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岗松
Gǎnɡ Sōnɡ
岗松
别名:扫把枝、铁扫把、羊脷木、扫卡木、松毛枝、蛇虫草、鸡儿松、长松、沙松、香柴、扫帚子、观音扫、蚊仔苏、蚊松
功效作用:去瘀,止痛,利尿,杀虫。治跌打损伤,风湿痛,淋病,疥疮,脚癣。
英文名:Leaf of Shrubby Baeckea
始载于《药学通报》毒性无毒归经?药性凉药味辛、苦

目录

  1. 岗松.版本一
    1. 形态特征
    2. 地理分布
    3. 基本信息
    4. 功能主治
    5. 其他
  2. 岗松.版本二
    1. 基本信息
    2. 原形态
    3. 生境分布
    4. 栽培
    5. 形态特征
    6. 化学成份
    7. 鉴别
    8. 性味
    9. 功能主治
    10. 其他

岗松.版本一

  

形态特征

桃金娘科灌木,高30-150厘米。叶对生,条形或条状锥形,长5-8毫米,宽0.4-0.6毫米。花单生于叶腋,两性,黄白色,基部有2枚小苞片;萼筒钟形,5裂,宿存;花瓣5;雄蕊10;子房下位,3室,每室有2胚珠。蒴果小,上部裂;种子有角。  

地理分布

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和江西。生于山坡酸性红壤上。枝叶可编扫帚,也可提取芳香油及制栲胶;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去湿、止痛。  

基本信息

【别名】扫把枝、铁扫把、羊脷木

【拉丁名】Baeckea frutescens L.

【中药化学成分】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α-蒎烯(α-pin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反式香苇醇(trans-carneol),桃金娘醛(myrtenal),桉叶素(cineole),葛缕酮(d-carnone),柠檬烯(limonene),α-(王古)(王巴)烯(α-copaene),芳樟醇(linalool),4-松油烯醇(4-terpinenol),金钟析醇(occidentalol),愈创木懊(guaiazulene),龙脑(borneol),揽香醇(elemol),橙花醇(nerol),百里香酚(thy-mol),丁香烯(caryophyllene),草蒲烯(calamenene),荜澄匣醇(cadinol)等19种[1]。

【来源】桃金娘科岗松属植物岗松Baeckea frutescens L.以根、全株及叶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南宁市药物志》:“苦,寒,无毒。”入心、肝、脾、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解毒利尿,止痛止痒。根:用于感冒高热,黄疸型肝炎,胃痛,肠炎,风湿关节痛,脚气病,膀胱炎,小便不利。

全株:外用治湿疹,皮炎,天疱疮,脚癣。叶:毒蛇咬伤,烧烫伤。  

其他

【用法用量】根0.5~1两,水煎服;全株外用适量,煎水洗。叶:毒蛇咬伤用鲜叶适量捣烂外敷伤口周围。烧烫伤用干叶研末,调茶油涂患处。

【关 键 词】去瘀 止痛 利尿 杀虫 跌打损伤 风湿痛 淋病 疥疮 脚癣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岗松.版本二

基本信息

【出处】出自《药学通报》。

【拼音名】Gǎnɡ Sōnɡ

【英文名】Leaf of Shrubby Baeckea

【别名】扫卡木、扫把枝、松毛枝、蛇虫草、鸡儿松、香柴、扫帚子、观音扫、长松、沙松、蚊仔苏、蚊松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岗松的枝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eckea frutescens 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收割,洗净,晒干。  

原形态

岗松 灌木或小乔木。嫩枝纤细,多分枝。叶小,对生;无柄,或有短柄;叶片狭线形或线形,长5-10mm,宽约1mm,洗端尖,上面有沟,下面突起,有透明油腺点;中永1条,无侧脉。花小,白色,单产一于叶腋内;苞片早落;花梗长1-1.5mm;萼管钟状,长约1.5mm,萼齿5,细小三角形;花瓣5,长约1.5mm,基部狭窄成短柄;雄蕊10枚或稍少,成对与萼齿对生;子房下位,3室,花柱短,宿存。蒴果小,长约2mm;种子扁平,有角。花期7-8月,果期9-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生低丘及荒山草坡与灌丛中,是酸性土的指示植物。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地。  

栽培

生于低丘及荒山草坡与灌丛中,是酸性土的指示植物。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的环境,稍耐旱、耐寒。生长适温25-30℃。一般土壤均能种植。低洼积水地不宜栽培。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春季直播,按行株距40cm×cm开穴,每穴播8-10粒种子,覆盖细土2cm浇不。变可育苗移栽,将种子均匀地撒于苗床上,覆盖细土2cm,浇水。当苗高10-15cm时,选阴雨天气按行株距直播移栽,每穴栽4株。

田间管理 直播幼苗高约4-5cm时间苗,每穴留苗4-5株。生长期应每2个月中耕除草1次,追肥每年4次。  

形态特征

性状鉴别 本口为附有少量短嫩枝的叶。嫩枝长5-10mm,具对生叶。叶线形或线状锥形,全体黄绿色,无毛,长5-10mm,宽不及1mm,全缘,先端尖,基部渐狭,叶面有槽,背面凸起,侧脉不明显,具透时的油点,无柄或具短柄。气微香,味苦、涩。

以气香、色绿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金角形或类圆形,垂周壁平直,栅表比4.5-6.5,气孔颇多,不定式,长20-23μm,直径18-20μm。下表皮栅表比4.2-5.5,气孔分布不均匀。其余特片与上表皮相同。

叶横切面观:表皮细胞类方形至长方形,外被厚角质层,表皮细胞内侧有大形油细胞,直径30-100μm。叶肉组织等面型,绝大部分叶肉分化成栅栏组织,细胞2-3列,贯穿于主脉的上下方,海绵组织仅歼存少数细胞。主脉维管束外韧型,木质部不发达,仅见数个细小导管,韧皮部狭窄;维管束有2-4列中柱蒜纤维,纤维周围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直径13-25μm。  

化学成份

叶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α-蒎烯(α-pinene),对聚伞花素(p-cymene),反式香苇醇(trans-carneol),桃金娘醛(myrtenal),桉叶素(cineole),葛缕酮(d-carnone),柠檬烯(limonene),α-(王古)(王巴)烯(α-copaene),芳樟醇(linalool),4-松油烯醇(4-terpinenol),金钟析醇(occidentalol),愈创木懊(guaiazulene),龙脑(borneol),揽香醇(elemol),橙花醇(nerol),百里香酚(thy-mol),丁香烯(caryophyllene),草蒲烯(calamenene),荜澄匣醇(cadinol)等19种[1]。  

鉴别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1g,粉碎,加已醚5ml,冷浸30min,滤过。取滤液点样。以β-蒎烯为对照。点于硅胶H葩上,以石油醚(60-90℃)-已酸已酯(5:1)为展开剂,展距10cm。用2%高锰酸钾深液显色,样品与对照品色谱在相对应的位置处显黄色斑点。  

性味

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

化瘀止痛;清热锊毒;利尿通淋;杀虫止痒。主跌打损伤;肚硬化;热泻;热淋;小便不利;阴痒;脚气;湿疹;皮肤瘙痒;疥癣;水火烫伤;虫蛇咬伤  

其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各家论述】

1.《广州植物志》:治热病。

2.《陆川本草》:消肿,止痛,去瘀,杀虫。治跌打昏迷,疥疮,溃疡,蛇咬伤。

3.《南宁市药物志》:收敛,杀虫,止血,止痛,生肌。用洗疮疡、瘙痒。

4.《广西中药志》:有通淋利尿作用。治膀胱热,小便不利,阴痒,皮肤热气。煎水洗皮肤烂痒、湿疹;叶,捣敷,治蜈蚣伤,枝叶,蒸油,治疮癞等。

【摘录】《中华本草》

关键字:岗松
上一篇: 岗梅根
下一篇:高良姜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