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川木通
Chuān Mù Tōnɡ
川木通
别名:淮通、淮木通、小木通、油木通、白木通
功效作用:清热利水,活血通乳。治湿热癃闭,水肿,琳病,妇女乳难,月经闭止。
英文名:Aremond Clematis Stem, Armand Clematis Stem, Stem of Aremond Clematis, Stem of Armand Clematis
始载于《中国药物标本图影》毒性无毒归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药性寒药味苦、淡

【英文名】 CAULIS CLEMATIDIS ARMANDII

【别名】淮通、淮木通、小木通

【来源】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Clematis armandi Franch. 或绣球藤Clematis montana Buch.-Ham.的干燥藤茎。春、秋二季采收,除去粗皮,晒干,或趁鲜切薄片,晒干

【制法】未切片者,略泡,润透,切薄片,晒干。

【性状】

本品呈长圆柱形,略扭曲,长50~100cm,直径2~3.5cm 。表面黄棕色或黄褐色,有纵向凹沟及棱线;节处多膨大 ,有叶痕及侧枝痕。残存皮部易撕裂。质坚硬,不易折断。切片厚0.2~0.4cm,边缘不整齐,残存皮部黄棕色,木部浅黄棕色或浅黄色,有黄白色放射状纹理及裂隙,其间布满导管孔,髓部较小,类白色或黄棕色,偶有空腔。

无臭,味淡,有毒。

【鉴别】

取本品粗粉25g,加水250ml,煎煮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50ml,放冷,加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50ml、25ml),合并正丁醇液,加2%氢氧化钠溶液洗涤5次,每次ml,正丁醇液加水洗涤至中性,取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乙醇25ml使溶解,加盐酸2ml,回流1小时,蒸干,残渣加水10ml,搅匀,加水饱和的醋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ml,合并醋酸乙酯提取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已烷-丙酮(4:1)为展开剂,展开,

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褐色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显相同的荧光斑点。

【性味归经】淡、苦,寒。归心、肺、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通经下乳。用于水肿、淋病,小便不通,关节痹痛,经闭乳少。

【用法用量】 3~6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川木通

(《中国药物标本图影》)

【异名】淮木通(《中药志》),油木通、白木通(《四川中药志》)。

【来源】为毛茛科植物小木通、绣球藤的本质茎。

【植物形态】①小木通(《植物名实图考》),又名:山木通、土木通、老虎须。

常绿攀援性灌木,高达5米。茎红紫色或黄褐色,有条纹。3出复叶对生;叶柄长3~7.5厘米;小叶片革质,卵状披针形或卵状长方形,长6~14厘米,宽3~7厘米,先端长尖,基部圆或心形,全缘,主脉3出,侧脉网状,明显。圆锥花序腋生、顶生,花序每节上有1对小苞片,基部围以长方形的鳞片;花直径约3厘米;花萼4,白色,花瓣状,长方形或倒卵状长方形,先端钝;花瓣缺如;雄蕊多数,长约5毫米;雌蕊多数,长约3毫米,子房及花柱均有向上的直生毛.瘦果扁卵圆形,长3毫米,有羽状毛,宿存花柱长达5厘米。

分布广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⑦绣球藤(《植物名实图考》),又名:四朵梅(《天宝本草》),山铁线莲、花木通、白花木通。

攀援灌木,高3~5米。茎褐色或紫色,有条纹。3出复叶对生;叶柄细长,右毛或几无毛;小叶卵形或椭圆形,长4~6厘米,宽2.5~4厘米,基部圆或广楔形,先端尖长,边有粗锯齿,有时深切如小裂片,齿端细尖,两面均有稀毛,或上面无毛;与花同出的叶簇生,出自上年枝条。花1~6朵簇生,花柄细长;花白色,直径3~5厘米;花被4,椭圆长方形,圆头或突成短尖头,或微凹,下面两侧密生绒毛,中间毛较稀或几无毛;雄蕊甚密,花粉囊黄色;雌蕊多数,子房卵形,花柱直立,丝状,长毛甚密,柱头短。瘦果扁卵形,长4毫米,花柱留存,钩状弯曲,有羽状毛。

生于林边及半阴处。分布安徽、湖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集】秋季采收。割取较老的茎,截成长段,刮去外皮,阴干。

【药材】①小木通的干燥茎呈细圆柱形,长30~60厘米,直径O.8~2匣米。外皮红棕色或灰黄色,多呈撕裂状,易与木质部剥离,有纵条纹,节部膨大,有叶柄及侧枝脱落的痕迹;木质部淡黄褐色或黄白色。体轻质硬,不易折断,断面呈放射形的裂片状,导管孔排列较致密,髓部明显。气弱,味苦。

产四川、贵州,湖南等地。

②绣球藤的干燥茎呈圆柱形,长6O~100厘米,直径1.5~3厘米。外皮黄棕色,常有剥落起层的皮片,并有纵条纹;节部稍膨大。体轻,质坚韧,断面有放射状纹理及多数排列整齐的导管孔。气微弱,味微苦。以条粗、色黄白者为佳。

产四川。

同属植物中称木通入药者甚多,主要的有:①女萎(参见"女萎"条),湖南以之作木通;②单叶铁线莲,四川南川作木通;③山木通,四川、湖南作木通;④毛木通,四川巴县作木通;⑤皮翁铁线蓬,亦称小木通;⑥黄藤通,湖南称木通,四川称毛木通,云南称大木通;⑦小蓑衣藤(参见叫、蓑衣藤"条)云南亦称木通.

【性味】《四川中药志》:"性寒,味淡苦,无毒。"

【归经】《四川中药志》:"入心、肺、小肠、膀胱等经。"

【功用主治】清热利水,活血通乳。治湿热癃闭,水肿,琳病,妇女乳难,月经闭止。

①《植物名实图考》:"小木通利小便。"

②《四川中药志》:"利水,清热,通血脉。治肾脏病水肿,急性肾炎小便不利,湿热癃闭,淋病,妇女径闭及乳闭。"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

【宜忌】《四川中药志》:"小便过多。遗尿、精滑气弱者及孕妇忌用。"

【选方】①治小儿心热(小肠有火,便亦淋痛,面赤狂躁,口糜舌疮,咬牙口渴):生地黄、甘草(生)、木通各等分。上同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小儿药证直诀》导赤散)

②治尿血:木通、牛膝、生地黄、天门冬、麦门冬、五味子、黄柏、甘草。同煎服。(《本草经疏》)

③治水气,小便涩,身体虚肿:乌臼皮二两,木通一两(锉),槟榔一两。上件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下二钱。(《圣惠方》)

④治涌水、肠鸣腹大:木通(锉)三两,桑根白皮(锉,炒)、石韦(去毛)、赤茯苓(去黑皮)、防己、泽泻各一两半,大腹(炮)四枚。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如入行五里再服。(《圣济总录》通草饮)

关键字:川木通
上一篇: 川明参
下一篇:川木香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