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雀翘
Què Qiào
雀翘
别名:去母、更生、长野荞麦草、大叶野荞麦草、长叶荞麦草、倒刺林、养麦刺、水红骨蛇、秋雀翘、降龙草、走游草、钩钧草、尖叶寥
功效作用: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主风湿关节疼痛;疮痈疖肿;泄泻;痢疾;毒蛇咬伤
英文名:?
始载于《名医别录》毒性小毒归经?药性平药味辛、苦

雀翘 (《别录》)

【异名】去母、更生(《别录》)。

【别名】去母、更生、长野荞麦草、大叶野荞麦草、长叶荞麦草、倒刺林、养麦刺、水红骨蛇、秋雀翘、降龙草、走游草、钩钧草、尖叶寥

【汉语拼音】que qiao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lygonum sagittatum L.[P.sieboldiiMeissn.」

【考证】出自《名医别录》:雀翘,生蓝中。叶细黄,茎赤有刺,四月实,实锐,黄中黑。五月采,阴干。

【来源】为蓼科植物箭叶蓼的果实或全草。

【植物形态】箭叶蓼

一年生草本,茎细长,长可达1米,蔓延或半直立,四棱形,无毛,沿棱上具倒生钩刺。叶片长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1.5~2.5厘米,基部深凹缺,具卵状三角形的叶耳,无毛,仅沿下面中脉具钩刺,质稍薄;叶柄长达2厘米,柄上具3~4或1~2排钩刺;托鞘长5~10毫米,膜质,无毛。头状花序顶生,通常成对,花密集,但数目不多,花梗平滑无毛;苞长卵形,锐尖;花被5裂,白色或粉红色,雄蕊8;花柱3,分裂。瘦果三棱形,黑色,长约3毫米,为宿存的花被所包裹。花期5~6月。

生于山脚、路旁、水边。分布黑龙江、辽宁、吉林、河北、河南、陕西、山东、江苏、浙江、台湾等地。

【性味】①《别录》:"(果实)味咸。"

②《陕西中草药》:"全草,味酸辛,性凉,有小毒。"

【功用主治】①《别录》:"(果实)主益气,明目。"

②《陕西中草药》:"全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痒。治肠炎,痢疾,蛇、狗咬伤,疮疖肿毒,瘰疬,带状疱疹,湿疹,皮炎,皮肤瘙痒症,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鲜品15~30g;或捣汁饮。外用:适量.水煎熏洗:或鲜品捣敷。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祛风药

关键字:
上一篇: 雀梅藤叶
下一篇:雀榕根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