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血余炭
Xuè Yú Tàn
血余炭
别名:?
功效作用:止血,化瘀。用于吐血,咯血,衄血,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
英文名:CRINIS CARBONISATUS
始载于?毒性?归经胃经、肝经药性平药味苦

本品为常用中药,原名乱发,
始载于"名医别录"。"本草纲目"谓:"发者血之余,┄┄故方家呼发为血余"。今血余不直接入药,须洗净煅炭后始供药用,名为"血余炭"。 全国各地皆产,各地区均自产自销。

【英文】Crinis carbonisatus

【别名】乱发炭,头发炭(河北),人发炭。

【原动物】人

Homo sapiens L.-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哺乳纲Mammalia,灵长目Primates,人科Homominidae  

目录

  1. 制法
    1. 采制
    2. 炮制
  2. 功用
    1. 成份与鉴别
    2. 药性
  3. 选方
  4. 参看

制法

采制

收集人发(男女均可)用碱水或肥皂水洗净污垢,再用清水洗净,晒干;然后放在铁锅内,须要填满压紧,上盖瓦盆,用湿泥封严,勿使漏气,加火煅之。煅时当用慢火,温度及时间均须注意掌握。如火猛,时间长,则枯焦;如火力小,时间短,则煅不透,尤其不可漏气,以免灰化。煅好后,停火,放冷,取出。  

炮制

捡净杂质,晒干,捣碎即成。  

功用

成份与鉴别

头发含胱氨酸(Cystine)是角蛋白的一种。此外,含有脂类。血余炭主要为碳素。

性状鉴别 :本品为大小不规则的块状物。色乌黑而光亮,表面稍平坦并有多数小孔,状似海绵。折断面成蜂窝状,质轻松易碎。用火烧之有焦臭气。味苦。以身轻、有光泽、不焦枯、无焦臭味者为佳。  

药性

[性味] 苦、微温。

[功用] 消瘀,止血,利小便。

[主治] 吐血、衄血、血痢、血淋、妇女崩漏及小便不利等证。熬膏外敷止血生肌。

[用量] 3.5g~7g。

[禁忌] 内有瘀热者不宜。

[附注]人发多煅炭入药,生用仅在熬膏药时用之。  

选方

①治咳嗽有血:发灰,入麝香少许,酒下。(朱氏《集验医方》)

②治鼻衄,眩冒欲死:烧乱发,细研。水服方寸匕,须臾更吹鼻中。(《梅师集验方》)

③治诸窍出血:头发、败棕、陈莲蓬(并烧灰)等分。每服三钱,木香汤下。(《圣惠方》)

④治齿缝出血:头发,入铫内炒存性,研,掺之。(《中藏经》)

⑤治肌衄,血从毛孔而出:胎发烧灰,罨之。(《证治要诀》)

参看

  • 《中药学》- 血余炭
关键字:血余炭
上一篇: 血余
下一篇:鸦葱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