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大腹皮
Dà Fù Pí
大腹皮
别名:槟榔皮、大腹毛、茯毛、槟榔衣、大腹绒、槟榔壳大腹毛
功效作用:下气宽中,行水。治脘腹痞胀,脚气,水肿。
英文名:Arece Peel, Betelnut Peel
始载于《药谱》毒性无毒归经胃经、脾经、小肠经药性温药味辛

大腹皮,中药名。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果皮。又名槟榔衣。主产于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冬季至次春采收未成熟的果实,煮后干燥,纵剖两瓣,剥取果皮,习称“大腹皮”;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煮后干燥,剥取果皮,打松,晒干,习称“大腹毛”,生用。具有下气宽中,行水消肿之功效。现代研究,该品有兴奋胃肠道平滑肌、促胃肠动力作用,并有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等作用。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药性论述
    1. 性味归经
    2. 功效主治
    3. 药用配伍
    4. 用法用量
    5. 用药禁忌
  3. 药理作用
  4. 药材来源
    1. 来源考证
    2. 药材基源
    3. 产地溯源
  5. 药方选录
  6. 临床研究
  7. 药材炮制
  8. 药材鉴别
    1. 性状鉴别
    2. 显微鉴定
    3. 化学成分
  9. 参看

基本信息

中药名 大腹皮


别名:
槟榔皮(孙思邈),大腹毛(《医林纂要》),茯毛(《会约医镜》),槟榔衣(《药材资料汇编》),大腹绒(《药材学》)。


英文名:
Arece Peel,Betelnut Peel。

原植物 Areca catechu L.

药用部位 以植物的果皮入药。

功效分类 利水药。

附注 植物描述,详见,槟榔  

药性论述

性味归经

味辛;性微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⑴《开宝本草》:“微温,无毒。”

⑵《纲目》:“辛,微温,无毒。”

⑶《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⑷《药品化义》:“入脾、肺、胃、大小肠五经。”  

功效主治

下气宽中,行水消肿。用于湿阻气滞,胸腹胀闷,大便不爽,水肿,脚气,小便不利。

⑴《日华子本草》:下一切气,止霍乱,通大小肠,健脾开胃,调中。

⑵《开宝本草》:主冷热气攻心腹,大肠壅毒,痰膈,醋心。并以姜盐同煎,入疏气药良。

⑶《纲目》:降逆气,消肌肤中水气浮肿,脚气壅逆,瘴疟痞满,胎气恶阻胀闷。

⑷《本草再新》:泻肺,和胃气,利湿追风,宽肠消肿,理腰脚气,治疟疾泻痢。  

药用配伍

1.胃肠气滞,脘腹胀闷,大便不爽。该品辛能行散,主入脾胃经,能行气导滞,为宽中利气之捷药。治食积气滞之脘腹痞胀,嗳气吞酸、大便秘结或泻而不爽,可与山楂、麦芽、枳实等同用;若治湿阻气滞之脘腹胀满,可与藿香、陈皮、厚朴等同用。

2.水肿胀满,脚气浮肿,小便不利。该品味辛,能开宣肺气而行水消肿。治疗水湿外溢,皮肤水肿,小便不利,可与茯苓皮、五加皮等同用,如五皮饮(《麻科活人全书》);若治脚气肿痛,二便不通,可与桑白皮、木通、牵牛子等同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用药禁忌

气虚体弱者慎服。  

药理作用

对肠平滑肌的作用 大腹皮煎剂能使兔离体肠管紧张性升高,收缩幅度减少,其作用可被阿托品所拮抗。  

药材来源

来源考证

侯宁极《药谱》。


大腹皮-中药材(图2)

  

药材基源

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干燥果皮。  

产地溯源

主产于广东、海南、云南、台湾、广西、福建。  

药方选录

⑴治脚气,肿满腹胀,大小便秘涩:大腹皮一两(锉),槟榔一两,木香半两,木通二两(锉),郁李仁一两(汤浸去皮,微炒),桑根白皮二两(锉),牵牛子二两(微炒)。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葱白二七寸,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利为度。(《圣惠方》);

⑵治男子妇人脾气停滞,风湿客搏,脾经受湿,气不流行,致头面虚浮,四肢肿满,心腹膨胀,上气喘急,腹胁如鼓,绕脐胀闷,有妨饮食,上攻下疰,来去不定,举动喘乏:五茄皮、地骨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各等分。上为粗末。每眼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稍热服之,不拘时候。切忌生冷油腻坚硬等物。(《局方》五皮散);

⑶治漏疮恶秽:大腹皮煎汤洗之。(《仁斋直指方》)   

临床研究

以黄芪腹皮白术汤治疗妇女妊娠水肿,每日剂,煎服,治30例,痊愈20例,显效7例,有效率90%(陕西中医,1993,16:249);以羊水汤(黄芩、白术、大腹皮、茯苓、当归等)治疗羊水过多16例,总有效率100%(甘肃中医,1997,1:33)。

不良反应:大腹皮一般情况下使用无明显毒副作用,但曾有大腹皮复方汤剂引起过敏性休克及严重荨麻疹各一例的报道(福建中医药,1989,5:11)。  

药材炮制

大腹皮: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

大腹毛: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药材鉴别

性状鉴别

大腹皮:略呈椭圆形或长卵形瓢状,长4~7cm,宽2~3.5cm,厚0.2~ 0.5cm。 外果皮深棕色至近黑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及隆起的横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有果梗及残存萼片。内果皮凹陷,褐色或深棕色、光滑呈硬壳状。体轻,质硬,纵向撕裂后可见中果皮纤维。气微,味微涩。

大腹毛:略呈椭圆形或瓢状。外果皮多已脱落或残存。中果皮棕毛状,黄白色或淡棕色,疏松质柔。内果皮硬壳状,黄棕色至棕色,内表面光滑,有时纵向破裂。无臭,味淡。  

显微鉴定

粉末:灰黄色。外果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9-15μm,长至52.8μm,壁略呈连珠状增厚。中果皮纤维多成束,细长条形,平直或稍弯曲,有的一边呈小波状凸起,末端稍钝圆,直径约10μm,壁厚,木化,孔沟明显;纤维束周围细胞含硅质块,硅质块直径6-9μm,含硅质块细胞壁厚,木化。中果皮石细胞类圆形、类长方形、长椭圆形,直径22-50μm,壁稍厚,木化或微木化,纹孔、孔沟明显,有的层纹较清楚。内果皮细胞类多角形、类圆形、长多角形,直径9-24μm,壁厚,木化,孔沟较明显。该品以色黄白、质柔韧、无杂质者为佳。  

化学成分

?少量槟榔碱,含儿茶素。

参看

  • 《中药学》- 大腹皮
关键字:大腹皮
上一篇: 大风子
下一篇:大高良姜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