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红根草
Hónɡ Gēn Cǎo
红根草
别名:红根子、红地胆、根下红、关公须、落地红、关羽须、土活血、小活血
功效作用:散风热,利咽喉。用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肺炎,肠炎腹泻,腹痛,痢疾。
英文名:?
始载于?毒性?归经?药性凉药味苦

红根草,中药名。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黄埔鼠尾的带根全草。产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地。《中国植物志》记载:“广西用全草入药,主治菌痢,腹泻,腹痛,感冒。” 现代研究,红根草还具有抗肿瘤的功效。此外,尚有报春花科同名植物红根草。

  

目录

  1. 基本信息
  2. 化学成分
  3. 药理作用
    1. 抗肿瘤作用
    2. 抗菌作用
    3. 其他作用
  4. 中药药性
    1. 性味
    2. 功效主治
    3. 用法用量
  5. 其它相关
    1. 同名植物

基本信息

中药名 红根草


别名:
红地胆、关公须、红根子、关羽须、土活血、小活血。

原植物 Salvia prionitis Hance(黄埔鼠尾)

来源 为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黄埔鼠尾Salvia prionitis Hance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功效分类 疏风清热药;利湿药;止血安胎药。

附注 植物描述,详见词条:黄埔鼠尾  

化学成分

根含丹参酮(tanshinone)Ⅰ、ⅡA,红根草邻醌(saprorthoquinone),隐含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丹参新酮(miltirone),丹参新醌(danshenkinkun)B、D,去氢丹参新酮(dehydromiltirone),红根草对醌(sapriparaquinone),红根草内酯(sapriolactone),丹参酚酮(salvinolone),丹参酚内酯(salvinolactone),4-羟基红根草对醌(4-hydroxysapriparaquinone),红根草素(salvonitin),3-酮红根草对醌(3-ketosapriparaquinone),鼠尾草呋萘嵌苯(salvilenone),3-羟基鼠尾草呋萘嵌苯酮(3-hydroxxysalvilenone),银白鼠尾草二醇(arucadiol),总状土木香醌(royleanone),柳杉酚(sugiol),弥罗松酚(ferruginol),红根草种素(prionitin)。  

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

红根草中的红根草含醌对白血病P388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1μg/ml 时抑制率可达92.7%.红根草对醌对白血病P388细胞也有明显的细胞毒性,根部的红根草内酯体外亦有抗淋巴白血病P388和鼻咽癌KB细胞的作用,ED50分别为2.80μg/ml 和1.68μg/ml。  

抗菌作用

红根草含醌100-1000μg/ml 对革兰阳性菌、枯草村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拮抗作用。   

其他作用

红根草水煎剂0.4g在体外抗凝试验中表现出完全性抗凝血作用。

红根草水溶性部位注射液以相当于30g(生药)/kg剂量给小鼠腹腔注射,给药后1.5h、3h,均见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极显著提高。药物以3mg(生药)/ml 浓度给离体豚鼠心脏灌流,显著增加冠脉流量。  

中药药性

性味

⑴《中华本草》:微苦;性凉。

⑵《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微辛,平。  

功效主治

疏风清热;利湿;止血安胎。用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肺炎咳喘;咽喉肿痛;肝炎胁痛;腹泻;痢疾;肾炎;吐血;胎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45-60g;或研末吞服,每次-9g,每日2次。  

其它相关

同名植物

红根草(学名:Lysimachia fortunei Maxim.)又名散血草、大田基黄、红脚兰(广东),红头绳(浙江),为报春花科、珍珠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海拔100-1150米的沟边,田边等低湿处。产于我国中南、华南、华东各省区。民间常用草药,功能为清热利湿,活血调经。主治感冒、咳嗽咯血、肠炎、痢疾、肝炎、风湿性关节炎、痛经、白带、乳腺炎、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等。

关键字:红根草
上一篇: 红根
下一篇:红孩儿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