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大巢菜
Dà Cháo Cài
大巢菜
别名:薇、垂水、薇莱、巢菜、野豌豆、野麻豌、箭舌豌豆、救荒野豌豆、春巢菜、普通苕子、野菜豆、黄藤子、苕子、肥田草、薇菜、箭筈豌豆、马豆草、肥田草麦豆藤
功效作用:清热利湿,和血祛瘀。治黄疸,浮肿,疟疾,鼻衄,心悸,梦遗,月经不调。
英文名:Herb of Common Vetch, Herb of Fodder Vetch, Herb of Spring Vetch
始载于《本草纲目》毒性无毒归经心经、脾经、肝经药性寒药味辛、甘

  

目录

  1. 植物名称
  2. 植物学名
  3. 来源与分布
  4. 植物形态
  5. 植物特性
  6. 饲用价值及利用技术
  7. 栽培技术
  8. 常见病害
  9. 常见虫害
  10. 中药材
  11. 食疗价值

植物名称

大巢菜

豆科(Leguminosae)野豌豆属(Vicia),一二年生草本。 拉丁名:Vicia sativa L.  

植物学名

Vicia sativa L.  

来源与分布

原产欧洲南部,亚洲西部,我国古代亦已普及入药。目前世界各地都有种植。我国40年代


大巢菜

引入甘肃、江苏试种,80年代发展到全国各地普遍种植。1958~1962年由西北畜牧研究所和甘肃农业大学进行栽培示范用于生产;1976年经甘肃土肥所试验示范进入麦田套复种,成为河西灌区“夏茬轮作”的主要草种之一,在草田轮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甘肃省每年种植近百万亩左右,仅次于紫花苜蓿居第二位。  

植物形态

主根明显,长20~40厘米,根幅20~25厘米,有根瘤。茎柔嫩有条棱,有细软毛或无毛,匍匐向上或半攀缘状,长60


大巢菜

~200厘米,分枝30~50个。偶数羽状复叶,小叶6~10对,叶片长1~2厘米,宽5毫米,呈矩形或倒卵圆形,先端凹入,中央有突尖;叶轴长4~8厘米,顶端有分枝的卷须,缠于他物上。托叶半箭形或戟形,有1~3枚披针形裂齿,长2~3毫米。蝶形花1~2朵,腋生,紫红、粉红或白色,花梗极短或无。子房被黄柔毛,短柄,花柱背面顶端有茸毛。荚果扁长3~6厘米,宽5~6毫米,成熟时为黄色或褐色,含种子5~12粒,种子扁圆或钝圆。种子色泽有黄、白、灰、黑、淡粉红、青、褐、暗红、或有斑纹等各色,千粒重40~70克。  

植物特性

性喜温凉气候,抗寒能力强,生长发育需≥0℃积温1700~2000℃,用作饲草,在甘肃省海拔3000米以下的农牧区都可种植。从播种到成熟,约100~140天,播种时温度高,出苗快,温度在10~11℃时,播种后12~15天出苗,在4℃左右时,20~25天出苗,但在高温干燥时出苗较慢。苗期生长较慢,花期开始迅速生长,花期前的生长快慢随温度高低而不同,花期以后则依品种不同而异,耐寒性强,但不耐炎热,幼苗能耐-6℃的冷冻。耐干旱但对水分很敏感,每遇干旱则生长不良,但仍能保持较长时间的生机,遇水后又继续生长,但产量显著下降。再生性强,但与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有关,花期前刈割,留茬高度20厘米以上时,再生草产量高。对土壤要求不严,耐酸耐瘠薄能力强,而耐盐能力差,能在pH值5.0~8.5的砂砾质至粘质土壤上生长良好,但在冷浸泥田和盐碱地上生长不良。适宜在pH值6.0~6.8并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和砂壤土上种植。抗冰雹能力强,冰雹可使小麦、玉米、高粱等作物枝离叶碎,而箭舌豌豆叶小茎柔韧,在同等条件下受灾较轻,对产量影响较小。固氮能力强而早,一般在2~3片真叶时就形成根瘤,有一定的固氮能力,营养生长阶段的固氮量占全生育的95%以上,春播的箭舌豌豆在分枝到孕蕾期是根瘤固氮活性的高峰。  

饲用价值及利用技术

是粮、料、草兼用作物,生长繁茂,产量高。一般亩产鲜草1000~2000千克,高者可达3000千克,亩产种子100~150千克,高产可达250千克以上。鲜草干燥率22%,叶量占51.3%,茎叶柔嫩,营养丰富,适口性好,马、牛、羊、猪、兔和家禽都喜食。箭舌豌豆与青燕麦混播,收贮混合青干草,产量较青燕麦单播提高43.3%,混合青干草的蛋白质含量较青燕麦提高4.0%;是增加冬春干草贮量,改进干草质量,提高冬春家畜营养水平的有效途径,应在青燕麦种植地区大力推广。  

栽培技术

(一)土壤耕作与施肥 整地应在播种前一年完成浅耕、灭茬灭草,蓄水保墒。翌年播种前施底肥、深耕、耙耱、整平地面。亩施有机肥1500~200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为底肥,播种时施磷二氨等复合肥为种肥,促进幼苗生长。(二)播种 播种前检验种子品质,查明种子纯净度、发芽率,计算种子用价,然后决定播种量。收草播种的种子品质,不得低于国家或省级规定的Ⅲ级种子标准,种子田播种的种子,必须选用Ⅰ级种子。单播量每亩~7千克,与燕麦混播量每亩~3千克,燕麦9~10.0千克,按箭舌豌豆单播量4成,燕麦单播量的6成计算各自的播种量。播种深度3~4厘米。播种期,单播收草,在牧区为5月上旬,混播不得迟于5月中旬。在农区一般在小麦收获后复种或麦田套种。若用于收种,则以早春播种为好。播种方法,单播宜采用条播,行距20~30厘米。混播,可撒播也可条播,条播时可同行条播,也可隔行条播,行距20~25厘米。(三)田间管理 箭舌豌豆抗逆性强,幼苗后期管理简便,但苗期要注意除草,适量追肥,在灌区应注意分枝期和青荚期的供水。箭舌豌豆在生长过程中对土壤中磷消耗较多,收草后的茬地往往氮多磷少,应增施磷肥,以求氮磷平衡,促进后作产量。(四)收获利用 箭舌豌豆用以青饲、放牧、青贮、调制青干草均可。青贮时要稍晒后与其他牧草搭配。调制干草时,刈割束捆要小,堆放要通风,防止霉烂变质。适宜刈割期应在开花期至始荚期进行。也可刈牧配合利用,于幼嫩时放牧,再生草刈割。放牧宜在干燥天气进行,避免牛、羊过量采食,防止瘤胃膨气。与燕麦混播的适宜刈期是燕麦抽穗期。早期刈割后的再生草,也应放牧利用。种子成熟后,多数品种易爆荚落粒,当70%的豆荚变为黄褐色时即应收割,及时运往晒场干燥脱粒。种子除用作家畜精料外,还可加工粉条、粉丝、粉面等副食品,用箭舌豌豆粉与水量面粉混合,制作面条、馒头、烙饼等食品别有风味,深受群众喜爱。但种子中含有生物碱和氢甙,氢甙经水分解后释放出氢氰酸,食用过量能使人畜中毒。据测定,种子中氢氰酸含量高低因品种不同,差异很大,一般在0.8~2.45ppm之间。氢氰酸遇热挥发,遇水溶解,去毒容易,在食用饲用前经浸泡、淘洗、磨碎、炒熟、蒸煮等加工工艺处理后,其氢氰酸含量均大幅度下降,故不至出现中毒危险。但应避免大量长期连续使用。箭舌豌豆用于绿肥和轮作,肥田效果显著,据甘肃省畜牧兽医工作队1972年在张掖小满试验,在麦收后短期休闲地复种箭舌豌豆,其根茬地0~20厘米土层中,速效氮含量比休闲地增加66.7~133.4%,比复种前增加66.7~249.9%,且旱地比水地增加幅度大,固氮能力也较普通豌豆强;与休闲地比,几种有益微生物也大有增加,氮化菌增加112.75%,固氮菌增加104.75%,硝化菌增加 147.01%。箭舌豌豆是谷类作物的良好前作。  

常见病害

野豌豆壳二孢叶斑病、野豌豆葡萄孢赤斑病、野豌豆镰孢萎蔫病、野豌豆白粉病、野豌豆锈病、野豌豆细菌性赤斑病  

常见虫害

草原毛虫类、盲蝽类、蛴螬、苜蓿夜蛾、小麦皮蓟马、叶蝉类  

中药材

即前述植物入药。

大巢菜为豆科植物大巢菜ViciasativaL. 的嫩茎叶,又名野苕子、薇菜、野豌豆等。多生于田边及灌木林间。可作汤或炒食。大巢菜每百克鲜嫩茎叶含水分 克,蛋白质3.8 克,脂肪0.5 克,碳水化合物9 克,钙270 毫克,磷70 毫克。大巢菜具有清热利湿、和血祛瘀的功效,治黄疸、浮肿、疟疾,鼻衄、心悸、梦遗、月经不调等。《本草拾遗》载“调中,利大小肠”。《草本便方》载“活血,破血,止血,生肌。治五黄疸肿,利脏热。截疟,平胃,明耳目”。

大巢菜

(《纲目》)

【异名】薇(《诗经》),垂水(《尔雅》),薇莱、巢菜、野豌豆(《品汇精要》),野麻豌(《草木便方》),箭舌豌豆(《植物学大辞典》),救荒野豌豆、春巢菜、普通苕子、野菜豆、黄藤子(《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苕子(《广州植物志》),肥田草(《贵州草药》)。

【考证】出自《本草纲目》:薇,生麦田中,原泽亦有。故《诗》云,山有蕨薇。非水草也。即今野豌豆。蜀人谓之巢菜。蔓生,茎叶气味皆似豌豆,其藿作蔬、入羹皆宜。《诗疏》以为迷蕨,郑氏《通志》以为金樱芽,皆谬矣。项氏云,巢菜有大小二种,大者即薇,乃野豌豆之不实者,小者即苏东坡所谓元修菜也,此说得之。

【来源】为豆科植物大巢菜的全草。

【植物形态】大巢菜

一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栽培者可达90厘米,被稀疏的黄色短柔毛。偶数羽状复叶,叶轴末端具卷须;托叶半箭头状,一边有1~3披针形齿牙,一边全绿,小叶8~16个,矩形或倒披针形,顶端截形或凹,并具细尖,基部楔形,两面均被稀疏的黄色短柔毛,长8~18毫米,阔4~8毫米。总状花序腋生,花1~2个,蝶形,有短花梗,深紫色或玫红色;萼管状,外被黄色短柔毛,萼齿线形;旗瓣倒卵形,翼瓣及龙骨瓣均有爪;雄蕊10,两体;雌蕊1,子房具短柄,被黄色微柔毛,花柱短,柱头头状,花柱顶端外面有一丛髯毛。荚果略扁,成熟时棕色,裂为2片卷曲的果瓣。花期3~4月。

生于山坡、路边及草地。我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采集】4~5月间采收。

【性味】甘辛,寒。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草有毒,其毒性随生长期而变化,以花期和结实期毒性最大。牲畜以慢性中毒为主,马和牛在食人该植物1个月内发病,一般于15天开始体态消瘦,出现特有的神经症状,如昏睡,步态蹒跚,中毒中期转为兴奋,末期再次出现昏睡,还伴有便秘、黄疸、疝痛、血尿、脱毛等。尸检可见内脏充血、肠炎等,脊髓髓质等呈粉红色。急性中毒死亡不多见。

①《本草拾遗》:"味甘,寒,无毒。"

②《品汇精要》:"味甘,性子,无毒。"

③《草木便方》:"辛,平。"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和血祛瘀。治黄疸,浮肿,疟疾,鼻衄,心悸,梦遗,月经不调。

①《本草拾遗》:"调中,利大小肠。"

②《海药本草》:"主利水道,下浮肿,润大肠。"

③《品汇精要》:"益气,润肌,清神,强志。"

④《草木便方》:"活血,破血,止血,生肌。治五黄疸肿,利脏热。截疟,平胃,明耳目。"

⑤《四川中药志》:"生血。治肾虚遗精,腰痛,湿热黄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炖肉。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疟疾:肥田草一两,煨水服。(《贵州草药》)

②治鼻血:肥田草一两,煨甜酒吃。(《贵州草药》)

③治黄肿及水肿:野麻豌、黄脚鸡、水皂角、臭草根、打碗子根。煎服。(《四川中药志》)

④治夜梦遗精,心慌心跳:野麻豌、黄精、天冬、朱砂、仙茅、杜仲。炖猪蹄服。(《四川中药志》)

⑤治月经不调:肥田草种子、小血藤各五钱,泡酒服。(《贵州草药》)

⑥治疔疮:鲜大巢菜,盐卤捣敷。(江西《草药手册》)  

食疗价值

豆科草本植物大巢菜的嫩茎叶。又称薇菜、巢菜、野腕豆苗、野麻碗豆、苕豆。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野生。春季采收。鲜用或晒干用。

[性能]味甘、微辛,性平。能清热利湿,利大便,活血止血,截疟。

[参考]含多量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C、糖类等成分。

[用途]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大便不利;妇女经行不畅,经闭,衄血;疟疾。

[用法]煎汤,煮食。

[注意]用以通利大便,作菜或煮汤食为好。孕妇慎用。

[附方]

1,薇菜水皂角汤:大巢菜50g,水皂角30g。加水煎汤服。

本方二物均能利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或湿热发黄。

2,薇荠汤:鲜大巢菜50g,荠菜30g。加水煎汤服。

薇、荠二菜均可止血而药性偏凉。用于血热所致的鼻衄、咳血和吐血。

关键字:
上一篇: 大草蔻
下一篇:大丁草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