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刺槐花
Cì Huái Huā
刺槐花
别名:刺槐、洋槐、胡藤
功效作用:止血。主咯血;大肠下血;吐血;崩漏
英文名:Flower of Black Locust
始载于《贵州民间方药集》毒性?归经肝经药性平药味甘

植物

刺槐花为豆科植物刺槐RobiniapseudoacaciaL. 的花,又名洋槐花。花

色深自可炒、做馅等多种食用方法。

刺槐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刀豆酸、

黄酮类等。所含的花粉营养成分更佳。

《贵州民间方药集》载“止大肠下血,咯血,又治妇女红血。  

中药材

【药名】刺槐花

【别名】刺槐、洋槐、胡藤。

【汉语拼音】ci huai hua

【英文名】Flower of Black Locust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obinia pseudoacacia L.

【归经】肝经

【功效】止血

【考证】出自《贵州民间方药集》。

【科属分类】豆科

【主治】咯血;大肠下血;吐血;崩漏

【生态环境】生于公路旁及村舍附近。

【采收和储藏】6-7月盛开时采收花序,摘下花,晾干。

【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广为栽培。

【动植物形态】刺槐 落叶乔木,通常高约15m。树皮灰褐色,深纵裂;小枝暗褐色,具刺针,无毛;冬芽小,在落叶前藏于叶柄基部内。奇数羽状复叶,叶轴具浅沟,基部膨大;小叶7-19椭圆形、长圆形或卵圆形,长2-5.5cm,宽1-2cm,先端圆形或微凹,时有小尖刺,基部圆或宽楔形,全缘,上面无毛或幼时背面微有细毛;小叶柄长约2mm,具刺状小托叶。总状花序腋生,下垂,长10-20cm,花轴有毛,花梗长7mm,有密毛;花萼钟状,先端浅裂成5齿,微呈二唇形,具柔毛;花冠白色,芳香,旗瓣近圆形,有爪,基都有2黄色斑点,翼瓣弯曲,龙骨瓣向内弯,下部连合;雄蕊10,二体,上部分离或半分离;花柱头状,先端具柔毛。荚果条状长椭圆形,扁平,长5-10cm,宽l-1.5cm,赤褐色,腹缝线上有窄翅,种子间不具横隔膜。种子3-10颗,肾形,黑褐色,有微小黑斑。花期4-6月,果期7-8月。

【性味】味甘;性平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刺槐的花。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泡茶饮。

【出处】《中华本草》

关键字:刺槐
上一篇: 刺果卫矛
下一篇:刺梨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