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飞廉
Fēi Lián
飞廉
别名:大蓟、刺盖、飞轻、天荠、伏猪、伏兔、飞雉、木禾、飞廉蒿、老牛错、红花草、刺打草、雷公菜、大力王、枫头棵、飞帘、红马刺、刺萝卜、老牛锉
功效作用:散瘀止血,清热利湿。用于吐血,鼻衄,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帝,乳糜尿,泌尿系感染;外用治痈疖、疔疮。
英文名:Curly Bristlethistle Herb, Herb or root of Curly Bristlethistle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毒性有毒(一说无毒)归经?药性平药味苦

 

目录

  1. 植物
    1. 基本信息
    2. 植物来源
    3. 植物形态
    4. 植物分布
    5. 植物鉴定
    6. 性味归经
    7. 功能主治
    8. 用法用量
    9. 历史文献

植物

  

基本信息


英文名:
CurlyBristlethistleHerb

拉丁名:CarduusnutansLinn.


别名:
飞轻、天荠、伏猪、伏兔、飞雉、木禾、飞廉蒿、老牛错、红花草、刺打草、雷公菜、大力王、枫头棵、飞帘

科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飞廉属

属拉丁名:Carduus

处方名:飞廉、飞帘、大力王、老牛错、鲜飞廉  

植物来源

夏、秋季花盛开时采割全草;春、秋挖根,去杂质,鲜用或晒干用。  

植物形态

二年生草本,高50-120cm。主根肥厚,伸直或偏斜。茎直立,具纵棱,棱有绿色间歇的三角形刺齿状翼。叶互生;通常无柄而抱茎;下部叶椭圆状披针形,长5-20cm,羽状深裂,裂片常大小相对而生,边缘刺,上面绿色,具细毛或近乎光滑,下面初具蛛丝状毛,后渐变光滑;上部叶渐小。头状花序2-3个簇生枝端,直径1.5-2.5cm,总苞钟状,长约2cm,宽1.5-3cm;总苞片多层,外层较内层逐变短,中层条状披针形,先端长尖成刺状,向外反曲,内层条形,膜质,稍带紫色;花全为管状花,两性,紫红色,长15-16mm。瘦果长椭圆形,长约3mm,先端平截,基部收缩;冠毛白色或灰白色,长约15mm,呈刺毛状,稍粗糙。花期5-7月。  

植物分布

分布在新疆天山、准噶尔阿拉套、准噶尔盆地。生于山谷、田边或草地,海拔540—2300米。欧洲、北非、苏联中亚及西伯利亚都广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西欧。  

植物鉴定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在棱脊处的表皮下方有厚角组织。皮层窄;于叶状翅处表皮和皮层均向外突出。外韧维管束环列,韧皮纤维束微木化;木质部内侧具微木化纤维束。髓中央常中空。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类多角形;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弯曲。气孔不定式或不等甙。非腺毛多断碎,由5-10余个细胞组成,基部细胞直径21-83μm,有的项端细胞极细长并扭曲。  

性味归经

性味:微苦,平。

归经:入肺、膀胱、肝三经。  

功能主治

祛风,清热,利湿,凉血散瘀。治风热感冒,头风眩晕,风热痹痛,皮肤刺痒,尿路感染,乳糜尿,尿血,带下,跌打瘀肿,疔疮肿毒,汤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1~2两;入散剂或浸酒。

外用:捣敷或烧存性研末掺。

忌宜:血虚及脾胃功能弱者慎服。  

历史文献

1、《唐本草》:飞廉有两种,一是陶证,生平泽中者;其生山岗上者,叶颇相似,而无疏缺,且多毛,茎亦无羽,根直下,更无旁枝,生则肉白皮黑,中有黑脉,日干则黑如玄参,用茎、叶及根,疗疳蚀杀虫,与平泽者俱有验。今俗以马蓟、以苦芺为漏卢,并非是也。

2、《本经》:“飞廉,主骨节热,胫重酸疼。”

3、《别录》:“飞廉,治头眩顶重,皮间风邪如蜂螫针刺,鱼子细起。热疮、痈、疽、痔,湿痹,止风邪咳嗽,下乳汁。益气明目。”  

5、红花草高产栽培技术


Bkcsb.jpg

红花草,又名紫云英,是我国广泛利用的高产、早熟稻田冬季绿肥。江西省结合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科技入户工程和新农村建设项目,在项目示范区内大力发展绿肥生产,建立红花草高产样板基地,以点带面推动农业生产大发展。据统计,江西省万亩以上的乡镇示范基地有12个,1000亩以上的乡镇示范基地有30余个,绿肥播种面积达180万亩。为了确保绿肥高产样板点示范成功,保证物资、技术到位,各地在绿肥高产样板建设上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调进优质良种、统一播种、统一田间管理,为红花草高产示范树立了一个亮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1、培肥地力的原理

1.1固氮作用 红花草属于豆科绿肥,鲜草含有机质12%《~15%,含氮0.3%~0.6%,富含粗脂肪、粗蛋白、粗纤维、各种氨基酸及铁、铜、锌、锰等各种微量元素,红花草的翻压相当于给土壤施了肥。

1.2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红花草根系的穿透、挤压和团聚作用,使土壤形成较多的水稳性团聚体,连续多年种植红花草的稻田,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土壤气、液、固三相比得到更好地协调,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增强。

2、栽培技术要点

2.1品种选择 选择产量高的红花草品种,如江西大叶籽等。

2.2种子处理

2.2.1一般性处理。一般在晚稻收割前半月播种。播前要抢晴天晒种1-2天,以利于种子发芽整齐。播种前还要用10%的食盐水选种,捞去上浮的秕粒、菌核和杂质,然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并要进行擦种,即每10公斤种子掺细砂2公斤,擦破种皮上的蜡质,有利于种子吸水发芽。

2.2.2巧用肥水浸种。 经过上述处理的种子,再放入肥水内浸种,肥水的配制是:人尿15公斤、磷酸二氢钾100克、钼酸铵50克、水35公斤。把红花草种子放入肥水里浸5-6小时,捞出沥干播种,有利于种子发芽、苗齐、苗壮,增强抗逆性。浸种的肥水要现配现用,肥水用量以淹没种子为度。

2.2.3巧用菌肥接种。红花草种子播前用菌肥接种,有利于早形成根瘤,早发挥固氮作用,对绿肥高产有很大作用,特别是没种过或长时间没种过绿肥的田块,增产效果更为明显。方法是将2~2.5公斤(每亩播种量)的种子与用120克根瘤菌肥,加泥浆拌和均匀,使每粒种子都能沾到菌肥,最后再拌钙镁磷肥15公斤播种。

2.3水分管理 冬绿肥喜湿润,但不耐涝。不论苗期还是生长期,过多的水分不利于绿肥根系的生长,并易诱发多种病害,特别是在湿度较大的水稻田栽培,更忌田间渍水。因此,种绿肥的稻田,在播种前均要开好“十”字沟或“井”字沟以及田边的围沟,达到沟沟相通,排灌自如。播种后遇干旱天气,要灌1次跑马水,保持田间湿润,既可满足种子对水分的需要,也能满足晚稻后期对水、气的要求,有利于灌浆结实。晚稻收割后,及时清沟,保证排灌方便。

2.4合理施肥 为增强抗寒能力,减轻冻害,一般在12月上中旬,每亩施过磷酸钙15-20公斤。

2.5翻压

2.5.1翻压时间。 一般应根据下茬农作物的种植时间来确定,翻压绿肥后,要有足够的整理土地的时间,使后茬作物能适时播种。红花草以盛花期,即早稻插秧前10~15天左右翻耕比较适宜。

2.5.2翻压数量。在一定范围内,绿肥翻压数量增加,培肥地力的效果也逐渐提高。但绿肥翻压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般红花草亩产鲜草1000-1500千克。

2.5.3翻压技术。基本要求是绿肥翻入土层,要做到压严、压实。一般深度掌握在耕层范围内。翻耕后,应尽快耙地和镇压,加快绿肥腐解速度,提高绿肥肥效。  

关键字:
上一篇: 飞来鹤
下一篇:飞龙掌血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