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狼杷草
Lánɡ Pá Cǎo
狼杷草
别名:乌阶、乌杷、郎耶草、狼反映草、小鬼叉、豆渣草、针包草、引钱包、引线包、狼耻草、切才曼巴、叉子草、老蟹叉、田边菊、鬼叉
功效作用:清热解毒;利湿;通经。主肺热咳嗽;咯血;咽喉肿痛;赤白痢疾;黄疸;月经不调;闭经;小儿疽积;阃疬结核;湿疹癣疮;毒蛇咬伤
英文名:Bur Beggarticks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毒性?归经?药性凉药味甘、苦

种中文名:狼杷草

种拉丁名:Bidens tripartita Linn.


别名: :鬼叉、鬼针、鬼刺、夜叉头

科中文名:菊科

科拉丁名:Compositae

属中文名:鬼针草属

属拉丁名:Bidens

..............更多图片:

国内分布:产东北、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及陕西、甘肃、新疆等省区。生于路边荒野及水边湿地。

国外分布:广布于亚洲、欧洲和非洲北部,大洋洲东南部亦有少量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欧洲。

命名来源:(开宝、本草、图考)[Journ. Trop.Agric. 8: 271. 1936]

中国植物志:75:372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

最低海拔:以下

最高海拔:1000

生 境:旷野,沟边,水滩

模式采自:欧洲

湖北分布:宣恩,利川,建始,巴东,宜昌,长阳,兴山,神农架,竹溪,南漳

关键字:
上一篇: 狼毒
下一篇:狼尾草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