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胡颓子
Hú Tuí Zǐ
胡颓子
别名:牛奶子根、半春子、半含春、石滚子、四枣、柿模、羊奶奶、甜棒锤、卢都子、雀儿酥、王婆奶、蒲颓子、甜棒捶、牛奶子、羊母奶子、糖罐头、咸匏头、柿蒲、灯蒲、土萸肉、补阴丹、瓶匏、田蒲、野荸荠、野枇杷、浆米草、野水葡萄、大麦奶、白萹蓄、甜果儿、麦榄、鸡卵子、清明子、斑楂、干茄、假灯笼、梅花泡、潘桑果、野枣子、羊头泡、白叶丹、半钱子、小青六、郎郎崽、旗杞
功效作用:收敛止泻;健脾消食;止咳平喘;止血。主泄泻;痢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气喘;崩漏;痔疮下血
英文名:Fruit of Thorny Elaeagnus
始载于《本草经集注》毒性无毒归经胃经、肺经、大肠经药性平药味酸

胡颓子,
别名:半春子、甜棒槌、雀儿酥、羊奶子,学名E.pungens,原产中国,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属胡颓子科常绿灌木。果熟时味甜可食。根、叶、果实均供药用。

目录

  1. 形态特征
  2. 地理分布
  3. 栽培技术
  4. 出处
  5. 各家论述
  6. 其他名称
  7. 药用价值
  8. 其他应用
  9. 营养成分
  10. 化学成分
  11. 食疗价值
    1. 用途
    2. 用法
    3. 附方
  12. 参看

形态特征


Bkd76.jpg

胡颓子为大型常绿灌木,株高可达4m,通常具刺。枝开展,小枝褐色。叶厚革质,椭圆至长圆形,长4~10厘米,宽2~5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边缘通常波状,上面初有鳞片,后即脱落。下面初具银白色鳞片,后渐变褐色鳞片;叶柄长6~12毫米,褐色。花1~3朵或4朵簇生,银白色,下垂,长约1厘米,有香气;花被筒圆筒形或漏斗形,筒部在子房上部突狭细,先端4裂;雄蕊4;子房上位,花柱无毛,柱头不裂。果实椭圆形,长约1.5厘米,被锈色鳞片。

胡颓子的花着生在叶腋间,每腋着生1—3朵,花期9-11月,来年5月份果实成熟,果熟后呈红色,形美色艳。  

地理分布


胡颓子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有2属41种。

抗寒力比较强,在华北南部可露地越冬,能忍耐零下8℃左右的绝对低温,生长适温为24—34℃,耐高温酷暑。在原产地虽生长在山坡上的疏林下面及阴湿山谷中,但不怕阳光曝晒,也具有较强的耐阴力。对土壤要求不严,在中性、酸性和石灰质土壤上均能生长,耐干旱和瘠薄,不耐水涝。

生于山地杂木林内和向阳沟谷旁;或有栽培。在我国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陕西等地。  

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常用播种和扦插繁殖。

播种:每年5月中、下旬将果实采下后堆积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成熟自已腐烂,再将种子淘洗干净立即播种。种子发芽率只有50%左右,因此应适当加大播种量,采用开沟条播法,行距15-20厘米,覆土厚1.5厘米,播后盖草保墒。播种后已进入夏季,气温较高,一个多月即可全部出齐,应立即搭棚遮荫,当年追肥2次,翌年早春分苗移栽,再培养1-2年即可出圃。

扦插:扦插多在4月上旬进行,剪充实的1-2年生枝条做插穗,截成12-15厘米长一段,保留l一2枚叶片,入土深5-7厘米。如在露地苗床扦插需搭棚遮荫,盆插时应放在荫棚下养护,2个月左右生根,可继续在露地苗床培养大苗,也可上盆培养。

栽培管理:移植以春季3月最适宜。不论地栽还是盆栽,都就带有完好的土团。盆栽主要是供厅堂和室内陈设,用普通培养土上盆,可常年在室内陈设或放在室外的疏荫下养护。2-3年翻盆换土1次,盛夏到来之前追施3-4次液肥,盆土应间干间湿。为了使它们大量结果,秋季应继续追肥,冬季可放在居室内继续观赏。还可用来制作树桩盆景,在南方常是进山挖掘野生的老树桩,先在泥瓦盆中蟠扎造型,成形后再栽入盆景盆中。这种办法会破坏原来的山林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不宜提倡。

盆栽胡颓子只开花不挂果,与盆栽时间长短、品种有关,与养分和管理方法密切相关。胡颓子在山上易结果,是因为生长时间长,根系发达,能从大量的泥土中吸收养分。而盆内种植的泥土有限,必须经过几年生长,根系发达后,才有可能在肥料充足、光照通风好的情况下,开花结果。胡颓子品种不同,结果也有差异。如小叶胡颓子与大叶胡颓子相比,小叶难开花结果,大叶可花簇布满全树。为了达到花后坐果率高,在生长期每隔10天需施腐熟的农家肥,这样坐果可达到开花量的40%以上。初春便可看到满树如缀红玉,晶莹剔透,十分可爱的红果。胡颓子属易开花结果的树种,只要注意管理,施足肥料,年年硕果累累还是能做做到的。  

出处

1.《中藏经》:胡颓子,其实酸涩,夏红可食,形如枣,核类山茱萸。拣叶背白者用。

2.《本草经集注》:胡颓子,凌冬不雕,子亦应益人。或云寒热病不可食。  

各家论述

①马琬《食经》:"补益五脏。"

②《草木便方》:"除烦热,消渴。"

③《现代实用中药》:"收敛,止泻,治痢疾。"

④《福建民间草药》:"止血,疗痢。"

⑤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收敛止泻,止咳平喘。治消化不良,疝气,喘咳,血崩,骨髓炎,痔疮,腰部扭伤。"  

其他名称

卢都子(《中藏经》),雀儿酥(《雷公炮炙论》),王婆奶(《履巉岩本草》),蒲颓子、半含春(《纲目》),半春子、甜棒捶(《植物名实图考》),牛奶子、石滚子(《草木便方》),羊母奶子(亨利氏《中国植物名录》),糖罐头(迈尔氏《中国植物名录》),羊奶奶(《贵州民间方药集》),咸匏头(《福建民间草药》),柿蒲、灯蒲(《泉州本草》),土萸肉、补阴丹、瓶匏、田蒲(《闽东本草》)。野荸荠、野枇杷、浆米草、野水葡萄、大麦奶、白扁蓄、甜果儿、麦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鸡卵子、清明子(《江西草药》),斑楂、干茄、大麦前果、大叶巴桩子(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潘桑果,麦果果、野枣子(《上海常用中草药》),蒲栗子(苏医《中草药手册》)。  

药用价值

性味:酸、涩、平,无毒。

性状:叶椭圆形,革质,边缘多卷曲。上面淡黄色至黄棕色,下面银白色,散布有褐色鳞片,尤以主脉附近为多;叶柄褐色。气微,味微苦。


胡颓子果

成分:果实含有糖类,脂肪,鞣质,有机酸及维生素B、C。

化学成分:花含挥发油。

功能主治:止咳平喘。用于咳嗽气喘、咳血、痈疽、外伤出血。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胡颓子叶,培燥研细末,每服1.5~3克,糖水调服,一日2次。

[腹泻、不思饮食]

胡颓子果15克,水煎服,一日2次。

[支气管哮喘]

胡颓子叶12克,苏子9克,白果7粒,水煎,一日分2次温服。

[无名肿毒、未破溃者]

胡颓子根90~150克,煎浓汁,涂洗患部,一日~5次。

功能主治:

根:祛风利湿,行瘀止血。用于传染性肝炎,小儿疳积,风湿关节痛,咯血,吐血,便血,崩漏,白带,跌打损伤。

叶:止咳平喘。用于支气管炎,咳嗽,哮喘。

果:消食止痢。用于肠炎,痢疾,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根1~2两,叶、果3~5钱。

备注:同属植物藤胡颓子Elaeagnus glabra Thunb.功效类似。

采制:全年可采,晒干。

营养成分:果实富有营养,每百克鲜果含Vc12-30mg,胡萝卜素3.15mg,VB10.4-0.7mg,还含钙20.6mg,磷57.2mg。果肉含水土90.6%,粗蛋白2.45%,脂肪2.8%,总糖5.1%,总酸1.45%。含17种氨基酸。  

其他应用

胡颓子枝条交错,叶背银色,花芳香,红果下垂,甚是可爱。宜配花丛或林缘,还可作为绿篱种植。  

营养成分

果实富有营养,每百克鲜果含Vc12-30mg,胡萝卜素3.15mg,VB10.4-0.7mg,还含钙20.6mg,磷57.2mg。果肉含水土90.6%,粗蛋白2.45%,脂肪2.8%,总糖5.1%,总酸1.45%。含17种氨基酸。  

化学成分

胡颓子属植物中主要化学成分有挥发油、萜类、生物碱、黄酮等;药理活性主要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脂质氧化、抗炎镇痛、免疫等。  

食疗价值

用途

用于胃阴不足,口渴舌干;久泻久痢,大肠不固;肺虚喘咳。  

用法

生食,煎汤,或熬膏服。  

附方

1,山楂胡颓子汤:山楂10g,鲜胡颓子15g。加水煎服。

本方取山楂消食,胡颓子收敛止泻。二者又均对肠道致病菌有一定抑制作用。用于饮食积滞,消化不良,少食腹泻,或肠炎、痢疾之轻症。

2,胡颓子汤:鲜胡颓子30g,胡颓叶15g。加水煎浓汤服。

方中二物均能敛肺止咳,胡颓叶作用尤强;胡颓子兼能生津润肺。同用可达润燥敛肺止咳之功。用于阴虚肺燥,久咳气喘。

参看

  • 《中药学》- 胡颓子
  • 《本草纲目 · 胡颓子》
关键字:
上一篇: 胡桃树皮
下一篇:胡颓子根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