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凉山虫草
Liánɡ Shān Chónɡ Cǎo
凉山虫草
别名:?
功效作用:补肺益肾。主虚喘劳嗽
英文名:liangshan tong-chong-ha-cho
始载于《四川通志》毒性?归经肺经、肾经药性平药味甘

中文学名:凉山虫草

拉丁学名:Cordyceps liangshanensis Zang,Liu et Hu

中文
别名:麦秆曲同物异名:

分类地位:肉座菌目、麦角菌科、虫草菌属  

形态特征

子座多分枝或单生,细长而坚硬,直立而曲折,由寄主口部生出,高20-30cm,粗1.5-2.3cm。头部圆柱状或棒状,褐色,黑褐色,顶端有延长的不孕性尾尖,粗2-2.3mm,具假薄壁组织的皮层。子囊壳椭圆形或卵圆形,400-740μm×300-450μm,黑褐色,表面生,凸出呈天南星果序状。子壳圆柱状,260-480μm×8-12μm 。子囊孢子透明或微黄,线状,蠕虫状,多横隔,160-350μm×2.5-3.5μm,呈断裂状,断裂后的孢子小段,每段约10-20μm×2.5-3.5μm。子壳下的壳柄多分枝,新鲜时褐黄色或麦秆色 ,偶也呈细长的单一直立枝。寄主体内菌丝,新鲜时淡乳白色。

生态习性:寄生于鳞翅目(Lepidoptera)之幼虫体上,多见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地带,尤多见于竹林丛中的虫体上。

分布地区:四川、贵州、云南等,为我国特有种。

经济用途:食用菌。中品。四川一带市场农民售此以代正品的虫草。因纤维质多,故质量逊次。

人工培养情况: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药品检验曾以分离的菌丝在马铃薯琼胶培养基上培养 ,菌丝群落白色,发育不良,未获子座。  

药用价值

【药 名】:凉山虫草

【来 源】:为麦角科植物凉山虫草的全草。

【功 效】:补肺益肾。

【主 治】:用于虚喘劳嗽。

【性味归经】:甘,温。肾、肺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15一30克,水煎服。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四川、云南。

【拉丁名】:凉山虫草 Cordyceps liangshanensis Zang Hu et Liu

【考 证】:
始载于《四川通志》。

【中药化学成分】:全草含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脯氨酸、精氨酸、丙氨酸、虫草酸(Cordycepicacid)。

关键字:凉山 虫草
上一篇: 凉粉草
下一篇:椋子木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