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川乌头
Chuān Wū Tóu
川乌头
别名:川乌、乌喙、奚毒、即子、鸡毒、毒公、耿子、乌头
功效作用: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
英文名:Common Monkshood Mother Root
始载于《药谱》毒性大毒归经心经、脾经、肝经、肾经药性热药味辛

药品名称:川乌头

别 名:川乌、五毒根、乌喙

药品类别:中草药

主要产地:其它

[考证]

出自侯宁极《药谱》《纲目》: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即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春末生子,故曰春采为乌头,冬则生子已成,故曰冬采为附子。其天雄、乌喙、侧子,皆是生子多者,因象命名,若生子少及独头者,即无此数物也。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者是也。故曰其汁煎为射罔。弘景不知乌头有二,以附子之乌头注射罔之乌头,遂致诸家疑贰。川乌头与草乌头,在明代以前多统称为乌头。至《本草纲目》始明确区分,此说与目前商品川乌头、草乌头的来源基本符合。但川乌头之栽培,始见于《本草图经》,故宋以前所称之川乌头,似亦属野生之乌头。参见草乌头条。

[药物]

为植物毛茛科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Pcbx.栽培品的块根。产于四川。

夏季挖出全株,除去茎叶,再将子根摘下,分取母根,晒干,生用,多制用。

制种乌:生药浸泡,每日换水2次,漂至口尝稍有麻辣味时取出,每100公斤再用生姜、皂角、甘草各600克捣绒加水淹盖药面,泡至透心,无麻辣味。共煮至浸淤吸干,生药内无白心时取出,除出辅料。晒至半干,焖润后切片,晒干。

[药化]

含乌头碱。水解为次乌头碱、乌头原碱。

[药理]

(1)具抗癌活性:乌头碱对肝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2)皮下注射乌头碱0.05毫克/公斤于电刺激鼠尾法的大鼠,即有镇痛作用,效果较吗啡3毫克/公斤体重的作用还强。次乌头碱和乌头原碱用热板测定法对小鼠有镇痛和镇静作用。

(3)乌头碱有局部麻醉作用,对动物的各种神经末梢及中枢神经系统先使兴奋,继之麻痹,知觉丧失。

(4)煎剂或其生物总碱作静脉注射,可引起麻醉猫的冠肪血流量增加至20~70%,作用可达10~20分钟。乌头可使血压下降。小剂量乌头碱能使动物心率亦慢,大剂量则引起心率不整,甚至纤维性颤动。

(5)煎剂腹腔注射或口服对实验动物的甲醛性及蛋清性踝关节肿有明显的消炎作用。

(6)煎剂剂量达大(1次服15~60克)或连续服用,可出现中毒现象:先觉口、舌及肢体发麻,继之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言语困难,血压下降,四肢挛搐,最后则导至神志不清,呼吸衰竭与心脏麻痹。

[药性]

辛、苦、热。大毒。归肝、脾、心经。

[药效]

败毒抗癌、祛风止痛、医疮消肿。

[药用]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

肝癌 乌头碱100~300微克,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中静肪滴注,日1次,迄总量达3000微克为1疗程。宜于原发性肝癌。有效率66.6%。

乳腺癌 川乌头、胎盘粉、延胡索、草乌、当归、乳香、没药、蜈蚣各9克,全蝎、血竭、肉桂、三七粉、玳瑁各6克,红参、轻粉各3克,干蟾皮(粉)2枚 共研细末,为抗癌粉,分份,纳入胶囊,早、晚各服1份,温开水送服。能使肿痛缓解,结核消散。

淋巴肉瘤 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生南星各等量 捣烂,陈醋调膏,外敷肿瘤,日1次。能使压迫症状消失,淋巴结肿大逐渐缩小。

骨肉瘤 制川乌、制草乌、制乳香、制没药、炙甘草各6克,山豆根12克,三棱、莪术、紫草根、地龙各9克,马钱子(末)0.3克(另吞)水煎服,日1剂。可使瘤肿逐渐消散,剧痛缓解。宜于早、中期。可适当结合放疗及手术治疗。

鼻咽癌 制川乌、老鼠勒、七星剑、铁包金、入地金牛、茜草、蒺藜、穿破石、山慈姑各6克,茅莓、丹参、钩藤、走马胎各12克,大枣24克 水煎2次,早、晚分服。迄疼痛解除,肿物缩小,枯萎、脱落。

皮肤纤维瘤 川乌头、黄药子、三七、重楼、元胡、芒根、山慈姑各30克,冰片6克 共研细末,为抗癌止痛散,每服3克,日3次,温开水送服。能解除剧烈刺痛,软缩纤维肿瘤。亦可结合手术切除。

(2)祛风止痛,用于风邪痛痹:

风湿痹痛 生川乌(去皮尖,为末)6克,糯米60克 加水,用慢火熬煮为川乌粥,下姜汁与密各1茶匙,早、晚空腹温服。

手术疼痛 生川乌磨成细粉,按10%比例浸入70%酒精中,24小时后过滤,贴敷用(应新鲜配制,使用时间以不超过1个月为宜)。轻度疼痛用后即可消失。一般还可作小手术的粘膜表面麻醉用,用时以药析浸湿拧干,敷贴于需要麻醉的部位,经5~10分钟后,即可施行手术。

(3)医疮消肿,用于疮痈肿毒:

疮疸肿毒 川乌头(炒)、黄柏(炒)各30克 蜂密调涂,留头,干则以米泔润之。

阴疸浸肿 生川乌、生草乌各适量 捣烂外敷。

跌打伤肿 生川乌30克,草乌、红花、乌梅、甘草各0克 用白酒500克浸泡1周,每服5毫升,日3次,局部用药棉蘸药水外敷肿处。

[药量]

煎剂:6~12克。

丸散:0.2~1.5克。

酒剂:3~10%,15~45毫升。孕妇忌服。

关键字:川乌
上一篇: 川乌
下一篇:川芎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川乌/经典中药(3)
  • 细辛川乌洗治雷诺病/偏方秘方(0)
  • 桂枝川乌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偏方秘方(1)
  • 乳香川乌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偏方秘方(0)
  • 川乌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6)
  • 川乌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16)
  • 神仙外应膏/膏方(1)
  • 备急膏/膏方(2)
  • 乌附膏/膏方(2)
  • 贴手足心膏/膏方(3)
  • 骨刺酒/药酒大全(0)
  • 止痛液/药酒大全(3)
  • 伤一灵搽剂/药酒大全(6)
  • 三乌追健酒/药酒大全(1)
  • 五虫药酒/药酒大全(4)
  • 泡酒方/药酒大全(6)
  • 双乌暖胃酒/药酒大全(6)
  • 双花二乌酊/药酒大全(0)
  • 抗风湿酒/药酒大全(4)
  • 二乌止痛酒/药酒大全(9)
  • 痹必蠲酒/药酒大全(12)
  • 双乌花酒/药酒大全(2)
  • 化瘀逐痹酒/药酒大全(1)
  • 六乌酒/药酒大全(7)
  • 两乌愈风酒/药酒大全(5)
  • 二乌乳没药酒/药酒大全(5)
  • 舒筋乐/药酒大全(4)
  • 三乌通络止痛酒/药酒大全(2)
  • 冻疮川乌酒/药酒大全(5)
  • 川 乌/中药材(5)
  • 制川乌/中药图谱(9)
  • 川乌/中药图谱(3)
  • 红川乌/中华本草(5)
  • 制川乌/中草药大全(14)
  • 红川乌/中草药大全(6)
  • 制川乌/中药材(8)
  • 川乌/中药材(13)
  • 小活络丹/传统方剂(13)
  • 川乌头/中草药大全(9)
  • 川乌/中草药大全(6)
  • 川乌/中草药大全(27)
  • 制川乌/中国药典2015年版(9)
  • 川乌/中国药典2015年版(10)
  • 川乌/中药手册(17)
  • 川乌头/中药手册(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