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铜锤玉带草
Tónɡ Chuí Yù Dài Cǎo
铜锤玉带草
别名:地钮子、地茄子、地浮萍、地茄子草、翳子草、小铜锤、地扣子、地石榴、米汤果、扣子草、马莲草、铜锤草、红头带、土油甘、白路桥、三脚丁
功效作用:祛风利湿,活血,解毒。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乳痈,无名肿毒。
英文名:Herb of Common Pratia
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毒性小毒归经?药性平药味甘、苦

地钮子、地茄子、地浮萍  

目录

  1. 植物形态
  2. 生态分布
  3. 来源
  4. 性味归经
  5. 功能主治
  6. 用法用量
  7. 注意
  8. 摘录

植物形态

一年生匍匐纤细小草本, 平卧地表, 长达45cm(厘米), 须根多, 黄色, 茎绿色, 略呈方形, 有细柔毛, 节下生根.叶互生, 圆形至心状卵圆形, 长1~1.2cm(厘米), 宽1~1.2cm(厘米), 基部心脏形, 先端钝, 边缘钝锯齿, 表面绿色, 背面淡绿色, 两面均有短毛, 基脉5~7条.花淡紫色, 单生叶腋而与叶对生, 花梗长1~2cm(厘米), 萼5裂, 边缘有刺毛, 花冠左右对称, 2唇形, 雄蕊5枚, 子房下位, 2室.浆果椭圆形, 紫蓝色, 有宿萼.  

生态分布

产我国南部至西南各省; 多生于阔叶树林阴湿处或山坡草丛湿处.  

来源

桔梗科铜锤玉带草属植物铜锤玉带草Pratia mummularia A. Brown et Aschers.,的全草。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

辛、苦,平。  

功能主治

祛风利湿,活血散瘀。用于风湿疼痛,月经不调,白带,遗精;外用治跌打损伤,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

1~2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注意

孕妇忌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铜锤玉带草

别名:地茄子草、翳子草、地浮萍、扣子草、马莲草、铜锤草、红头带、土油甘、白路桥、三脚丁

英文名:Herb of Common Pratia

拉丁植物名:Pratia nummularia (Lam.) A.Br.et Ascher. [Lobelia nummularia Lam.; P.beonifolia Lindl.;P.zeylanica Hassk.]

植物形态

桔梗科铜锤玉带草 多年生草本,长12-55cm。有白色乳汁。茎平卧,被开展的柔毛,不分枝工在基部有长或短的分枝,节上生根。叶互生;叶柄长2-7mm,被开展柔毛;叶片心形或卵形,长0.8-1.6cm,宽0.6-1.8cm,先端钝圆或急尖,基部斜心形,边有牙齿,两面疏生短柔毛;叶脉掌状。花单生叶腋;花梗长0.7齿,两面疏生短柔毛;叶脉掌状。花单生叶腋;花梗长0.7-3.5cm,无毛;花萼筒坛状,长3-4mm,宽2-3mm,无毛,裂片条状披针形,伸直,长3-4mm,每边生2或3枚小齿;花冠紫红色、淡紫色、绿色或黄白色、长6-7(-10)mm,花冠筒外面无毛,内面被柔毛,檐部二唇形,裂片5,上唇2裂片条状披针形,下唇裂片披针形;雄蕊在花丝中部以上连合,花丝筒无毛,花药管长1mm,余,北部生柔毛,下方2枚花药先端生髯毛。浆果紫红色,椭圆状球形,长1-1.3cm。种子多数,近圆球形,稍压扁,表面有小疣突。在热带地区全年可开花结果。

生态环境:生于田边、路旁以及丘陵、低山草披或疏林中的潮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西南、华南以及台湾、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铜锤玉带草的全草。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考证:出自《贵阳民间药草》

功效分类:祛风湿药

性味:味辛;苦;性平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解毒

主治:风湿疼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目赤肿痛;乳痈;无名肿毒

各家论述

1.《贵阳民间药草》:解毒,去翳。

2.《贵州植药调查》:补虚弱,清肺热,退翳。

3.《云南中草药》:活血祛瘀,除风利湿。

4.《广西植物名录》:消炎解毒,补虚,退翳;治虚弱,咳吐浓痰,目翳,乳痈,无名肿毒。

选方

①治风湿疼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铜锤玉带草三至五钱,煎水服或配伍用。(《云南中草药》)②治跌打损伤,骨折:鲜铜锤玉带草捣烂敷患处。(《云南中草药》)

用药禁忌:《云南中草药》:孕妇忌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研末吞服,每次-1.2cm;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出处:《中华本草》

关键字:玉带
上一篇: 桐子花
下一篇:头顶一颗珠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