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垂丝海棠
Chuí Sī Hǎi Tánɡ
垂丝海棠
别名:?
功效作用:调经和血。主血崩
英文名:Flower of Hall Crabapple, Hall Crabapple
始载于《本草纲目》毒性无毒归经肝经药性平药味苦、淡

  

目录

  1. 概述
  2. 名称
  3. 科学分类
  4. 简介
  5. 产地
  6. 用途
  7. 形态特征
  8. 习性
  9. 园林用途
  10. 栽培技术
    1. 繁殖
    2. 常见虫害与防治
  11. 垂丝海棠.中药材
    1. 来源
    2. 生境分布

概述

垂丝海棠(学名:Malus halliana)是蔷薇科苹果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四川、安徽、陕西、江苏、浙江、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50米至1,2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生山坡丛林中和山溪边,目前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名称

【物种名称】垂丝海棠

【中文
别名:】海棠、海棠花、垂枝海棠、解语花

【拉丁学名】Malus halliana (Voss.) Koehne.  

科学分类

界: 植物界 Plantae


垂丝海棠( Malus halliana Koehn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 Magnoliopsida

无层级: I类真蔷薇分支 eurosids I

目: 蔷薇目 Rosales

科: 蔷薇科 Rosaceae

属: 苹果属 Malus

种: 垂丝海棠 M. halliana

二名法

Malus halliana

Koehne  

简介

明代《群芳谱》记载:海棠有四品,皆木本,这四品指的是:西府海棠、垂丝海棠、木瓜海棠和贴梗海棠。

垂丝海棠花色艳丽,花姿优美。叶卵形或椭圆形。花朵簇生于顶端,花瓣呈玫瑰红色,朵朵弯曲下垂,如遇微风飘飘荡荡,娇柔红艳。远望犹如彤云密布,美不胜收,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庭院木本花卉。


垂丝海棠

垂丝海棠柔蔓迎风,垂英凫凫,如秀发遮面的淑女,脉脉深情,风姿怜人。宋代杨万里诗中:“垂丝别得一风光,谁道全输蜀海棠。风搅玉皇红世界,日烘青帝紫衣裳。懒无气力仍春醉,睡起精神欲晓妆。举似老夫新句子,看渠桃李敢承当。”形容妖艳的垂丝海棠鲜红的花瓣把蓝天、天界都搅红了,闪烁把蓝天、天界都搅红了,闪烁着紫色的花萼如紫袍,柔软下垂的红色花朵如喝了酒的少妇,玉肌泛红,娇弱乏力。其姿色、妖态更胜桃、李。  

产地

原产我国西南、中南、华东等地,尤以四川最多。  

用途

垂丝海棠宜植于小径两旁,或孤植、丛植于草坪上,最宜植于水边。犹如佳人照碧池。

另外垂丝海棠还可制桩景。开花后结果酸甜可食,可制蜜饯。  

形态特征

落叶小乔木,枝开张,叶卵形,花5~7朵簇生枝端,鲜红色,4~5月开放。高可达8米。枝干峭


垂丝海棠

立,树冠广卵形。树皮灰褐色、光滑。幼枝褐色,有疏生短柔毛,后变为赤褐色。叶互生,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先端略为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平钝锯齿,表面深绿色而有光泽,背面灰绿色并有短柔毛,叶柄细长,基部有两个披针形托叶。花5-7朵簇生,伞总状花序,未开时红色,开后渐变为粉红色,多为半重瓣,也有单瓣花,萼片5枚,三角状卵形。花瓣5片,倒卵形,雄蕊20-25枚,花药黄色。梨果球状,黄绿色,果实先端肥厚,内含种子4-10粒。常见的垂丝海棠有两种,一为重瓣垂丝海棠,花为重瓣;一为白花垂丝海棠,花近白色,小而梗短。  

习性

垂丝海棠性喜阳光,不耐阴,也不甚耐寒,爱温暖湿润环境,适生于阳光充足、背风之处,土壤要求不严,微酸或微碱性土壤均可成长,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略带粘质的生长更好。此花生性强健,栽培容易,不需要特殊技术管理,唯不耐水涝,盆栽须防止水渍,以免烂根。  

园林用途


垂丝海棠果

海棠种类繁多,树形多样,叶茂花繁,丰盈娇艳,可地栽装点园林。可在门庭两侧对植,或在亭台周围、丛林边缘、水滨布置;若在观花树丛中作主体树种,其下配植春花灌木,其后以常绿树为背景,则尤绰约多姿,妩媚动人。若在草坪边缘、水边湖畔成片群植,或在公园游步道旁两侧列植或丛植,亦具特色。海棠不仅花色艳丽,其果实亦玲珑可观。至秋季果实成熟,红黄机映高悬枝间,恰似红灯点点,乘风荡漾,别具风姿。每当冬末春初,大雪纷飞,在一片银装素裹的世界里,庭园中有几株挂满红色小果的海棠,不仅为园林冬景增色,同时也为冬季招引小鸟提供上好的饲料。海棠对二氧化硫有较强的抗性,故适用于城市街道绿地和厂矿区绿化。海棠是制作盆景的材料。若是挖取古老树桩盆栽,通过艺术加工,可形成苍老古雅的桩景珍品。水养花枝可供瓶插及其它装饰之用。  

栽培技术

  

繁殖


Bkcfa.jpg

垂丝海棠的繁殖,可采用扦插、分株、压条等方法。

(1)扦插。扦插以采用春插为多,方法是惊蛰时在室中进行,先在盆内装入疏松的砂质土壤,再从母株株丛基部取12一16厘米长的侧枝,插入盆土中,插入的深度约为1/3至1/2,然后将士稍加压实,浇一次透水,放置遮荫处,此后注意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约经3个月可以生根。清明后移出温室,置背风向阳处。立夏以后视生根情况,若植株长至超过25厘米时,须进行摘心,10天后即施第一次追肥(熟透稀粪液);夏至过后换一次盆;立冬时移入室内。若盆土干燥须浇些水,但勿过多。次年清明移出温室,不久即可绽蕾开花。

夏插。夏插一般在入伏后进行。先选准母株株丛中中等枝条(基部已开始木质化的),剪取带2-3个叶的枝梢,插入盆土(如上法养护),4-5周即可生根。此时开始逐渐增加阳光,并注意保持盆土湿润。立冬时移入低温室(不可高温)。来年即可开花。

(2) 分株。分株方法简易,只须在春季3月问将母株根际旁边萌发出的小苗轻轻分离开来,尽量注意保留分出枝干的须根,剪去干梢,另植在预先准备好的盆中,注意保持盆土湿润。冬入室、夏遮荫,适当按时浇施肥液,2年即可开花。

(3)压条。压条在立夏至伏天之间进行,最为相宜。压条时,选取母株周围1-2个小株的枝条拧弯,压埋土中,深约12-16厘米,使枝梢大部分仍朗上露出地面。待来年清明后切离母株,栽入另一新盆中。


Bkcfb.jpg

  

常见虫害与防治

垂丝海棠常见虫害有角蜡蚧、苹果蚜、红蜘蛛等。

(1)角蜡蚧。此虫的若虫和成虫专聚集在叶片、枝条上吸取花卉液汁,造成树势衰弱,影响花木的光合作用,加重危害程度。

防治方法:①结合修剪,剪去有虫枝集中烧毁,减少越冬基数。②用竹片刮除或用麻袋片抹除虫体。③若虫期用25%亚胺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9%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7天1次;

(2)苹果蚜。此虫群集在叶背及嫩梢上危害花卉。初期,叶片周缘下卷,以后由叶尖向叶


Bkcfc.jpg

柄方向弯曲、横卷,影响新梢生长和花芽分化。

防治方法:①在植株发芽前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杀灭越冬卵。②在蚜虫危害期,喷50%对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

(3)红蜘蛛。红蜘蛛又名叶增,常在花株叶片上正反两面吸食,使叶片枯干脱落,影响全株生长。

防治方法:①冬季认真按找出杂革及病株、病叶,予以烧毁。②用由6%三氯杀螨砜加6%三氯杀螨醇混合制成的可湿性粉剂的300倍液稀释液喷杀。  

垂丝海棠.中药材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Chuí Sī Hǎi Tánɡ

【英文名】Flower of Hall Crabapple, Hall Crabapple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垂丝海棠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lus halliana Koehne

采收和储藏:3-4月花盛开时采。晒干。

【原形态】垂丝海棠,乔木,高达5m。树冠开展;小枝细弱,微弯曲,最初有毛,不久脱落,紫色或紫褐色。单叶互生;叶柄长5-25mm;托叶小,膜质,披针形,早落;叶片卵形或椭圆形至长椭圆卵形,长3.5-8cm,宽2.5-4.5cm,边缘有圆钝细锯齿,中脉有时个短柔毛,其余部分均无毛,上面深绿色,有光泽并常带紫晕。花两性;伞房花序,具花4-6朵;花梗细弱,长2-4cm,下垂,有稀疏柔毛,紫色;花粉红色,直径3-3.5cm;萼筒外面无毛;萼裂片三角状卵形,内面密被绒毛;花瓣倒卵形,长约1.5cm,基部有短爪,常在5数以上;雄蕊20-25,花丝长短不齐,约等于花瓣之半;花柱4或5,较雄蕊为长,基部有长绒毛,顶花有时缺少雌蕊。果实梨形或倒卵形,直径6-8mm,略带紫色,成熟很迟,萼片脱落,果梗长2-5cm。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1200m的山坡丛林中山溪边。

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四川、云南等地。各地常见栽培。有重瓣、白花等变种。

【性状】性状鉴别,本品花暗红色,下垂;萼筒紫红色,5裂,裂片卵形,边缘有毛,外表面无毛,内面密生白色绒毛。花瓣10余片,倒卵形,表面光滑无毛,内面疏生白色绒毛;雄蕊多数,花柱5,基部密生绒毛;花柄细长,紫色,长2-4cm,疏生绒毛。气微,味微苦、涩。

【性味】味淡、苦、性平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调经和血。主血崩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注意】《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民间常用草药汇编》:调经和血,治红崩。

【摘录】《中华本草》

关键字:海棠
上一篇: 垂盆草
下一篇:椿皮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海棠果香豆素/中药提取物(27)
  • 海棠果三萜/中药提取物(6)
  • 黄连山秋海棠/中国植物志(4)
  • 铁海棠花/中药图谱(4)
  • 四季海棠/中药图谱(37)
  • 三叶海棠/中药图谱(18)
  • 葡萄叶秋海棠/中药图谱(31)
  • 蕺叶秋海棠/中药图谱(2)
  • 湖北海棠/中药图谱(5)
  • 长柄秋海棠/中药图谱(17)
  • 紫叶秋海棠/中华本草(6)
  • 竹节海棠/中华本草(4)
  • 周裂秋海棠/中华本草(4)
  • 秀丽野海棠/中华本草(3)
  • 心叶野海棠/中华本草(3)
  • 心叶秋海棠/中华本草(4)
  • 香秋海棠/中华本草(4)
  • 铁海棠花/中华本草(6)
  • 铁海棠/中华本草(5)
  • 四季海棠/中华本草(6)
  • 三叶海棠/中华本草(5)
  • 秋海棠茎叶/中华本草(7)
  • 秋海棠花/中华本草(4)
  • 秋海棠果/中华本草(5)
  • 秋海棠根/中华本草(4)
  • 葡萄叶秋海棠/中华本草(4)
  • 蕺叶秋海棠/中华本草(3)
  • 湖北海棠根/中华本草(4)
  • 湖北海棠/中华本草(7)
  • 红毛野海棠/中华本草(10)
  • 滇池海棠/中华本草(5)
  • 垂丝海棠/中华本草(2)
  • 长柄秋海棠/中华本草(8)
  • 掌裂秋海棠/中草药汇编(5)
  • 野海棠/中草药汇编(3)
  • 铁海棠/中草药汇编(8)
  • 秋海棠/中草药汇编(2)
  • 裂叶秋海棠/中草药汇编(5)
  • 竹节海棠/中草药大全(21)
  • 周裂秋海棠/中草药大全(12)
  • 紫叶秋海棠/中草药大全(11)
  • 掌裂秋海棠/中草药大全(6)
  • 野海棠/中草药大全(5)
  • 心叶野海棠/中草药大全(7)
  • 心叶秋海棠/中草药大全(3)
  • 秀丽野海棠/中草药大全(3)
  • 香秋海棠/中草药大全(4)
  • 蚬肉海棠/中草药大全(3)
  • 台湾海棠/中草药大全(2)
  • 铁海棠花/中草药大全(4)
  • 铁海棠/中草药大全(5)
  • 三叶海棠/中草药大全(3)
  • 四季海棠/中草药大全(2)
  • 秋海棠茎叶/中草药大全(4)
  • 秋海棠花/中草药大全(5)
  • 秋海棠果/中草药大全(3)
  • 秋海棠根/中草药大全(8)
  • 秋海棠/中草药大全(5)
  • 葡萄叶秋海棠/中草药大全(4)
  • 裂叶秋海棠/中草药大全(7)
  • 蕺叶秋海棠/中草药大全(6)
  • 红毛野海棠/中草药大全(5)
  • 花叶秋海棠/中草药大全(3)
  • 湖北海棠根/中草药大全(6)
  • 湖北海棠/中草药大全(8)
  • 滇池海棠/中草药大全(8)
  • 长柄秋海棠/中草药大全(10)
  • 垂丝海棠/中草药大全(9)
  • 蕺叶秋海棠/中草药大全(10)
  • 湖北海棠/中草药大全(10)
  • 湖北海棠根/中草药大全(9)
  • 垂丝海棠/中药手册(13)
  • 秋海棠茎叶/中药手册(6)
  • 秋海棠根/中药手册(13)
  • 秋海棠/中药手册(10)
  • 铁海棠花/中药手册(8)
  • 铁海棠/中药手册(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