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五月茶
Wǔ Yuè Chá
五月茶
别名:五味叶、酸味树、五味菜
功效作用:生津止渴,活血,解毒。治咳嗽口渴,跌打损伤,疮毒。
英文名:root or leaf of Bignay chinalaurel
始载于《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毒性?归经肺经、肾经药性平药味酸

Antidesma bunius (L,) Spreng

别名:五味子

大戟科(Euphorbiaceae)

一般特性:中等大乔木,高4-10米,秃净。

叶:革质,矩圆形,长8-20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通常浑圆,光亮。

花:穗状花序腋生或顶生,不分枝,通常长5-15厘米,雄花无柄,萼绿色,4浅裂,雄芯3枚,雌花具短柄,绿色,萼环状,花期:5月。

果:卵形,肉质,红色,可食,长约8毫米。

生态分布:印度,马来西亚及中国南部。

备注:广州近郊常见的野生植物,果时微酸,可食,乞巧节时,市上间有出售,可制果酱,木材淡褐色,心材暗色,柔软,可为箱材。  

目录

  1. 五月茶.中药材
    1. 出处
    2. 拼音名

    3. 别名:
    4. 来源
    5. 原形态
    6. 生境分布
    7. 性味
    8. 功能主治
    9. 用法用量

五月茶.中药材

出处

《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拼音名

Wǔ Yuè Chá  


别名:

五味叶(《生草药性备要》),五味菜(《岭南采药录》),酸味树(《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五月茶的根、叶、果。根、叶全年可采;果夏秋采收。  

原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米。树皮灰褐色,幼枝有明显的皮孔。叶革质,有光泽,倒卵状长圆形,长7~14厘米,两面均无毛;侧脉7~11对;叶柄长6~8毫米,略被柔毛.花小,单生,无花瓣,雌雄异株;雄花序为顶生或侧生的穗状花序,具少数分枝,长6~12厘米;萼4浅裂;雄蕊3;雌花序总状,长5~12厘米,生于分枝顶部;花萼绿色,浅杯状:子房1室,花柱3。核果近球形,径约8毫米,红色。干后略扁,具皱纹。花果期夏、秋。  

生境分布

生于疏林或密林中。分布广东至云南各地。  

性味

酸,平。

①《生草药性备娈》:味酸,性平。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味酸,性温。  

功能主治

生津止渴,活血,解毒。治咳嗽口渴,跌打损伤,疮毒。

①《生草药性备要》:止咳,止渴。洗疮亦可。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收敛,止泻,止渴生津,行气活血。治津液少,消化不良,跌打损伤。

③《广西药植名录》:叶:解毒,治恶性梅毒。

④《广西植物名录》:叶:治小儿头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洗。

关键字:五月
上一篇: 五味子
下一篇:五指毛桃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