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绿萼梅
Lǜ è Méi
绿萼梅
别名:?
功效作用:平肝和胃。用于胸胁胀痛,胃痛,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英文名:?
始载于?毒性?归经?药性平药味甘、苦

绿萼梅,
别名:白梅花,绿梅花.或白梅绿梅.梅花的一种,为乔木 蔷薇科植物.原产我国西南及台湾,主产江苏,浙江.现在四川、湖北、江西等多地均有.“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梅花历来被视为不畏强暴,强于抗争和坚贞高洁的象征,古人常把松、梅、竹配成“岁寒三友”。

绿萼梅《本草纲目》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花蕾。

性味归经 酸、涩,平。归肝、胃经。  

目录

  1. 生态习性
  2. 形态特征
  3. 繁殖培育
  4. 药材鉴定
  5. 功效应用
  6. 来源
  7. 性味归经
  8. 功能主治
  9. 用法用量
  10. 摘录
  11. 现代研究
  12. 食疗价值
  13. 参看

生态习性

喜光,宜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过阴时树势衰弱,开花稀少甚至不开花。喜温暖气候,但耐寒。喜较高的空气湿度,有一定的抗旱性,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但喜湿润而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土质黏重,土质黏重、排水不良时易烂根死亡。  

形态特征

落叶小乔木,高达10米。树干紫褐色,多纵驳纹。常有枝刺,小枝绿色或以绿色为底色。叶广卵形至卵形,先端长渐尖或尾尖。早春2~3月先叶开花,花着生于一年生枝的叶腋,单生或两朵簇生,单瓣或重瓣,有暗香。核果球形,一侧有浅槽,被毛,6月果熟,熟时黄色。小枝青绿无紫晕。  

繁殖培育

最常用地是嫁接法,其次为扦插、压条法,最少用地是播种法。嫁接时可用桃、山桃、杏、山杏及梅的实生苗等作砧木。  

药材鉴定

干燥花蕾,呈圆球形,直径4~8毫米,基部常带有小梗。苞片3~4层,褐色鳞片状。苞片内有萼片5枚,淡黄褐色,微带绿色,卵圆形,覆瓦状排列,基部与花托愈合。花瓣5 枚或多数,白色或黄白色,紧紧相抱。花瓣内包含许多黄色丝状的雄蕊。中心有一枚雌蕊,子房呈卵形而有细长的花柱。质轻。气香,味淡而涩。以花匀净、完整、含苞未放、萼绿花白、气味清香者为佳。主产江苏、浙江等地。花冠红色者,称为红梅花,形态与白梅花相似,但较白梅花稍大,花冠淡红色,重瓣,萼红揭色。但药用以白梅花为主,红梅花则较少使用。  

功效应用

1.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主治肝胃气滞之胁肋脘腹胀痛,嗳气食少等证。

2.疏肝悦脾,理气化痰:适用于痰气互阻之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

用量用法 3~6g  

来源

蔷薇科梅属植物绿萼梅Prunus mume Sieb. et Zucc. var. viridicalyx Makino,以花入药。冬末至次年早春采摘初开放的花朵,晒干。  

性味归经

苦、微甘,平。  

功能主治

平肝和胃。用于胸胁胀痛,胃痛,消化不良,神经衰弱。  

用法用量

1~3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绿萼梅俗称绿梅,因萼绿花白、小枝青绿而得名。它属于梅花品种分类系统中的真梅系直枝梅类绿萼型,是梅花品系中的佼佼者。自古,绿萼梅就深得人们喜爱。其花瓣、复瓣或重瓣,在生长习性上具有自己的特点。梅花的常见虫害及病害在宫粉梅、朱砂梅上较易发生,而在绿萼梅上发生较小。另外,由于绿萼梅生长健壮、新枝粗壮、叶芽饱满,故芽接的成活率远高于其他品种,但是,绿萼梅也有其不足之处,就是花蕾抗冻性差,所以在寒潮来临要注意防寒护蕾。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等。  

食疗价值

蔷薇科乔木植物梅的花蕾。又称白梅花、绿梅花。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初春采收含苞待放的花蕾。晒干或烘干用,亦可用鲜品。

[性能]味甘、微辛,性微寒。能舒肝和胃,生津除烦。

[参考]含挥发油,主要有苯甲醛、异丁香油酚、苯甲酸。

[用途]用于肝胃不和,胃脘胁肋胀痛,嗳气不舒;梅核气,咽中如有炙肉,梗塞不利;瘰疬肿痛;脾胃有湿,清阳不升,饮食减少;暑热或胃热烦渴。

[用法]泡茶,煎汤,或煮粥食。

[附方]

1,梅花蛋:鸡蛋1个,一端开孔,放入绿萼梅7朵,封口,饭上蒸熟。去梅花食蛋,每日1个,连服7日。

源于《本草纲目拾遗》。此取绿萼梅疏肝理气以散结。用于瘰疬不消。

2,梅花粥:粳米30~60g,煮成稀粥,加绿萼梅3g,再煮至花刚熟即成。一次服用。

源于《本草纲目拾遗》。此取绿萼梅“助(脾胃)清阳之气上升”,粳米养胃气。用于素体脾胃虚弱,湿犯脾胃则清阳之气不升,以致脘闷,食欲减退。

3,梅花茶:绿萼梅3~6g,蜂蜜适量。用沸水浸泡,代茶饮。

源于《本草纲目》、《百花镜》。本方取绿萼梅清热生津、除烦,蜂蜜清热润燥。用于暑热或热伤胃阴的心烦口渴。

参看

  • 《中药学》- 绿萼梅
关键字:
上一篇: 绿豆衣
下一篇:绿矾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