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石花菜
Shí Huā Cài
石花菜
别名:琼胶、洋菜、石华、海菜、琼枝、草珊瑚、牛毛石花、石花草、冻菜、红丝、雪花菜、牛毛菜、凤尾
功效作用:驱蛔,缓泻。并可用于上焦风热。
英文名:edible seaweed,agar-agar
始载于《日用本草》毒性无毒归经肺经、肝经药性寒药味甘、咸

  

目录

  1. 概述
  2. 营养功效
  3. 食用禁忌
  4. 药用价值
  5. 适用人群
  6. 实用菜谱
    1. 方法一
    2. 方法二
  7. 营养分析
  8. 适宜人群
  9. 烹饪指导
  10. 食疗作用
  11. 其他相关
  12. 备注
  13. 食疗价值
  14. 参考

概述

石花菜又名海冻菜、红丝、凤尾等,是红藻的一种。它通体透明,犹如胶冻,口感爽利脆嫩,既可拌凉菜,又能制成凉粉。石花菜还是提炼琼脂的主要原料。琼脂又叫洋菜、洋粉、石花胶,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胶,属于纤维类的食物,可溶于热水中。琼脂可用来制作冷食、果冻或微生物的培养基。  

营养功效

石花菜能在肠道中吸收水分,使肠内容物膨胀,增加大便量,刺激肠壁,


干石花菜

引起便意。所以经常便秘的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石花菜。石花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尤其是它所含的褐藻酸盐类物质具有降压作用,所含的淀粉类硫酸脂为多糖类物质,具有降脂功能,对高血压、高血脂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中医认为石花菜能清肺化痰、清热燥湿,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并有解暑功效。  

食用禁忌


石花菜1

【特别提示】 石花菜食用前可在开水中焯过,但不可久煮,否则石花菜会溶化掉。凉拌时可适当加些姜末或姜汁,以缓解其寒性。

【健康红绿灯】石花菜是较为寒凉的藻类食品,故脾胃虚寒、肾阳虚者要慎食。  

药用价值

【别名】琼胶、洋菜

【简介】藻类红藻门石花菜科石花菜属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 (Lamx.)


石花菜2

Lamx.,以叶状体入药。

【功能与主治】驱蛔,缓泻。并可用于上焦风热。

【备注】

(1)为琼脂的主要原料,大量用作细菌培养基。

(2)石花菜是制造琼胶的原料。琼胶是多糖体的聚合物,有抗病毒的性质。琼胶经磺酸化后的磺酸化多糖体可抑制脑炎病毒。  

适用人群

一般身体健壮者较为适合。每次30克左右。  

实用菜谱

方法一

原料


石花菜凉粉

石花菜250克。

黄瓜100克。

酱油10克 醋15克 花椒油2克 香油5克 盐3克 大蒜(白皮)5克 鸡精2克。(HaoChi123.com)

操作

1.先用40~50℃的温热水浸泡2小时;

2.然后用清水洗净,除去石花菜上的杂质;

3.大蒜切成碎末;

4.黄瓜切成细丝;

5.将清洗干净的石花菜、黄瓜丝拌入蒜末、酱油、醋、盐、鸡精、花椒油、香油即可。  

方法二

先用40~50℃的温热水浸泡2小时, 然后用清水洗净, 除去根部、杂质和珊瑚碎片

拌入酱油、醋、香油、盐、味精、糖、辣椒粉等, 其味鲜美

附注:

市场上出售的石花菜, 有的是已经加工泡发的, 只要洗净, 即可拌食  

营养分析

1. 石花菜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尤其是它所含的褐藻酸盐类物质具有降压作用,所含的淀粉类的硫酸脂为多糖类物质,具有降脂功能,对高血压、高血脂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2. 经常吃一些“琼脂”制品,它能在肠道中吸收水分,是肠内容物膨胀,增加大便量,刺激肠壁,引起便意;3. 石花菜还具有防暑、解毒、清热等功能。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宜于肠炎、肾盂肾炎、肛周肿瘤、乳腺癌、子宫癌患者食用;

2. 脾胃虚寒,肾阳虚者慎食;孕妇不宜多食。  

烹饪指导

1. 不可久煮,否则会溶化;

2. 石花菜泡发后可作凉拌菜,也可酱腌;

3. 凉拌当添加姜末或姜汁,以缓解寒性;

4. 将石花菜加水熬煮成汤汁后过滤,放在冰箱中冷藏成冻,在切成块加冰水或糖即可。经常食用可以使肌肤的油脂分布趋于平和,不易长出小痘痘。  

食疗作用

中医认为石花菜性寒、味甘咸,归肝、肺经;

能清肺化痰,清热燥湿,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并有解暑功效。  

其他相关

《本草便读》载“清肺部热痰;导肠中湿热,阴虚湿热、痔血等症,皆可用之”。  

备注

1. 为琼脂的主要原料,大量用作细菌培养基。

2. 石花菜是制造琼胶的原料。琼胶是多糖体的聚合物,有抗病毒的性质。琼胶经磺酸化后的磺酸化多糖体可抑制脑炎病毒。 3石花菜养殖

石花菜的繁殖主要有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两种形式,有性生殖是通过雌雄配子而进行的;无性繁殖则是通过四分孢子体产生四分孢子而进行的。这两种繁殖形式最终都是以孢子进行的,故称为孢子繁殖。此外,石花菜还具有特殊的营养繁殖能力,这主要可以分为匍匐枝繁殖、假根繁殖和藻体再生等三种形式。

(一)孢子繁殖

石花菜的生活史中,除孢子体世代和配子体世代外,还有果孢子体世代。但果孢子体不能单独存在,仅能在雌孢子体上形成并生长、发育。在非繁殖季节,雌雄配子体的四分孢子体三者之间是不易区别的。我们通常见到的石花菜这三种藻体都有,只有到了繁殖季节。藻体上产生生殖器官后,才能将它们区别开来。

1.雌雄配子体

(1)雄配子体:雄配子体成熟后,在扁平的精子囊小枝的顶端群生着椭圆形的精子囊,它是由藻体表面细胞转化为精子囊母细胞,精子囊母细胞经过分裂而形成的:每个精子囊母细胞产生两个精子囊。精子为无色圆形,无鞭毛,不能游动,依靠海水的流动被带到雌配子体果胞的受精丝上受精。

(2)雌配子体:雌配子体接近或成熟时,要产生专门产生果孢子的果胞小枝,它是由主枝顶端的小枝产生的,少数在主枝的顶端直接形成。成熟时,由果胞小枝主轴细胞的两侧,各自分割出围轴细胞,由第三或第四行围轴细胞产生支持细胞与果胞母细胞,果胞母细胞(顶上的细胞)经变态而转化为果胞。果胞上具、有一条棒状的受精丝伸出于藻体的表面,向果胞的下面是一个支持细胞,因此,果胞枝由单个的细胞组成。在果胞枝的发育过程中,第二行围轴细胞的基部产生数行小细胞,而每个细胞内部含有丰富的原生质,这称为营养细胞或滋养细胞,其作用是为囊果的发育提供营养。

2.果孢子体:果胞形成之后,碰到精子,精子便粘附在受精丝上,其接触处融化,精核则沿着受精丝进入果胞基部,与卵核结合形成合子,合子不离开母体。受精后,果胞便与下面的支持细胞融合,形成大的融合胞。融合胞产生许多分枝的产孢丝,穿。入营养组织的细胞间吸收营养。成熟的产孢丝,未端的细胞伸长,而分裂成果孢子囊。在融合胞产生产孢丝的同时,产孢丝外部的皮层进一步发育隆起,在藻体上形成一个膨大部分,称为果孢子体或囊果。在横切面观察,膨大部分为两个不完全分离的小室,室顶各有一孔与外界相通,此孔称为囊果孔,成熟的果孢子即从囊果孔排出体外。果孢子排出后,便随水散布漂流,碰到合适的基质,就附着下来萌发成四分孢子体。

3.四分孢子体:四分孢子体成熟后,在其分枝的顶端形成膨大卵形的四分孢于囊枝,四分孢子囊由小分枝的表面细胞形成。成熟时,由于邻近的营养细胞向上生长,结果使四分孢子囊逐渐被埋于藻体细胞中。每个四分孢子囊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四分孢子,四分孢子在四分孢子囊中呈“十”字形排列。四分孢于囊成熟后,从藻体表面观察为紫红色的小斑点,稍微突起,并沿着小枝扁的一侧排列。四分孢子成熟后,孢子囊壁破裂,其中的孢子即放散在海水中,碰到合适的基质便附着下来,形成雌雄配于体。

4,孢子的放散与附着:成熟的四分孢子囊排放时,在孢子囊枝裂口处可以见到溢出的四分孢子囊,当外溢近一半时,其余部分即迅速滚滚而出。四分孢子囊排放的时间一般为半分钟到一分钟。四分孢子囊排放之后仍呈球形,它们在排放口处停留一会,便开始浮升,远离母体。由此可见,石花菜四分孢子的排放方式是首先排放四分孢子囊。经过一段时间后,四分孢子囊的裂痕处突然开裂,可能由于孢子囊壁的胶化作用,四分孢子被释放出来,向四方散开,它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接着慢慢下沉。刚刚分开的四分孢 子 长锥形、长卵形或不规则的长锥形等。

果孢子成熟后,其排放过程是,有时先从一个囊果孔放出2-—3个果孢子,再从另一个囊果孔中放出1 个,以后果孢子一直从先放出的果孔中有规律地放散;也有时从两个果孔轮流放出,或从一个果孔放出两个,然后再从另一个果孔放出果孢子。果孢子放出的形式也不一样,有的是弹射而出,果孢子大头向外小头向内从囊果中急速射出;也有的以外溢的形式放散,动作较为缓慢。刚放散出的果孢子呈长卵形、锥形或不大规则的锥形等。果孢子放散时,其间隔时间也是不一样的,有时1分钟放出1个或2一3个,有时2一3分钟甚至更长一些的时间才能放出1个。

石花菜四分孢子囊枝和囊果枝成熟后,都会自然地排放四分孢子及果抱子,但其放散量相差很大。据观察,在孢子集中放散的时间内,四分孢子每小时每克孢子囊枝可放散10000个孢子;果孢子每小时每克囊果枝可放散10个。这说明四分孢子的放散量明显多于果孢子。

关于孢子的附着,日本的须藤认为,孢子离开母体,一般在5一10分钟内便可附着。片田实也指出,孢子放出后大部分在数分钟内附着。如果孢子放出来之后,长时间(超过3小时)遇不到生长基,则失去附着力,以后再遇到生长基,孢子也不会附着了。在自然海区,大部分孢子附着于母体附近,而由于海水的活动,被带到其他地方的孢子,则可能因放出时间过长而失去附着能力。

5。孢子的萌发与幼苗生长:四分孢子或果孢子附着后就要萌发。它们的萌发和生长过程是相同的,而且其大小,形态也是相同的。为圆球状变形虫状,直径27.836.7微米,平均32微米,中央有一细胞核,核周围原生质浓厚,孢子内弥散着红色的粗状色素体。据报道,放出的四分孢子是裸露的”,但萌发时,四分孢子被一层壁包裹。一般孢子放出数小时后才开始萌发。萌发时,色素粒先变成分散状态,同时在细胞的外侧,产生一个透明膨大的突起,此突起称为萌发管。接着,孢子内容物移入萌发管,原孢子空囊残留在一端。在孢子萌发后大约2小时左右,萌发管与孢子之间便产生隔膜。孢子萌发后所产生的细胞称为基本细胞,该细胞呈长圆形或长卵形,中央有一核,色素体稍呈网状且不均匀地分布在细胞内。基本细胞所具有的这种特异形态,对以后的分裂具有重要意义。据黄礼娟的观察,孢子分裂时,首先分裂成两个细胞,一个为两端尖的纺锤形小细胞,一个为两端圆而中间稍狭的大细胞。在一般情况下,小细胞在上侧,大细胞紧贴在原孢子壳上。

以后,每次分裂产生的两个细胞再向横的方向分裂,同时在大细胞的顶端产生一个几乎没有色素的透明细胞。这个细胞向前端伸长,形成最初的假根,然后,萌发出的幼芽细胞再连续进行不规则的纵横分裂。萌发管突出20一25小时后,细胞数量增加到20一30个,其长经除去初生假根及原孢子的空壳约为50微米左右。萌发管伸出70- 80小时后,在与假根相反的一端出现一透明的生长点细胞。

第一假根自大细胞长出后,通常自小细胞又生出第二假根,但有的时候生长顺序相反,先从小细胞长出第一假根。

培养5一6天后,生长点开始分裂,生长加快,原有的两个细胞分裂区域的界限逐渐变得不明显。原孢子残壳渐渐模糊或消失。此时幼体长度约60微米,初生假根长约120微米。

培养10天,幼苗平均长100微米左右,初生假根长达最大长度,约180微米。从此,初期假根开始萎缩。 15天后,幼苗平均长140微米左右。21天,幼苗长可达80微米左右,侧假根束开始出现,基部分出小枝,初生假根继续萎缩。培养31天后,幼苗长达1毫米,个别可达2毫米,初生假根全部萎缩,但有的己重新生出二次假根束,侧假根束增多。35天后,幼苗长1一2毫米;多数幼苗重新生出二次假根束,成为主根。41天后,幼苗长达2毫米,全部重新生出二次假根束;侧假根束增至每株幼苗5一6束,或更多,成为匍匐幼苗。再下海养育一个月,匍匐幼苗可长成石花菜小苗。

(二)营养体繁殖

1.匍匐枝繁殖:石花菜幼体长到一定大小后,便从基部在水平方向上长出匍匐枝,匍匐枝不断蔓延生长。匍匐枝向下生出假根,并附着在基质上,向上生长出直立体。这样不断生长,不断增加直立体的数目,从而形成许多直立体小苗。匍匐枝繁殖是石花菜的一种特有的营养繁殖方式,在石花菜的养殖过程中,这种繁殖形式有很重要的意义。

2.假根繁殖:石花菜的假枝尖梢部,从其形态和结构来看,类似于孢子萌发后生长出来的幼芽。如果我们将根尖切除下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之后,这个根尖仍然能够再生出匍匐枝和直立枝,并长成独立的新个体。生长在自然海区的石花菜,往往会被风浪从海底岩石上冲击下来,或者被人们采收上来。但是,石花菜的假根很容易断下来,并残留原生长的岩石上,这些残存在岩石上的假根往往就能够形成新的个体。石花菜的假根繁殖是一种对石花菜养殖具有重要意义的繁殖方式,利用石花菜的这一繁殖习性,我们可以在石花菜采孢子养殖结束后,直接采收养成绳上的成体石花菜,而将假根留在上面,让这些假根重新长成新的幼苗,继续进行养成。

3.营养枝的繁殖:如果将石花菜的分枝或主枝切除下来,残留在岩石上的部分的切口处,仍能发出新芽,并继续生长形成完整的个体。被切除下来的枝体,如果夹在苗绳上;它便会继续营养体的生长。石花菜的分枝筏式养殖技术,就是利用枝体能离体生长的特性,从自然海区采收石花菜作种菜,然后劈枝并夹在苗绳上进行养成的。  

食疗价值

石花科植物石花菜及小石花菜、细毛石花菜的藻体。又称鸡毛菜、牛毛菜、冻菜。我国黄海、东海及台湾沿海各地均有分布,以山东半岛海域产量最大。夏、秋季采收,日晒夜露,干燥备用。用时以开水浸泡,洗净。

[性能]味甘、咸,性寒。能清热化痰,润燥。

[参考]含琼胶、钙、镁、钾、钠和多种无机盐,多糖类等成分。

所含多糖类化合物,对B型流感病毒和腮腺炎病毒有抑制作用。

[用途]用于热痰或燥痰咳嗽,痰黄稠,胶粘;肠中燥热,便血或痔疮出血;大便燥结,习惯性便秘。

[用法]凉拌食,或作胶冻用。

[注意]脾肾虚寒、大肠不固者不宜。

[附方]

1,凉拌石花:石花菜60g,开水浸泡使软,微切碎;生姜10g,切成细粒。加适量醋、盐、熟油拌食。

本方取石花菜清热化痰,配合化痰止咳、开胃的生姜,既能增强石花菜化痰的作用,又能防止其寒凉碍胃(脾胃)的弊病。用于热痰或燥痰咳嗽。

2,石花胶冻:石花菜250g,切碎,加水浸煮待化,捞出渣,加适量白糖,每次服1匙。食品工业上亦用来作琼脂软糖。

此法自古有之,如《南越笔记》说:“以作琥珀糖,去上焦浮热。”现用以润滑肠道,缓泻通便,同时兼有凉血止血之效。用于燥热便结、痔疮出血等。

参考

  • 《本草纲目 · 石花菜》
关键字:石花菜
上一篇: 石膏
下一篇:石灰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