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岗边菊
Gǎnɡ Biān Jú
岗边菊
别名:大风草、鱼鳅串
功效作用:温肺止咳;散寒止痛。主肺寒咳喘;胃脘冷痛
英文名:Fiddleleaf Aster
始载于《粤北中草药》毒性?归经?药性温药味辛、苦

【别名】大风草(广东)、琴叶紫菀(《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来源】菊科紫菀属植物琴叶紫菀Aster panduratus Nees ex Walp.[A. fordii Hemsl.],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晒干。

【性味归经】苦、辛,温。

【功 效】:行气止痛、止咳平喘。

【主治】用治寒郁气滞所致的胸闷、胁痛、脘腹胀痛、寒疝腹痛,痛经等症。用治痰涎壅盛、喘咳上气、胸隔满闷、痰稀薄、咳喘偏寒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一10克。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动植物形态

琴叶紫菀 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根茎粗壮。茎单生或丛生,被开展的长粗毛,常有腺,上部分枝,有较密生的叶。下部叶匙状长圆形,长达12cm,宽达2.5cm,下部渐狭成长柄;中部叶长圆状匙形,长4-9cm,宽1.5-2.5cm,下部稍狭,基部扩大成心形或有圆耳,半抱茎,全缘或有蔬齿;上部叶渐小,卵小,卵状长圆形,基部心形抱茎,常全缘;全部叶两面披长贴毛和密短毛,有腺,下边沿脉及边缘有长毛;中脉在下面突起。头状花序在枝端单生或疏散伞房地产状排列;花序梗长0.5-5cm,有线状披针形或卵形苞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层,长圆披针形,外层被密短毛及腹,内层边缘膜质而无毛;舌状花约30个,舌片浅紫色,管状花被密短毛;花柱附片长0.4mm;冠毛白色或稍红色,有稍不等长的微糙毛。瘦果卵状长圆形,基部狭,两而有肋,被柔毛。花期2-9月,果期6-10月。

【各家论述】《粤北中草药》:行气止痛,止咳平喘。

关键字:
上一篇: 橄榄核
下一篇:岗梅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