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蓝花参
蓝花参
别名:细叶沙参、金线吊葫芦、毛鸡脚、拐棍参、寒草、一窝鸡、娃儿草、雀舌草、罐罐草
功效作用:益气补虚,祛痰,截疟。用于病后体虚,小儿疳积,支气管炎,肺虚咳嗽,疟疾,高血压病,白带。
英文名:?
始载于?毒性?归经?药性平药味甘

【学名】Wahlenbergia marginata (Thunb.) A. DC.

【科名】桔梗科

【别名】细叶沙参、金线吊葫芦、毛鸡脚、拐棍参、寒草、一窝鸡、娃儿草、雀舌草、罐罐草

【来源】桔梗科蓝花参属植物蓝花参Wahlenbergia marginata (Thunb.) A. DC.,以根或全草入药。秋季采根,春、夏、秋采挖全草,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甘,平。  

目录

  1. 药用价值
  2. 形态特征
  3. 生长分布
  4. 采摘
  5. 药材性状

药用价值

益气补虚,祛痰,截疟。用于病后体虚,小儿疳积,支气管炎,肺虚咳嗽,疟疾,高血压病,白带。

【用法用量】 0.5~2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形态特征

蓝花参为多年生草本;根细长,长达10厘米。茎直立或匍匐,高20~40厘米,近基部分枝,无毛或近基部被毛。叶互生,通常线形,长1~3厘米,宽2~4毫米,全缘或浅波状,无柄,基部叶常较小,长圆形或倒卵形。夏季开花。二歧状圆锥花序顶生,有花数朵;花梗长1~2厘米;花萼管长约4毫米,裂片5,长约2~3毫米;花冠蓝色,漏斗状钟形,长5~8毫米,裂片5,长椭圆形;雄蕊5枚,花丝分离。蒴果倒圆锥形,长6~8毫米,顶端短3裂。  

生长分布

生于平原或丘陵地区的低湿草地上。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热带非洲、亚洲及大洋洲均有。  

采摘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采挖,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

本品长10~30厘米或过之,根细长,稍扭曲,有的有分枝,长达10厘米,直径0.3~0.7厘米,棕褐色或浅棕黄色,具纵皱纹;断面黄白色。茎纤细,近基部分枝。叶互生,无柄,叶片常皱缩,展平后呈条形或倒披针状卵形,长1~3厘米,宽0.2~0.4厘米,灰绿色或棕绿色。花单生于枝顶,浅蓝紫色。蒴果倒圆锥形,长约6~8毫米;种子多数,细小。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以根粗、茎叶色绿者为佳。

关键字:蓝花参
上一篇: 蓝靛
下一篇:蓝花龙胆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