,后下其余,一同煎汤饮。

源于《顾氏医镜》。本方龟、鳖二甲滋阴抑阳,二地、龙眼肉与二冬、玉竹养血滋阴,山药益脾肾。用于老人阴血虚亏,身体衰弱。

2,鳖甲丹参饮:鳖甲、丹参各15g,金钱草30g,大枣10个。煎水饮。

本方以鳖甲软坚散结,丹参活血化瘀,金钱草清热利湿,大枣补脾养血。用于慢性病毒性肝炎,胁肋胀痛,肝肿大。  

鳖甲药理作用

1.强壮作用:鳖多糖0.5、1.0、2.0g/kg灌胃15-20天,能明显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和抗冷冻作用,可延长小鼠游泳时间,有抗疲劳作用。

2.免疫促进作用:鳖多糖0.5、1.0、2.0g/kg灌胃15-20天,能显著提高小鼠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能力,促进溶血素抗体生成;并增强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

3.其它:以0.5%或1.0%鳖多糖Renger液浸泡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有增加收缩高度和画纹面积、延长持续收缩时间的作用。本品能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可消失

结块;并具有增加血浆蛋白的作用,有谓可用于肝病所致的贫血。本品能抑制结缔组织的增生,故可消结块;并具有增加血浆蛋白的作用,有谓可用于肝病所致的贫血。   

参看

  • 《中药学》- 鳖甲
关键字:鳖甲
上一篇: 变叶榕
下一篇:鳖卵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