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荩草
Jìn Cǎo
荩草
别名:绿竹、马耳草、马耳朵草、中亚荩草、菉竹、王刍、黄草、蓐、鸱脚莎、菉蓐草、细叶莠竹、毛竹、戾草、盭草、晋灼、蓐草、细叶秀竹
功效作用:止咳定喘;杀虫解毒。主久咳气喘;肝炎;咽喉炎;口腔炎;鼻炎;淋巴结炎;乳腺炎;疮疡疥癣
英文名:Herb of Hispid Arthraxon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毒性无毒归经?药性平药味苦

牧草科名 禾本科牧草科拉丁名 Gramineae

牧草科
英文名: Grass Family

牧草属名 荩草

牧草属拉丁名 Arthraxon Beauv.

牧草属
英文名: Arthraxon

天然牧草 荩草

牧草学名 Arthraxon hispidus (Thunb.) Makio

牧草
英文名: Hispid Arthraxon

荩草

(《本经》)

【异名】菉竹(《诗经》),王刍(《毛诗传》),黄草(《吴普本草》),蓐、鸱脚莎(《尔雅》郭璞注),菉蓐草(《唐本草》),细叶莠竹、毛竹(《广州植物志》),马耳草(《吉林中草药》)。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荩草的全草。学名 Arthraxon hispidus (Thunb.)Makino  

植物形态

荩草,一年生草本。秆细弱,无毛,基部倾斜,高30~45厘米,多节,常分枝,基部的节着土后易生根。叶鞘短于节间,生短硬疣毛;叶舌膜质,边缘具纤毛;叶片卵状披针形,长2~4厘米,宽8~15毫米,基部星心形抱茎,除下部边缘生纤毛外,余均无毛。总状花序细弱,长1.5~3厘米,2~10枚,呈指状排列或簇生于茎顶;有柄小穗退化,仅剩短柄;无柄小穗长4~4.5毫米,卵状披针形,灰绿色或带紫色;第1颖具7~9脉,先端钝;第2颖与第1颖等长,舟形,具9脉,而两侧脉不明显,先端尖;第1外稃长圆形,先端尖,长约为第1颖的2/3;第2外稃与第1外稃等长,近基部伸出1曲膝的芒;雄蕊2,花药黄色或紫色,长0.7~1毫米。颖果长圆形,与稃体几等长。花、果期8~10月。

生长山坡草地和阴湿处。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药用价值

【采集】秋季采收。

【化学成分】叶和茎含乌头酸、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荩草素。

【性味】①《本经》:"味苦,平。"②《别录》:"无毒。"

【功用主治】止咳、定喘,杀虫。

①《本经》:"主久咳上气喘逆,久寒,惊悸,痂疥,白秃疡气,杀皮肤小虫。"

②《药性论》:"治一切恶疮。"

③《吉林中草药》:"驱寒定喘。"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宜忌】《本草经集注》:"畏鼠妇。"

【选方】①治气喘上气:马耳草四钱。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药》)

②治恶疮疥癣:马耳草捣烂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染料用途

枝叶可煮成黄色染料,并入药。

荩草异名绿竹、黄草、苜草,禾本科植物,一年生草本,生于山坡潮湿地,全国皆有分布。荩草主要色素成分为荩草素、木犀草素,与灰汁、铝盐、锡盐媒染得黄色,用于丝、毛织物染色。

染色例子:切长度1~2厘米的荩草1公斤,放入釜中,加10升水,在室温下浸渍2小时后,加热煮沸1小时,过滤得抽出液。再加入8升水沸煮1小时,搅匀作染液。取润湿的丝绸5米,置入染浴中并迅速翻动,染色5分钟,提出染绸,染浴中加入米醋40~50毫升,调至pH值约6,再染色30分钟。另在60摄氏度的1升水中加入30克明矾,5%碳酸钠溶液100毫升,与30升温水调成媒染液,将染色后丝绸放入媒染浴中媒染20分钟,水洗,阴干。以荩草染得的黄色丝织物,用深浅不同的靛蓝套染,可以得到黄绿或绿色。

色素成分为荩草素 ,是黄酮类化合物,可用直接法染棉、毛、丝得鲜艳的黄色。采用以铜盐(蓝矾)媒染得到绿色,因此荩草最早的时候又称为“菉竹”(菉、绿通假)。用荩草进行直接染色可得黄色;用铜盐剂媒染可得绿色;如以不同深浅的靛蓝套染,则可得黄绿色或绿色。明代以后,染家用荩草染色的史料已很少见。而且铜盐是非生态媒染剂,其使用已被限制。

关键字:
上一篇: 锦香草叶
下一篇:京大戟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