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青鱼
Qīnɡ Yú
青鱼
别名:铜青、鲭、乌鲭、青棒、乌鲩、螺蛳青、乌青、乌鲻、青鲩
功效作用:化湿除痹;益气和中。主脚气湿痹;腰脚软弱;胃脘疼痛;痢疾
英文名:Black carp
始载于《本草经集注》毒性有毒(一说无毒)归经肝经药性寒药味苦

中文名:青鱼

英文名:piceus

中国最大的青鱼标本,二零零五年在南京六合区金牛湖被当地渔民捕捞上岸,后制成标本。现放置在六合金牛湖生物馆,供游人观赏。该青鱼体长一点八六米,重达二百一十八斤。专家根据鳞片鉴定,其在金牛湖大约生活了三四十年,相当于人类七十岁的年龄。金牛湖生物馆另一大青鱼捕获于二零零四年,全长一点七四米,体重二百一十二斤。  

目录

  1. 分类地位
  2. 外形特征
  3. 分布范围
  4. 生活环境
  5. 生长繁殖
  6. 垂钓方法
  7. 养殖技术
  8. 巧用食盐防治青鱼病
  9. 食用价值
  10. 营养分析
  11. 适宜人群
  12. 食物相克
  13. 烹饪指导
  14. 食疗作用
  15. 食疗价值
  16. 参看

分类地位


青鱼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ygii

目: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科: 鲤科 Cyprinidae

属: 青鱼属 Mylopharyngodon

种: 青鱼 M. piceus  

外形特征


青鱼

体长,略呈圆筒形,尾部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部稍平扁,尾部侧扁。口端位,呈弧形。上颌稍长于下颌。无须。下咽齿1行,呈臼齿状,咀嚼面光滑,无槽纹。背鳍和臀鳍无硬刺,背鳍与腹鳍相对。体背及体侧上半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鳍均呈灰黑色。

体圆筒形。腹部平圆,无腹棱。尾部稍侧扁。吻钝,但较草鱼尖突。上颌骨后端伸达眼前缘下方。眼间隔约为眼径的3.5倍。鳃耙15~21个,短小,乳突状。咽齿一行,4(5)/5(4),左右一般不对称,齿面宽大,臼状。鳞大,圆形。侧线鳞39~45。体青黑色,背部更深;各鳍灰黑色,偶鳍尤深。  

分布范围


青鱼

青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由于青鱼易于饲养,近年来被引种至美国南方。但是,据称青鱼在美国的繁殖已经越出了特定的养鱼场,在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俄亥俄河和雷德河中均有发现。已成为美国渔业大害,当地政府甚至出价100美元条悬赏捕捉青鱼。  

生活环境


青鱼

青鱼习性不活泼,通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食物以螺蛳、蚌、蚬、蛤等为主,亦捕食虾和昆虫幼虫。,在鱼苗阶段,则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青鱼生长迅速,个体较大,成鱼最大的最大个体可达70千克。

青鱼栖息的水层很低,一般不游近水面。多集中在食物丰富的江河弯道和沿江湖泊中摄食肥育,在深水处越冬。行动有力,不易捕捉。耗氧状况与草鱼接近,水中溶氧量低于1.6毫克/升时呼吸受到抑制,低至0.6毫克/升时开始窒息死亡。在0.5~40℃水温范围内都能存活。繁殖与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2~28℃。喜微碱性清瘦水质。主要摄食螺、蚬、幼蚌等贝类,兼食少量水生昆虫和节肢动物。日摄食量通常为体重的40%左右,环境条件适宜时可达60~70%。仔鱼体长7~9毫米时进入混合性营养期,此时一面继续利用自身的卵黄,一面开始摄食轮虫和无节幼虫;10~12毫米时,摄食枝角类、桡足类和摇蚊幼虫;体长达30毫米左右时食性渐渐分化,开始摄食小螺类。  

生长繁殖


青鱼

生长快,2-3冬龄可达3-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70公斤,长江中常见的个体重约15-20公斤。性成熟为4-5龄。4-7月在江河干流流速较高的场所繁殖,生殖后常集中于江河湾道及通江湖泊中肥育,冬季在深水处越冬。 

长江青鱼首次成熟的年龄为3~6龄,一般为4~5龄,雄鱼提早1~2龄。雌鱼成熟个体一般长约1米,重约15千克。雄鱼成熟个体一般长约900毫米,重约11千克。繁殖季节为5~7月。江河水的一般性上涨即能刺激其产卵。产卵活动较分散,延续时间较长。产卵场分布于长江重庆至道士袱江段,支流汉水、湘江中也有,但规模不大。绝对怀卵量每千克体重平均为10万粒(成熟系数14%左右);经人工催产每千克体重约可获卵 5万粒。卵漂流性,卵膜透明,卵径1.5~1.7毫米,吸水膨胀后可达5.0~7.0毫米。精子排入淡水后一般只在1分钟内具有受精能力。胚胎发育适温18~30℃,最适温度26℃±1℃,低于17℃或高于30℃就会引起发育停滞或畸形。在水温为21~24℃时约35小时孵出仔鱼。初孵仔鱼淡黄色,长6.4~7.4毫米,略弯曲。青鱼苗在卵黄囊消失和鳔出现后,其头、背呈现“垲”状黑色花纹。生殖期间,雄鱼的胸鳍内侧、鳃盖及头部出现珠星,雌鱼的胸鳍则光滑无珠星。

青鱼在“四大家鱼”中生长最快。江西湖口青鱼生长以1~4龄最快,5~6龄时平均每年增重3.7千克以上。雄鱼年增重比雌鱼平均少1千克左右。  

垂钓方法


青鱼

青鱼是近底层鱼类,与鲤鱼接近同层偏上。大多生活在中下层极少上浮到水面。为肉食性鱼类主食螺蛳、蚬子也食藻类、水生植物。人工饲养大都以豆饼、豆渣、各种糟为主。

野环境中的青鱼,大都生活在江湖河泊和水库中,北京水域比较少。大多为人工饲养。

钓具的选择:青鱼为大型鱼类,因此野钓青鱼时最好再置备一付钓竿备用,以防钓到大青鱼时,以备在鱼线即将被拉完时,换上另一付海竿。

为此垂钓青鱼时,应选用3.6米以上硬调海竿,钓轮也应选用大型轮,储线应在200米以上,线径应在0.45--0.5毫米。如使用二用竿,竿长在5米以上为好。

钓钩,可用单钩、双钩选用大型短柄钩如伊势尼11--12号或鲤17--18号钩。若用组钩则可选伊势尼516和丸袖形。而在池溏垂钓,则选用5--6米中硬手竿,线0.3--0.35,钩丸袖形716号足可应对。

钓饲选择:青鱼最喜食田螺、蚬、幼蚌、小虾、蚯蚓,但最喜食田螺。也吃玉米面制品和煮熟山芋。以田螺肉为最佳钓饵,p1.将田螺去皮一个个穿在钩上,装满为止。p2.将田螺砸碎装钩。

钓点选择:青鱼大都生活在中底层,喜有泥底水域觅食。因此在螺蛳多的水域都可作为钓点。在挺水植物附近水底有砾石,都是不错位置。每当夏秋二季也常到浅水处觅食,尤其在清晨和傍晚、常可看到觅食泛起的泡沫,也是不错的钓点。

钓法:

p1.手竿,二用竿浮漂底钓。其钓法同钓鲤鱼一样,可用单钩也可用双钩,荤饵、素饵皆可。装钩时将钩整个钩埋入食内,又不同于鲤鱼,青鱼为吞食性鱼类,会整个将钩饵吞入。因此漂的动作,形同黑鱼漂突然直入水中。

p2.海竿不装浮漂底钓。与钓鲤鱼相同、可用组钩或一饵双钩,采用坠下钩的组合。以组钩垂钓以玉米面和山竽为主,用田螺最好采用双钩。青鱼吃钩时,竿尖不会猛然下弯速度很慢,又不同于鲤鱼。无论是组钩还是双钩,大都被同时被吞入。钓到大青鱼时最明显特征,仿佛是钩挂底以后再开始向深水游动。速度也很慢非常难以控制,如前所述近300米、0.4毫米线只能放完为止,因此必须强调另用备用竿按:接线法遛鱼。  

养殖技术


青鱼

中国历来将青鱼与鲢、鳙和草鱼等混养,成为中国池塘养鱼的主要方式。由于主要摄食螺类,有限的饵料资源影响了青鱼养殖的发展。现采用人工配合饵料已获初步成效。饵料中蛋白质应含28~41%,视生长的不同阶段增减。当年青鱼易患出血症,2龄鱼多发肠炎,孢子虫病和烂鳃病也很常见。自然生长的青鱼在长江中下游一些地区也有较重要经济价值。

青鱼池塘养殖技术

一、池塘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源,通风向阳,交通便利为好。水质良好,透明度30-40cm。

鱼池要求:

鱼池类别 面积m2 水 深m 底 质 淤泥厚度 清 塘

鱼苗池 667-2500 1-1.5 平坦土壤 <20cm 15天前清塘

1龄池 2000-4000 1.5-2 <30cm

2龄池 3500-5000 1.8-2.2 <40cm

成鱼池 5000-10000 2-2.5 <40cm

鱼种培育和成鱼养殖池中,应划定食场(或搭建食台),食场要求平坦,无淤泥,并常年保持清洁卫生。

二、鱼苗培育

放苗前5-7天施绿肥6000-7000kg/公顷或粪肥3000-4000kg/公顷,有机肥应发酵、腐熟、并用1-2%石灰消毒,施肥2-3天后将水加深至0.5米,5天后加深至0.6-0.7米,进水时要用密网过滤。

三、鱼苗放养

选择晴好天气的上风处,投放出膜5-7天的水花,放养密度100-150万尾/公顷,注意温差不超过2℃。

四、饲养管理

第1-10天豆浆,其中前5天30kg/公顷,后5天40kg/公顷,10天后酌情增加,每天2次,全池泼洒均匀。每隔5-7天加水15-20cm,到夏花出池加至1.3-1.5米水深。根据培育池的水质,适量施用追肥。鱼苗经25天左右的培育而成为夏花鱼种就应稀疏分池,出池前要进行2-3次密集锻炼。

五、1龄鱼种培育

放养时间是夏至以前,青鱼8-10万尾/公顷,鳙鱼1.8-2万尾/公顷,鲫鱼0.5万尾/公顷。

先用少量精料引诱青鱼到食台,然后每天喂豆饼浆2次,2-3kg/次.万尾,5cm后混投菜饼,7cm后改投浸泡的菜饼或豆饼,10cm后混投轧碎的螺蚬,开始30kg/万尾,后逐步增多。

投饵时实行“四定”。定点:投喂场食台或食场;定时:每天2次,上午8-9时,下午2-3时;定质: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给予优质新鲜的饵料;定量:每次投喂以1.5小时吃完为准,每月投喂量占总投喂量的比例: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3月。食场经常清扫、消毒,保持卫生。经常注水,控制肥度适度,溶氧充足。每天早晚巡塘2次,仔细观测,根据情况安排生产,发现病害及时治疗。做好生产记录。当温度降至10-5℃时,就应出池、并塘、重新放养。冬放密度25g/m3,定期换水,少量投喂,保持安静,保持水深1.8-2米。

六、2、3龄鱼种的培育

2龄青鱼种:1.5-1.8/万尾/公顷,鲢鳙鱼0.3万尾/公顷,草鱼300尾/公顷,鲫鱼3000尾/公顷。

3龄青鱼种:5800-6200尾/公顷, 鲢鳙鱼0.3万尾/公顷,草鱼300尾/公顷,鲫鱼3000尾/公顷。

投喂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也可投喂配合饵料,饵料要新鲜。在春、秋高发病季节适当增加易消化食物,食场面积应大些。保持水质清新,常用药物消毒食场或用药饵防治肠炎。

七、成鱼养殖

1.养殖方式:青鱼过池1500-1700尾/kg,鲢、鲫、草放养同过池培育。

2.饲养管理:每10天注水一次,保持水深2m。

3.其它生产措施参照鱼种培育。

八、鱼病防治

鱼种放养前严格消毒,下塘后用1g/m3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一次,后定期用生石灰25ppm、漂白粉1ppm等消毒,定期投喂预防肠炎的药物;饵料新鲜、适口;死鱼及时捞出,深埋土中,所用渔具要浸洗消毒。

青鱼主要有以下几种病害:

主要病害是肠炎,用氟哌酸 30-50mg/kg鱼体重/天,大蒜头 5-10 g/kg鱼体重.天,大蒜素 0.5 g/kg鱼体重.天。磺胺胍 第一天50 mg/kg鱼体重.天(首次加倍),连用6天。

九、术语

水花 刚出膜至7日龄的稚鱼(仔鱼)。

夏花 仔鱼经一个月左右的培育长至3cm以上的鱼苗。

1龄鱼种 夏花鱼苗经3个多月的培育,当年长成的鱼种,规格25-50g/尾。

2龄鱼种 1龄鱼种经第二年的养殖而成的大规格鱼种,规格250-500g/尾。

3龄鱼种 2龄鱼种再养一年(即第三年)而成的小青鱼,规格1250-1750g/尾。

成鱼 过池鱼种鱼再养一年(第四年冬)而成的食用鱼,规格5kg/尾。  

巧用食盐防治青鱼病


青鱼

食盐有较强的杀虫灭菌作用,是防治多种鱼病的常用药物,特别是防治细菌、真菌、多种寄生虫引起的鱼病,有显著的效果,现将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1、细菌性鱼病的防治

用3%的盐水浸洗3寸以上的鱼种10~15分钟,或全池遍洒食盐水,浓度11~22.5毫克/升,水深1米,每亩用食盐7.5~15公斤,可防治青鱼烂鳃病、赤皮病。在配合饲料中,掺入2.5%的食盐,可防治青鱼肠炎病。用敌百虫和食盐配合使用,对青鱼上述三病的预防有效率可达100%,早期治愈率90%以上,中期治愈率也有80%左右。其方法是在全池遍洒生石灰块,每亩均水深1米用量20公斤,再立即用取去筛片的喷雾器全池遍喷90%晶体敌百虫和食盐合剂,敌百虫0.5~0.7毫克/升、食盐5~7毫克/升。早期一次可愈;中期连续2~3次,每隔一天一次可愈;预防,30~50天一次。防治肠炎病,可将合剂少量喷洒在草架内的青饲料上,效果更好。

2、水霉病的防治

越冬鱼种或成鱼,常因人工操作受伤易患水霉病,可用30%的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治愈。

3、多种寄生虫病的防治

用3%的食盐水浸洗患寄生虫病的夏花鱼种,1分钟斜管虫全部死亡;5分钟鳃隐鞭虫全部死亡;10分钟车轮虫、根体虫、口丝虫全部死亡。1寸以上的鱼种,浸洗时间可适当延长。用1.7%~2%食盐水浸洗患寄生虫病的夏花鱼种30分钟,三代虫、指环虫全部死亡,鱼虱全部脱落。鱼种的气泡病,可将原有的池水排出三分,再注入新鲜清水,然后全池遍洒食盐水,浓度5~7毫克/升,即可治愈。  

食用价值


青鱼

青鱼肉细嫩鲜美,蛋白质含量超过鸡肉,是淡水鱼中的上品。以鲜销为主,熏制品、糟制品以及油浸青鱼和茄汁油炸青鱼等罐头也很受欢迎。

青鱼个体大,生长迅速,为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肉质肥嫩,味鲜腴美,尤以冬令最为肥壮。其每百克可食部分蛋白质15.8-19.5克,脂肪2.6-5.2克,热量96-125千卡,钙25-72毫克,磷171-246毫克,铁0.8-0.9毫克,硫胺素0.13毫克,核黄素0.12毫克,尼克酸0.17毫克。

青鱼肉性味甘、平,无毒,有益气化湿、和中、截疟、养肝明目、养胃的功效;主治脚气湿痹、烦闷、疟疾、血淋等症。其胆性味苦、寒,有毒,可以泻热、消炎、明目、退翳,外用主治目赤肿痛、结膜炎、翳障、喉痹、暴聋、恶疮、白秃等症;内服能治扁桃体炎。由于胆汁有毒,不宜滥服。过量吞食青鱼胆会发生中毒,半小时后,轻者恶心、呕吐、腹痛、水样大便;重者腹泻后昏迷、尿少、无尿、视力模糊、巩膜黄染,继之骚动、抽搐、牙关紧闭、四肢强直、口吐白沫、两眼球上窜、呼吸深快。如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死亡。

青鱼的营养

青鱼中除含有19.5%蛋白质、5.2%脂肪外,还有钙、磷、铁、B1、B2和微量元素锌,成人每日需锌12-16克,青少年时期的需要量则相应增多。锌是酶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性腺、胰腺及脑下垂与之密切相关。人体锌的含量仅占十万分,但一旦出现不足,往往会使嗅觉减低、精神萎靡、“智商(I.Q)(衡量智力的一种指数)”减低。此外,还会出现生长高度不足、创伤难以愈合等病变。

国外的研究,使我们对古书上据说:“补中安肾”(《食经》)、“益心力”(《食疗本草》)、“惟青鱼为最美,补胃醒脾,温运化食”(《随息居饮食谱》)、“益智强思”(《金峨山房药录》),更觉可信了。

●青鱼头尾:鱼头一斩二片,每片各斩5块(脑壳1块、下脚2块、下扒1块)、鱼尾(甩水)斩成0.6 ̄0.7厘米厚的长条5 ̄6条,油锅烧至七成热,投入葱结爆香,推入头尾晃锅略煎;洒入黄酒盖焖,加入白汤、米酒烧滚,改用中火,或小火焖熟,以鱼头上的皮起胖为度;接着再用旺火滚晃,淋入湿淀粉,着成薄芡,淋入猪油适量,使之均匀,放入青大蒜,出锅装盆。红烧甩水、下扒、肚腩的烹调方法基本与此相同。

●红烧托卷:青鱼肠子富有不饱和脂肪酸,它是脑细胞的基质(约含60%),是智慧头脑的基石,又能降低胆固醇和脑溢血的发病率,因此,是一味老少咸宜的妙食,其做法是去除苦胆,取出完整的鱼肠,顺着长度剖开,放入水中撕掉肠衣洗净,沥干,剪成3厘米长短,将肠段放入容器,加盐、醋反复搅拌洗净,置入沸砂锅中滚烫脆熟,捞出,再用热油锅,添入猪油,爆香葱结;然后推入鱼肠,洒入黄酒略焖,再用旺火,滚洒少量淀粉,拌匀,再加少量猪油,略拌,捞出葱结,加入青蒜即成。

●炒青鱼片:《调鼎集》的炒青鱼片,不用猪油,别具清雅之味:用酱油腌渍清鱼片,加豆粉、蛋清,起油锅爆炒,加入冬笋、香蕈或芹菜梗等炒,再加葱、椒即成。

●熏鱼:青鱼中段,每6 ̄7厘米斜剖1块,加酱油、黄酒拌匀,将鱼块散放入烧热的油锅中,反复炸至金黄色,外表松脆后捞出;在炸鱼的同时,另用油滚热锅,投入葱结、姜和茴香,炸出香味,加白汤、酱油、白糖、黄酒、味精,滚至卤浓肥醇后,倒入盘中,乘热放入炸好鱼块,翻滚均匀,切块。有人说“青鱼三献,美压百珍”,其实还可以续上八字:“强身防病,益智添神”!  

营养分析

1.青鱼中除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外,还含丰富的硒、碘等微量元素,故有抗衰老、抗癌作用;

2.鱼肉中富含核酸,这是人体细胞所必须的物质,核酸食品可延缓衰老,辅助疾病的治疗。

3.每百克含蛋白质15.8~20.1克,脂肪2.6~5.2克,磷171~246毫克,镁32毫克,锌0.94毫克,硒37.69微克,维生素总E0.81毫克。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各类水肿、肝炎、肾炎、脚气脚弱之人食用; 适宜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营养不良之人食用;适宜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动脉硬化者食用。

2. 脾胃蕴热者不宜食用,瘙痒性皮肤病、内热、荨麻疹、癣病者应忌食。  

食物相克

青鱼忌与李子同食;青鱼忌用牛、羊油煎炸;不可与荆芥、白术、苍术同食。  

烹饪指导

1. 青鱼可红烧、干烧、清炖、糖醋或切段熏制,也可加工成条、片、块制作各种菜肴;

2. 收拾青鱼的窍门:右手握刀,左手按住鱼的头部,刀从尾部向头部用力刮去鳞片,然后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将鱼鳃挖出,用剪刀从青鱼的口部至脐眼处剖开腹部,挖出内脏,用水冲洗干净,腹部的黑膜用刀刮一刮,再冲洗干净。  

食疗作用

青鱼肉性平、味甘,归脾、胃经;

具有益气、补虚、健脾、养胃、化湿、祛风、利水之功效,还可防妊娠水肿。  

食疗价值

鲤科动物青鱼的肉。青鱼又称鲭、乌鲭、青鲩、溜子。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等水域。获得后,去鳃、鳞、内脏,鲜用。

味甘,性平。能补益脾胃,利湿。用于脾虚少食,乏力;脚气或湿痹等。民间以本品同薤白煮食,治脚气,有理气利水之功。亦可配薏苡仁煎汤服。青鱼胆有毒,须注意。

参看

  • 《食物疗法》- 青鱼
  • 《本草纲目 · 青鱼》
关键字:青鱼
上一篇: 青蟹
下一篇:青鱼胆草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