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刀豆
Dāo Dòu
刀豆
别名:挟剑豆、野刀板藤、葛豆、刀坝豆、大刀豆、刀豆角、刀鞘豆、刀豆子、大弋豆、关刀豆、刀巴豆、马刀豆、刀培豆、大戈豆、刀凤豆、刀板仁豆、卡肖
功效作用:温中,下气,止呃。用于虚寒呃逆,呕吐。
英文名:SworkJackbean Seed, Jack Bean, Sword Bean
始载于《救荒本草》毒性无毒归经胃经、肾经药性温药味甘

刀豆(Leguminosae)豆科刀豆属的栽培亚种,一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也是豆科植物刀豆的种子。秋、冬季采收成熟荚果,晒干,剥取种子备用;或秋季采摘嫩荚果鲜用。

目录

  1. 拉丁学名
  2. 形态特征
    1. 鉴别
  3. 地理分布
  4. 栽培技术
    1. 生物学特性
    2. 栽培技术
    3. 田间管理
    4. 病虫害防治
  5. 药用价值
  6. 食疗价值
    1. 用法
    2. 营养分析
    3. 相关人群
    4. 制作指导
    5. 附方
    6. 选方
  7. 中药化学鉴定
  8. 参看

拉丁学名

1.Semen Canavaliae Gladiatae


刀豆的叶和种子形态

2.Semen Canavaliae ensiformis  

形态特征

一年生半直立缠绕草本,高60~100cm。三出复叶互生;小叶阔卵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约12cm,宽约8cm。总状花序腋生;花萼唇形;花冠蝶形,淡红紫色,旗瓣圆形,翼瓣狭窄而分离,龙骨瓣弯曲;雄蕊单体或1个雄蕊部分分离;子房有疏长硬毛。荚果带形而扁,略弯曲,长可达30cm,边缘有隆脊。种子椭圆形,红色或褐色,种脐约为种子全长的3/4。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种子扁肾形或扁椭圆形,长2.5~3.5cm,宽1~2cm,厚0.5~2cm。表面淡红色或红紫色,略有光泽。边缘有灰黑色线形种脐,长1.5~2cm,宽约2mm,种脐上有白色膜状珠柄残余;近种脐一端有凹点状的珠孔,另端有深色合点,种脐与合点间有隆起的种脊。种皮革质,内表面棕绿色而光亮;子叶两片,黄白色,油润。无臭,味淡嚼之有豆腥气。


刀豆种子

  

鉴别

本品横切面:外被角质层,光辉带明显。支持细胞2~6列,呈哑铃状。营养层由十多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组成,内侧细胞呈颓废状;有维管束,种皮下方为数列多角形胚乳细胞。子叶细胞含众多淀粉粒。管胞岛椭圆形,壁网状增厚,具缘纹孔少见。周围有4~5层薄壁细胞,其两侧为星状组织,细胞呈星芒状,有大形的细胞间隙。  

地理分布

1.北京地区、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均有栽培,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湖南、江西、湖北、江苏、山东、浙江、安徽、陕西普遍栽培。

2.原产于美洲热带地区,西印度群岛。

3.浙江松阳箬寮岘这一带的关山山脉有野生的刀豆,农村常用作伤药。  

栽培技术

刀豆有两个栽培种,但多为蔓生刀豆:

1. 蔓生刀豆[C.gladiata(Jarq.)DC.]:
别名:大刀豆、刀鞘豆等。染色体数2n=2x=22,24。原产热带、亚洲和非洲。

2. 矮生刀豆[C.ensiformis(L.)DC.]:
别名:洋刀豆。染色体数2n=2x=22。原产西印度、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1500年前中国已有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不耐寒霜。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排水良好而疏松的砂壤土栽培为好。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于4月上旬清明前后播种,由于种皮坚硬,吸水慢,要先用水浸泡一昼夜后再播。按行距60cm,窝距45cm,深10cm挖窝,每窝播种子3-4颗,施猪粪水后,盖火灰及细土约厚4cm。不能使用人粪,因易烂种烂根。  

田间管理

苗高5-6cm时匀苗,补苗,每窝留壮苗2株,并进行中耕除草,追肥一次。在5月下旬,设支柱引藤上架,再除草、追肥一次,肥料都以猪粪水为主。  

病虫害防治

虫害有斑螫,咬食花果,可在早晨露水未干不能飞动时,带手套捕捉,用开水烫死,晒干供药用。  

药用价值

【采制】 9~11月间摘取成熟荚果,晒干,剥取种子。

【化学成分】 含刀豆球脘(canavaline)、刀豆胍氨酸等。

【性味】 性温,味甘,无毒。

【功能主治】 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呕吐,益肾补元气。

【制法】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味归经】甘,温。归胃、肾经。

【功能主治】

种子:温中,下气,止呃,补肾。用于虚寒呃逆,呕吐,肾虚,腰痛,胃痛。

果壳:通经活血,止泻。用于腰痛,久痢,闭经。

根:散瘀止痛。用于跌打损伤,腰痛。

【药(毒)理学】用金田鼠胚作试验,洋刀豆血球凝集素对用病毒或化学致癌剂处理后而得的变形细胞的毒性,大于对正常细胞的毒性。

【用法用量】 种子6~9g 。果壳及根1~2两。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用药禁忌】《四川中药志》:胃热盛者慎服。

【药理作用】已发现刀豆子具有脂氧酶(lipoxygenase)激活作用,其有效成分是刀豆毒素。刀豆毒素每日腹腔注射50μg/kg、100μg/kg或200μg/kg给药,可引起雌性大鼠血浆内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突然升高,黄体酮水平无变化,催乳素(PRL)则降低。200μg/kg组动情前期频率和体重增重明显增加,坦子宫和卵巢的重量并无变化。上述FSH和LH的增加同脂氧酶激活作用是吻合的,但催乳素水平降低的原因尚不明。刀豆球蛋白A(Con A)是一种植物血凝素,具有强力的促有丝分裂作用,有较好的促淋巴细胞转化反应的作用,其促淋巴细胞转化最适浓度为40-100μg/ml,能沉淀肝糖原,凝集羊、马、狗、兔、猪、大鼠、小鼠、豚鼠等动物及人红细胞。还能选择性激活抑制性T细胞(Ts)细胞,对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通过使用Con A来活化病态(或老年)时的Ts细胞这一途径,可望改观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甚或移植物排斥反应或恶性肿瘤的防治前景。

【中药化学成分】

1.刀豆种子含蛋白质28.75%.淀粉37.2%,可溶性糖7.50%,类脂物1.36%,纤维6.10%及灰分 1.90%。还含有刀豆氨酸(canavanine),刀豆四胺(canavalmine),γ-胍氧基丙胺(γ-guanidinooxyproprlamine),氨丙基刀豆四胺(aminopropylcanavalmine)和氨丁基刀豆四胺 (aminobutylcanavalmine)。种子中还含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e A)和凝集素(agglutinin)。

2.洋刀豆种子含淀粉50%、蛋白质31.00%-31.54%,脂质3.48%-4.14%,纤维8.44%-9.24%,灰分2.85%-3.04%,总糖2.48%-2.75%及还原糖0.26%-0.40%。种子脱脂后经分析含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亚麻 酸(linolenic acid)等脂肪酸,而不皂化部含羽扇豆醇(lupeol),豆甾醇(stigmasterol)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种子还含皂甙,即羽扇豆醇-3-O-β-D吡喃木精基(l→4)-O-β-D-吡喃葡萄糖甙[lupeol-3-O-β-D-xylopyranosyl(1→4)-O-β-D-glucopyranoside],刀豆球蛋白(concanavaline)B,L-刀豆氨酸及刀豆毒素 (canatoxin)。叶中含会香甙(rutin)和槲皮甙(quercitrin)。

【各家论述】

《纲目》:刀豆,《本草》失载,惟近时小书载其暖而补元阳也。又有人病后呃逆不止,声闻邻家,或令取刀豆子烧存性,白汤调服二钱,即止。此亦取其下气归元而逆自止也。......温中下气,利肠胃,止呃逆,益肾补元。

《滇南本草》:健脾。

《中药材手册》:补肾,散寒,下气,利肠胃,止呕吐。治肾气虚损,肠胃不和,呕逆,腹胀,吐泻。

《四川中药志》:治胸中痞满及腹痛,疗肾气不归元及痢疾。  

食疗价值

用法

煎汤,煮食,或研末服。  

营养分析

刀豆含有尿毒酶、血细胞凝集素、刀豆氨酸等;近年来,又在嫩荚中发现刀豆赤霉I和Ⅱ等,有治疗肝性昏迷和抗癌的作用。刀豆对人体镇静也有很好的作用,可以增强大脑皮质的抑制过程,使神志清晰,精力充沛。  

相关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适于肾虚腰痛、气滞呃逆、风温腰痛、小儿疝气等症患者食用。  

制作指导

1. 刀豆嫩荚食用,质地脆嫩,肉厚鲜美可口,清香淡雅,是菜中佳品,可单作鲜菜炒食,也可和猪肉、鸡肉煮食尤其美味;还可腌制酱菜或泡菜食之;

2. 食用刀豆时,必须注意火候,如火候不够,吃了有豆腥味和生硬感,会引起食物中毒,故一定要炒熟煮透,但要保持碧绿,不能煮成黄色;

3. 治颈部淋巴结核(鼠疮)初起:用鲜刀豆荚20克,鸡蛋1只,黄酒适量,加水煎服。  

附方

1,刀豆散:刀豆子,研为细末。每次服6~9g,温开水送下。源于《医级》。本方用刀豆子温中下气止呃。用于脾胃虚弱,呕逆上气。若加丁香、柿蒂温中下气,更能增强疗效。

2,煨猪肾刀豆:猪肾1个,剖开,将刀豆子10g研为细末,放中其中,外用白菜、荷叶之类包裹,置火灰中煨熟。除去包裹物,切碎嚼食。本方取刀豆补肾壮腰,以猪肾引入肾经。用于肾虚腰痛,或妊娠期腰痛。

3,蒸刀豆:嫩刀豆120g,蒸熟,蘸白糖细细嚼食。本方用刀豆补脾益胃。用于久痢、久泻,饮食减少。  

选方

①治气滞呃逆,膈闷不舒:刀豆取老而绽者,每服二、三钱,开水下。(《医级》刀豆散)

②治肾虚腰痛:刀豆子二粒,包于猪腰子内,外裹叶,烧熟食。(《重庆草药》)

③治百日咳:刀豆子十粒(打碎),甘草一钱。加冰糖适量,水一杯半,煎至一杯,去渣,频服。(《江西中医药》(3):21,1953)

④治鼻渊:老刀豆,文火焙干为末,酒服三钱。(《年希尧集验良方》)

⑤治小儿疝气:刀豆子研粉,每次钱半,开水冲服。(《湖南药物志》)  

中药化学鉴定

薄层色谱:取样品粗粉0.5g,加70%乙醇7ml,沸水浴上加热20min,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0.2ml,吸取20μl,点样于硅胶G-1%CMC薄 层板上,以正丁醇-醋酸-水(3:1:1)展开,晾干。以1%茚三酮试 液喷雾后,于105℃烤5min,可见紫红色斑点。(检查氨基酸) 

参看

  • 《中医饮食营养学》- 刀豆
  • 《本草纲目 · 刀豆》
关键字:刀豆
上一篇: 荡皮参
下一篇:倒扣草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