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木鳖子
Mù Biē Zǐ
木鳖子
别名:藤桐、木别子、漏苓子、木蟹、土木鳖、壳木鳖、地桐子、藤桐子、鸭屎瓜子、木鳖瓜
功效作用: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化脓性炎症,乳腺炎,淋巴结炎,头癣,痔疮。
英文名:Cochinchina Momordica, Cochinchina Momordica Seed, Seed of Cochinchina Momordica
始载于《开宝本草》毒性有毒(一说无毒)归经胃经、脾经、肝经药性温药味甘

木鳖子,又名:木鳖藤。多年生草质藤本,具膨大的块状根。茎有纵棱;卷须粗壮,与叶对生,单一,不分枝。

目录

  1. 注释
  2. 草药
    1. 中文名
    2. 类 别
    3. 异名
    4. 来源
  3. 植物形态
    1. 采集
    2. 药材
  4. 植物栽培
  5. 化学成份
    1. 炮制
    2. 性味
    3. 归经
  6. 功用主治
    1. 用法与用量
    2. 宜忌
  7. 选方
  8. 临床应用
  9. 药材鉴定
  10. 药物相克
  11. 参考

注释

木鳖子Semen Momordicae

(英) Cochinchina Momordica Seed

别名: 漏苓子、藤桐子、木鳖。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木鳖子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 Spreng . 的种子。

叶互生,圆形至阔卵形,长7~14厘米,通常3浅裂或深裂,裂片略呈卵形或长卵形,全缘或具微齿,基部近心形,先端急尖,上面光滑,下面密生小乳突,3出掌状网脉;叶柄长5~10厘米,具纵棱,在中部或近叶片处具2~5腺体。花单性,雌雄同株,单生叶腋,花梗细长,每花具1片大型苞片,黄绿色;雄花:萼片5,革质,粗糙,卵状披针形,基部连合,花瓣5,浅黄色,基部连合,雄蕊5,愈合成3体;雌花:萼片线状披针形,花冠与雄花相似,子房下位。瓠果椭圆形,成熟后红色,肉质,外被软质刺灾,种子略呈扁圆形或近椭圆形,边缘四周具不规则的突起,呈龟板状,灰棕色。  

草药

中文名

木鳖子(《开宝本草》)  

类 别

种子类  

异名

木蟹(《开宝本草》),土木鳖(《医宗金鉴》),壳木鳖(《药材资料汇编》),漏苓子(《中药志》),地桐子、藤桐子(《中药材手册》),鸭屎瓜子(《药材学》),木鳖瓜(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木鳖子的成熟种子。  

植物形态

木鳖子,又名:木鳖藤。


木鳖子

多年生草质藤本,具膨大的块状根。

茎有纵棱;卷须粗壮,与叶对生,单一,不分枝。

叶互生,圆形至阔卵形,长7~14厘米,通常3浅裂或深裂,裂片略呈卵形或长卵形,全缘或具微齿,基部近心形,先端急尖,上面光滑,下面密生小乳突,3出掌状网脉;叶柄长5~10厘米,具纵棱,在中部或近叶片处具2~5腺体。

花单性,雌雄同株,单生叶腋,花梗细长,每花具1片大型苞片,黄绿色;雄花:萼片5,革质,粗糙,卵状披针形,基部连合,花瓣5,浅黄色,基部连合,雄蕊5,愈合成3体;雌花:萼片线状披针形,花冠与雄花相似,子房下位。

瓠果椭圆形,成熟后红色,肉质,外被软质刺灾,种子略呈扁圆形或近椭圆形,边缘四周具不规则的突起,呈龟板状,灰棕色。


木鳖子

花期6~8月。

果期9~11月。

生长于山坡、林缘,土层较深厚的地方。

也有栽培。

分布广西、四川、湖北、河南、安徽、浙江、福建、广东、贵州、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木鳖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采集

9~11月果实成熟时采摘,剖开果实,晒至半干,剥取种子;或装入盆钵内,待果皮近于腐败时将果皮弄烂,用清水淘洗,除去瓤肉及外膜,取出种子,晒干或烘干。  

药材

种子略呈扁平圆板状,中间稍隆起,直径约2~3厘米,厚约5毫米。


木鳖子

表面灰褐色或灰黑色,粗糙,有凹陷的网状花纹,周边两侧均有十数个相对的锯齿状突起。

外种皮质坚而脆,内种皮薄膜状,表面灰绿色,绒毛样,其内为二片大形肥厚子叶,黄白色,富油质,有特殊的油腻气,味苦。

以籽粒饱满、不破裂、体重、内仁黄白色、不泛油者为佳。

主产广西、四川、湖北。

此外,湖南、贵州、云南、广东、安徽亦产。  

植物栽培

生物学特性:喜温暖潮湿的气候和向阳的环境。对土壤条件要求不严,宜选择排水良好、肥沃深厚的砂质壤土栽培。


木鳖子

栽培技术:用种子和根头繁殖法。种子繁殖直播法:3月播种,按行株距2m×1.5m开穴下种,每穴播各3-5粒,覆土2-3cm,播后浇水保湿。根头繁殖法:11月至翌年2月,将雌株根头挖起,按根上的芽数,切成若干块,每块必带有芽1-2个,作种根,按上法穴栽,每穴种1-2块。

田间管理:苗期松土、除草、追肥各1-2次。苗高60-80cm时,及时搭棚架,插竹枝引蔓上棚。用种子繁殖的植株,于开花时将大部分雄株拔除,仅保留少数雄株,以供授粉。每年萌芽前、开花期、藤蔓枯萎时,各种耕除草、追肥1次,追肥以厩肥、人畜类和复合肥为主。  

化学成份

含木鳖子酸(momordic acid)、丝石竹皂甙元(gypsogenin)、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α-桐酸(α-elaeostearic acid)、气基酸、甾醇。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晒干,用时连壳打碎,或去壳取仁。  

性味

苦微甘,温,有毒。

①《开宝本草》:甘,温,无毒。

②《纲目》:苦微甘,有小毒。  

归经

入肝、脾、胃经。

①《得配本草》:入手阳明经。

②《本草再新》:入脾、肾二经。

③《本草撮要》:入足厥阴经。  

功用主治

消肿散结,祛毒。

治痈肿、疔疮、瘰疬、痔疮、无名肿毒、癣疮,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木鳖子

①《日华子本草》:醋摩消肿毒。

②《开宝本草》:主折伤,消结肿恶疮,生肌,止腰痛,除粉刺酐蹭,好人乳痈,肛门肿痛。

③《纲目》:治疳积痞块,利大肠泻痢,痔瘤瘰疬。

④《本草备要》:泻热,外用治疮。

利大肠,治泻痢疳积,瘰疬疮痔,乳痈,蚌毒。

消肿追毒,生肌除酐。

⑤《本草求原》:治一切寒湿郁热而为痛风瘫痪、行痹、瘙厥、脚气、挛症、鹤膝。  

用法与用量

外用:研末调敷、磨汁涂或煎水熏洗。

内服:多入丸、散;煎汤,2~4分。  

宜忌

孕妇及体虚者忌服。

①《本草汇言》:胃虚、大肠不实、元真亏损者,不可概投。

②《医林纂要》:忌猪肉。  

选方

治一切诸毒,红肿赤晕不消者:木鳖子(去壳)二两,草乌半两,小粉四两,半夏二两。

上四味于铁铫内,慢火炒焦,黑色为度,研细,以新汲水调敷,一日一次,自外向里涂之,须留疮顶,令出毒气。


木鳖子

(《医宗金鉴》乌龙膏) ②治疮疡、疔毒初起,瘰疬,臁疮,小儿蟺拱头:土木鳖(去壳)五个,白嫩松香(拣净)四两,铜绿研细一钱,乳香、没药各二钱,蓖麻子(去壳)七钱,巴豆肉五粒,杏仁(去皮)一钱。

上八味合一处,石臼内捣三千余下,即成膏;取起,浸凉水中。

用时随疮大小,用手搓成薄片,贴疮上,用绢盖之。

(《医宗金鉴》神效千捶膏) ③治两耳卒肿热痛:木鳖子仁一两(研如膏),赤小豆末半两,川大黄末半两。

上药同研令匀,水,生油旋调涂之。

(《圣惠方》) ④治瘰疬发歇无已,脓血淋漓:木鳖仁二个,厚纸拭去油,研碎,以乌鸡子调和,磁盏盛之,甑内蒸热。

每日食后服一次,服半月。

(《仁斋直指方》木鳖膏) ⑤治痔疮:荆芥、木鳖子、朴硝各等分。

上煎汤,入于瓶内,熏后,汤温洗之。

(《普济方》) ⑥治小儿丹瘤:木鳖子新者去壳,研如泥,淡醋调敷之,一日、五次。

(《外科精义》) ⑦治倒睫拳毛,风痒,亦烂:木鳖子仁捶烂,以丝帛包作条,左患塞右鼻,右患塞左鼻;次服蝉蜕药为妙。

(《孙天仁集效方》) ⑧治阴疝偏坠痛甚:木鳖子一个磨醋,调黄檗、芙蓉末敷之。

(《寿域神方》) ⑨治脚气肿痛,肾脏风气,攻注下部疮痒:甘遂半两,木鳖子仁四个。

为末,猪腰子一个,去皮膜,切片,同药四钱,掺在内,湿纸包煨熟,空心食之,米次下。

服后便伸两足,大便行后,吃白粥二、三日。

(《本事方》) ⑩治脚气肿痛:木鳖子仁,每个作两边麸炒过,切片再炒,去油尽为度,每两入厚桂半两,为末,热酒服二钱,令醉得汗。

(《永类钤方》) ⑾治痞癣:木鳖多用(去壳),独蒜半钱,雄黄半钱。

上杵为膏,入醋少许,蜡纸贴患处。


木鳖子

(《昔济方》木鳖膏) ⑿治疟母:木鳖子、穿山甲(炮)等分。

为末,每服三钱,空心温酒下。

(《医方摘要》) ⒀治经络受风寒邪气,筋脉牵连,皮肤疼痛,结聚成核,拘挛麻痹:木鳖子一两(去皮,锉如小豆大,用清油二两,浸一宿,然后慢火熬及一半以来,取出木鳖子,下黄醋一钱,相搅匀,等醋化为度,绢滤去滓),乳香一钱(别研细,等木鳖子油与腊相次欲凝,急投在油内,不住手搅匀)。

上以磁器收,每用少许,擦肌肉皮肤疼痛聚硬处,不住手,以极热为度。

(《百选方》木鳖子膏) ⒁治打扑损伤,瘀血不散疼痛:木鳖子(去壳研)半两,桂(去粗皮)三分,芸台子(酒浸研)二合,丁香五十粒。

上四味,将丁香、桂为末,与研者二味和匀,次用生姜汁煮米粥摊纸上,将药末量多少掺入粥内,看冷热裹之,一日换。

(《圣济总录》木鳖裹方) ⒂治小儿疳疾:木鳖子仁、使君子仁等分。

捣泥,米饮丸芥子大,每服五分,米饮下,一日服。

(《孙天仁集效方》) ⒃治疳病目蒙不见物:木鳖子仁二钱,胡黄连一钱。

为末,米糊丸龙眼大,入鸡子内蒸熟,连鸡子食之。

(《孙天仁集效方》) ⒄治小儿久痢,肠滑脱肛:沉香二钱,枳壳半两(麸炒去瓤),五灵脂半两(微炒),木鳖子(连壳秤)半两(去壳用)。

上件前三味为细末,次入木鳖于同研细,醋煮面糊为丸,如黍米大。

三岁儿每服三十丸,醋调茶清送下,乳食前。

(《杨氏家藏方》木鳖子丸)  

临床应用

外用治疗牛皮癣、干癣、秃疮等有一定效果用法:将木鳖子去外壳,蘸醋在粗瓷器上(如碗底)磨取药汁,临睡前用棉花或毛笔蘸涂患处,每日或隔日1次。

涂药前患处先用盐水洗净;癣病蔓及周身者可分期分片治疗。

一般1钱木鳖子仁约需10毫升醋研磨,其药汁可涂3x2厘米癣面5~7处。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质藤本。茎有棱,无毛,卷须单一,与叶对生。叶互生,圆心形,直径7~14cm,3~5中裂或深裂,偶有7裂,裂片卵形或长卵形;叶柄顶端或叶片基部有2~5腺体。花单性同株;雄花梗细长,每花具1大苞片,花萼黑褐色,有黄白色斑点,花冠浅黄白色;雌花梗短,苞片较小。瓠果长椭圆形,长9~15cm,熟时红色,表面有软质刺突。种子暗黑色。花期6~8月,果期8~11月。

生于山坡林下或灌丛中。主产湖北、广西、四川。

采制 冬季采收成熟果实,剖开,晒至半干,除去果肉,取出种子,干燥。

性状 种子扁平圆板状,中间稍隆起或微凹下,直径2~4cm,厚约0.5cm/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有网状花纹,在边缘较大的一个齿状突起上有浅黄色种脐。外种皮质硬而脆,内种皮灰绿色,绒毛样。子叶2,黄白色,富油性。有特殊的油腻气,味苦。

化学成分 含木鳖子酸(momordic acid)、丝石竹皂甙元(gypsogenin)、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α-桐酸(α-elaeostearic acid)、气基酸、甾醇。

性味 性温,味苦,微甘;有毒。

功能主治 散结消肿,攻毒疗疮。用于疮疡肿毒、乳痈、瘰疬、痔漏、干癣、秃疮。  

药材鉴定

性状鉴定:种子略呈扁平圆板状,中间稍隆起,直径约2-3cm,厚约5mm。表面灰褐色或灰黑色,粗糙,有凹陷的网状花纹,周边两侧均有十数个相对的锯齿状突起。外种皮质坚而脆,内种皮薄膜状,表面灰绿色,绒毛样,其内为二片大形肥厚子叶,黄白色,富油质,有特殊的油腻气,味苦。以籽粒饱满、不破裂、体重、内仁黄白色、不泛油者为佳。 显微鉴定:粉末:灰棕色。

1.外种皮表皮细胞断面观略呈栅状,外被角质层,细胞长短不一,侧壁微弯曲或波状弯曲;表面观多角形或类方形,垂周壁较平直或稍弯曲。

2.种皮下皮细胞较小,壁厚,胞腔内含灰棕色物。

3.星状厚壁细胞不规则分枝状,相互连结成团,界限不甚分明,分枝端较平截,壁稍厚,木化,胞腔不规则,有孔沟。

4.外种皮内表皮石细胞形大,形状不规则,多延长,界限不甚分明,壁波状弯曲,层纹清晰,孔沟不明显。

5.内种皮星状薄壁细胞不规则分枝,壁薄或稍厚,微木化,孔沟不明显,有的具类方形纹孔。此外,子叶细胞含糊粉粒及脂肪油滴。本品以饱满、外壳无破裂、种仁色黄白者为佳。

显微鉴别种子横切面:种皮的表皮细胞1层,近长方形,常径向延长,壁薄;表皮下为3-4层薄壁细胞,近方形或短圆形,较小,排列整齐,内侧为十数层近圆形或形状不规则的厚壁细胞,大而壁极厚,边缘波状,层纹较明显;其内为3-4层长方形或长圆形薄壁细胞,壁常呈波状,种子两侧的细胞壁渐增厚,至两端处细胞壁增厚成纵向延长的石细胞,横切面呈圆形。胚乳薄壁细胞2至多层,其中有的部分已颓废,子叶薄壁组织中充满糊粉粒。

粉末特征:灰黄色或浅棕黄色。①厚壁细胞有两种:一种棕黄色,不规则椭圆形或矩圆形,边缘多深波状,长50-338μm,宽45-143μm,壁厚9-50μm,木化,有层纹,胞腔狭窄或几无胞腔。另一种呈条状或棒状,长100-270μm,直径约25μm壁厚约10μm,边缘深波状。②子叶薄壁细胞五角形或六角形,充满糊粉料和脂肪油块,脂肪油块类圆形,表面可见网状纹理。  

药物相克

药物也有生克制约的道理,木鳖子和鸡蛋一起用是前人的经验,应该可以抑制木鳖子的毒性,当然也记载了它和猪肉同用至人死亡的例子,可能是增加了它的毒性的缘故。目前有记载的就是忌猪肉。名称叫木鳖子的有2种东西。一种就是葫芦科植物木鳖的干燥成熟的种子,是有毒的药,一般用量在1-1.2克,且不入煎剂,内服须慎用。一种是毛茛科植物乌头子根的琐细者,也有毒。

参考

  • 《本草纲目 · 木鳖子》
关键字:木鳖子
上一篇: 木本猪毛菜
下一篇:木达地黄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