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吊竹梅
Diào Zhú Méi
吊竹梅
别名:花叶竹夹菜、红莲、鸭舌红、金发草、白带草、紫背鸭跖草、红竹壳菜、百毒散、水竹草、金瓢羹、吊竹菜、紫背金牛、血见愁、鸡舌黄、红舌草、红竹仔草、二打不死、红鸭跖草、假石蚕、花叶竹节草、百书草、花蝴蝶、风眼草、银白风眼草
功效作用:治咳嗽吐血,淋病,白带,痢疾,痈毒。
英文名:Herb of Wanderingjew Zwebrina
始载于《福建民间草药》毒性有毒归经肺经、大肠经、膀胱经药性凉药味甘

  

目录

  1. 基本资料
  2. 产地分布
  3. 形态特征
  4. 生物特征
  5. 种类介绍
  6. 生长习性
  7. 生长养护
  8. 装饰应用
  9. 繁殖方式
  10. 栽培培育
  11. 立柱栽培
  12. 养护方法
  13. 栽培管理
  14. 药用价值
  15. 药用补充

基本资料

学 名:Zebrina pendula Schnizl

别 名:吊竹兰、斑叶鸭跖草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鸭跖草目

科:鸭跖草科

属:吊竹梅属  

产地分布

原产墨西哥  

形态特征

多年生常绿草本。茎细弱,绿色,下垂,多分枝,节上生根。叶长圆形,叶面绿色杂以银白色条纹或紫色条纹,有的叶背紫红色。小花白色腋生。多年生匍匐草本。茎稍肉质,多分枝,匍匐生长,节上易生根。叶半肉质,无叶柄,叶椭圆状卵形,顶端短尖,全缘,表面紫绿色,杂以银白色条纹,叶背紫红色,叶鞘被疏毛,花数朵聚生于小枝顶端。  

生物特征

鸭趾草科常绿宿根草本,茎斜细而软,初期斜向上生长,后阶状倒地,呈匍匐状,接触栽培基质的匍匐茎节可以生。叶狭卵圆形,长7厘米,宽4厘米,锐尖或渐尖,有短柄。叶面银白色。  

种类介绍

吊竹梅(Z.pendula):又名斑叶鸭趾草、水竹草。茎多分枝,匍匐性,节处生根。茎上有粗毛,茎叶略肉质。叶互生,基部鞘状,端尖,全缘,叶面银白色,中部及边缘为紫色,叶背紫色。花小,紫红色,苞片叶状,紫红色,小花数朵聚生在苞片内。四色吊竹梅(var.quadricolor):叶表暗绿色,具红色、粉红色及白色的条纹,叶背紫色。异色吊竹梅(var.discolor):叶面绿色,有两条明显的银白色条纹。小吊竹梅(var.minima):叶细小,植株比原种矮小。紫吊竹梅(Z.purpusii):叶形及花同吊竹梅基本相同。紫吊竹梅的株形比四色吊竹梅的略大,叶子基部多毛。叶面为深绿色和红葡萄酒色,没有白色条纹。  

生长习性

水: 喜水湿,生长期每天浇水1次,保持土壤湿润,并给叶面喷水。冬季减少水量。

肥: 生长期每月施液肥1次即可。

土: 不择土壤。

温: 生长适温10-25℃,越冬温度5℃左右。

光: 喜半阴,避开烈日照射。  

生长养护

吊竹梅喜温暖湿润环境,耐阴,畏烈日直晒,适宜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了使 吊竹梅枝叶丰满,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培养土宜选用腐叶土、园土各40%和河沙20%混合配制,生长期间保持盆土湿润,约15~20天施1次稀薄液肥或复合化肥。

②春秋季节宜放在室内靠近南窗附近的地方培养,夏季宜放在室内通风良好具有明亮的散射光处。如长期光照不足,茎叶易徒长,节间变长,开花少或不开花。

③吊竹梅要求较高的空气湿度,若空气干燥,叶片常易干,叶尖焦枯。因此,生长季节应注意经常向茎叶上喷水,以保持空气湿度。

④为保持其枝叶丰满,茎长到20~30厘米左右时,应进行摘心以促使分枝,否则枝条长得细长,影响观赏效果。

⑤冬季室温保持在5℃以上即能安全越冬。越冬期间植株处于休眠状态,需水量少,如果这时浇水过多,盆土长期潮湿,极易引起烂根黄叶。冬季应将其放在朝南的窗台上,使其多见阳光。  

装饰应用

小型盆栽。生长迅速,1年可覆盖满盆,枝叶匍匐悬垂,叶色紫、绿、银色相间,光彩夺目。置于高几架、柜顶端任其自然下垂,也可吊盆欣赏。或布置于窗台上方,使其下垂,形成绿帘。庭院栽培常用来作整体布置。植株花叶有时可变成绿色叶,此时,应及时摘除,以免整株植物叶片全部变绿。  

繁殖方式

扦插繁殖。摘取壮茎数节插于湿沙中,成活容易。每年宜进行1次适当修剪,以保持优美的植株外形。  

栽培培育

盆栽用腐叶土、园土等量混合作培养土,养护时保持盆土湿润,茎蔓初生长期每半月追施1次液肥,茎蔓长满盆后停止施肥。冬季置于阳光照射处,其他季节要蔽荫养护,并经常向叶面喷水。冬季要入室保暖,室混不得低于8℃。培养2年后应将老蔓全部剪去,春季翻盆1次,促使萌生新蔓。平时要吊挂在荫棚中养护。  

立柱栽培

1.打眼:将直径100厘米PVC管(其它塑料管也行,但质不能太软)周围打若干小眼,小眼直径以2厘米为宜(眼太大,土壤和水分易从中流出,眼太小,插苗时根茎易受损伤)眼距则根据所栽植株大小决定,能使下垂茎叶正好遮住下面的小眼为佳,一般眼距为12厘米至15厘米。然后将制好眼的塑料管截成几段,每段长约1米至2米,太长浇水不便,太短则立体效果不佳。

2.插苗:将截下的塑管取一根用土固定在塑料盆中,随后即可一边灌土,一边插苗。每次插苗前,土壤必须灌至其眼部的2/3处,因为浇水后土壤有一定下陷,根茎插入后就正好垂直于塑料管,避免了因下压而受到的折损。根茎插入的深度约8厘米至9厘米,使其与土壤充分接触。然后再加土至上面小眼的2/3处,再插苗,再灌土,直至全部完成。

3.浇水:第一次浇水应特别小心,因为植株刚插,土壤较为疏松,故而忌浇水过猛。最好是剪一块绵,覆盖于管口,缓慢均匀地向里浇水,第一次应以少量多次为原则,即每次浇少许,隔两分钟再浇,如此反复多次,使上下植株皆能吸收到水分。遇炎热高温天气要将其置于荫凉处,适时用喷壶向叶喷水,定根后即可进入常规管理。  

养护方法

竹梅为鸭跖草科多年生草本,茎蔓生,叶上有纵紫红和银白色条纹,叶背紫红。花小,白色或红色。常作悬吊植物栽培,任其枝条自然飘曳,别具风姿。

吊竹梅原产中美洲喜温暖湿润半阴或全阴的地方。不甚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栽培也较容易。

盆栽时,可用肥沃排水性好的园土。平时浇水应保持土壤湿润,不使过干,否则下部老叶容易枯黄。另外,它对湿度要求较高,要经常在其周围环境喷水,以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对肥料要求不高,可根据长势酌情施用。一般用化肥或粪便都行。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光照方给予散射光为佳,不宜烈日直射,也不能长时间太阴,不然,容易徒长,节间变长,叶上的斑玟还会隐退或减少。盆养时,应根据观赏的需要,对枝蔓进行适当修剪、调整,使之分布更合理,造型更好。

冬季一般室内保持0℃以上就可越冬。土壤不要太干。使其经常保持湿润。开春时,对老枝及扰乱枝形的枝应及时截去。此花的繁殖,在生长季都右进行,只需取新梢扦入盆中,保持一定湿度,很容易生根。以后加强肥水,适当摘心,很快就能长得满盆繁茂。  

栽培管理

一般的吊竹梅叶面有两条银绿色闪光条纹,夹着中央的绿色部分。再如双色吊竹梅,叶面中央青铜色,两旁有较窄银色条纹,又如四色吊竹梅,叶面上有不规则的粉红色、绿色、乳白色和银白色条纹,最漂亮,也最难栽种。要种好吊竹梅,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第一、光照:吊竹梅无论什么季节都需要明亮的光照,以促使植株长出密集而鲜艳的叶子。如果光线太暗,茎会长得细长散乱,叶会褪色。但不可让烈日直射。

第二、温度:吊竹梅喜欢温暖的环境,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温度都能适宜生长,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很缓慢。冬季温度约在10摄氏度时就要注意保温。

第三、浇水:在生长季节,吊竹梅要等到表土约2.5厘米深处干时再进行浇水。盆土稍干,叶色会更鲜艳。在冬季休眠期,等到盆土一半干时再进行适量浇水。

第四、施肥:吊竹梅在生长活跃期,可每半个月施一次以氮为主的复合肥。

第五、繁殖:吊竹梅的老叶易脱落,使得下部显得空荡,因此种植吊竹梅最好经常培育新株用以更新。吊竹梅用茎插很容易生根,甚至可以用水来扦插。上盆时要把5、6株合栽。  

药用价值

吊竹梅为鸭跖草科多年生草本,又称花叶竹壳菜、、水竹草、紫背鸭跖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的功能。除可作药用外,还可作园林美化、凉台或室内盆景观赏。  

药用补充

【异名】水竹草,金瓢羹、白带草,吊竹菜、紫背金牛、血见愁,鸡舌黄、红舌草、红竹仔草,花叶竹夹菜,二打不死、百毒散,鸭舌红、红鸭跖草。

【来源】为鸭跖草科植物吊竹梅的全草。

【植物形态】吊竹梅

多年生草本。茎稍柔弱,半肉质,分枝,披散或悬垂,长约1米,秃净或被疏毛。叶无柄;椭圆状卵形至矩圆形,长3~7厘米,宽1.5~3厘米,先端短尖,上面紫绿色而杂以银白色,中部边缘有紫色条纹,下面紫红色,鞘的顶部和基部或全部均被疏长毛。花团聚于一大一小的顶生的苞片状的叶内;萼片3,合生成一圆柱状的管,长约6毫米;花冠管白色,纤弱,长约1厘米,裂片3,玫瑰色,长约3毫米;雄蕊6;子房3室。果为蒴果。花期不定。

常栽培园地或盆内;野生于山边、村边和沟边较由湿的草地上。福建、广东、广西等地有栽培。

【化学成分】茎和叶含草酸钙及树胶。

【药理作用】叶和茎的煎剂及水提取物(加酒精除去沉淀者)对离体豚鼠回肠有兴奋作用,对离体大鼠子宫、离体兔心和十二指肠均无明显作用,麻醉狗静脉注射0.1

克(生药)/公斤也不影响血压。水提取物在大鼠后肢灌流试验中有舒张血管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煎剂1克(生药)/只,24小时内2只全部死亡,水提取物则无明显毒性。

【性味】《福建民间草药》:"甘,寒,有毒。"

【功用主治】治咳嗽吐血,淋病,白带,痢疾,痈毒。

①《福建民间草药》:"解热,益阴,止血,疗带。"

②《南宁市药物志》:"外敷消毒痈。"

③《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治咳血,白带,慢性痢疾。"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2~3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宜忌】《南宁市药物志》:"孕妇忌服。"

【选方】

①治咳血:鲜吊竹梅二至三两,猪肺四两。酌加水煎成一碗,饭后服,日两次。

②治淋病:鲜吊竹梅二至四两。酌加水煎成一碗,饭前服,日两次。

③治白带:鲜吊竹梅二至四两,冰糖一两,淡菜一两。酌加水煎成半碗,饭前服,日两次。

④治慢性痢疾:花叶竹夹菜五两,白米一两。同炒至半成炭为度,水煎,分三次服。

⑤治急性结膜炎:花叶竹夹菜二两,野芥兰一两。共捣烂,外敷患眼。

关键字:吊竹梅
上一篇: 吊兰
下一篇:钓樟枝叶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