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眼镜蛇
Yǎn Jìnɡ Shé
眼镜蛇
别名:吹风蛇、扁头蛇、吹风鳖、饭铲头、蝙蝠蛇、琵琶蛇、饭匙头、万蛇、膨颈蛇、扁颈蛇、五毒蛇、白颈丫、扁头风
功效作用:通经络,袪风湿。主治风湿关节痛,脚气。
英文名:Cobra
始载于《广西中药志》毒性有毒归经肝经、肾经药性温药味甘、咸

眼镜蛇是眼镜蛇科中的一些蛇类的总称,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沙漠地区。眼镜蛇最明显的特征是颈部,该部位肋骨可以向外膨起用以威吓对手。因其颈部扩张时,背部会呈现一对美丽的黑白斑,看似眼镜状花纹,故名眼镜蛇。


(眼镜蛇)图1

  

目录

  1. 名称
    1. 拉丁学名

    2. 英文名:称
    3. 中文名称
  2. 简介
  3. 分类
    1. 科学分类
    2. 眼镜蛇还可以指
    3. 几种典型的眼镜蛇
  4. 地理分布
  5. 外形特征
  6. 毒性
    1. 毒性成份
    2. 中毒症状
    3. 医治办法
  7. 保护级别
    1. 文件
    2. 濒危原因
  8. 中药应用
  9. 印度发现白化眼镜蛇

名称

拉丁学名

Naja

此蛇种及整个眼镜蛇属的学名关键词“Naja”,语源来自印度教中的蛇神“纳加”。  


英文名:称

Cobra

Cobra是“蛇”的葡萄牙语称谓,起源于拉丁语。当16世纪葡萄牙航海家到达非洲和南亚,他们发现了眼镜蛇并将其命名为“snake with hood”或“hood-snake”随之此名称流传入西班牙语、法语、英语和其他欧洲语言。之所以称谓“snake with hood”或“hood-snake”,是因为眼镜蛇看起来像“戴着风帽的蛇”。  

中文名称

眼镜蛇

眼镜蛇是眼镜蛇属或眼镜蛇科中的一些蛇类的总称。眼镜蛇名字的由来应该是近代十七八世纪以后眼镜出现后附会而成,最后成为了正式名称。因其颈部扩张时,背部会呈现一对美丽的黑白斑,看似眼镜状花纹,故名眼镜蛇。

在正式命名前是没有统一名称的,中国历史上对蛇类大多都没有专门名称,民间对眼镜蛇(当然是不同种类的眼镜蛇)曾有很多叫法,如:山万蛇、大扁颈蛇、扁颈蛇、吹风蛇、过山标、过山风、过山风波、饭铲头、饭匙倩(当其兴奋或发怒时,头会昂起且颈部扩张呈扁平状,状似饭匙)、五毒蛇、蝙蝠蛇、 胀颈蛇、膨颈蛇、大膨颈、扇头风、大扁头风等。  

简介

多数种类的颈部肋骨可扩张形成兜帽状。尽管这种兜帽是眼镜蛇的特征,但并非所有种类皆密切相关。

眼镜蛇分布于从非洲南部经亚洲南部至东南亚岛屿的区域。在其分布范围内,耍蛇人喜爱使用不同种的蛇,耍蛇人会吓唬蛇,使之采取身体前部抬离地面的防卫姿势。蛇对耍蛇人的动作做出摇摆的反应,亦有可能是对耍蛇人的音乐做出反应;耍蛇人知道如何躲避蛇较慢的攻击动作,而且可能已将蛇的毒牙拔除。

毒牙短,位于口腔前部,有一道附于其上的沟能分泌毒液。眼镜蛇的毒液通常含神经毒,能破坏被掠食者的神经系统。眼镜蛇主要以小型脊椎动物和其他蛇类为食。

眼镜蛇依靠神经性毒液杀死猎物。神经性毒液可阻断神经肌肉传导,因而出现肌肉麻痹而致命。

眼镜蛇(尤其是较大型种类)的噬咬可以致命,取决于注入毒液量的多少,毒液中的神经毒素会影响呼吸;尽管抗蛇毒血清是有效的,但也必须在被咬伤后尽快注射。在南亚和东南亚,每年发生数千起相关的死亡案例。

眼镜蛇的天敌包括灰獴和一些猛禽:獴速度取胜直接嚼食眼镜蛇头部,但是在搏斗过程中眼镜蛇也会咬到獴,獴因此昏厥数小时后能自体排毒无事醒来,但少部份也会被眼镜蛇吞噬。  

分类

科学分类

目:蛇亚目 Serpentes

有鳞目 Squamata

科: 眼镜蛇科(蝙蝠蛇科)Elapidae

属:主要指眼镜蛇属 Naja

眼镜蛇科Elapidae,最新分类是把海蛇科和扁尾海蛇科并入了眼镜蛇科,分为:眼镜蛇亚科Elapinae、扁尾海蛇亚科Laticaudinae、海蛇亚科Hydrophiinae。均是毒蛇,除了欧洲和马达加斯加外,在世界大部分的温暖地区都可以发现它们。眼镜蛇科主要特征:上颌骨较短,前端具有沟牙,沟牙之后往往有1至数枚细牙,系前沟牙类毒蛇,蛇毒液含神经毒为主。本科蛇类不爱活动,头部呈椭圆形,从外形看与无毒蛇不易区别。头背具有对称大鳞,无颊鳞。瞳孔圆形,尾圆柱状,整条脊柱均有椎体下突。我国只有4属8种左右,如银环蛇、金环蛇、眼镜蛇、眼镜王蛇等主要剧毒蛇。

一些眼镜蛇属的物种:

种名学名及命名者亚种数地理分布南非眼镜蛇Naja anchietae,(Bocage, 1879)0安哥拉、纳米比亚、赞比亚、津巴布韦东部喙眼镜蛇Naja annulifera,(Peters, 1854)0马拉维、莫桑比克、南非、赞比亚、津巴布韦阿氏射毒眼镜蛇Naja ashei,(Wüster and Broadley, 2007)0埃塞俄比亚南部、肯尼亚、索马里、乌干达舟山眼镜蛇Naja atra,(Cantor, 1842)0中国、越南埃及眼镜蛇Naja haje,(Linnaeus, 1758)2贝宁、喀麦隆、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乍得、埃及、加纳、几内亚、科特迪瓦、利比亚、马里、摩洛哥、尼日尔、尼日利亚、阿曼、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苏丹共和国、坦桑尼亚、多哥、乌干达、也门孟加拉眼镜蛇Naja kaouthia,(Lesson, 1831)0孟加拉、缅甸、柬埔寨、中国、印度、老挝、马来西亚、泰国及越南马里眼镜蛇Naja katiensis,(Angel, 1922)0贝宁、喀麦隆、加纳、几内亚、科特迪瓦、马里、冈比亚、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多哥缅甸眼镜蛇Naja mandalayensis,(Slowinski Wüster, 2000)0缅甸非洲森林眼镜蛇Naja melanoleuca,(Hallowell, 1857)0安哥拉、贝宁、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埃塞俄比亚、加蓬、加纳、冈比亚、几内亚、科特迪瓦、肯尼亚、利比亚、塞拉里昂、索马里、苏丹共和国、坦桑尼亚、多哥、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射毒眼镜蛇Naja mossambica,(Peters, 1854)0安哥拉东南部、马拉维、莫桑比克、索马里、纳米比亚、南非共和国、坦桑尼亚、赞比亚、津巴布韦印度眼镜蛇Naja naja,(Linnaeus, 1758)0孟加拉、不丹、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斑马射毒眼镜蛇Naja nigricincta,(Bogert, 1940)1安哥拉、纳米比亚、南非黑颈射毒眼镜蛇Naja nigricollis,(Reinhardt, 1843)0安哥拉、贝宁、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民主共和国、刚果、埃塞俄比亚、加蓬、冈比亚、加纳、几内亚、科特迪瓦、肯尼亚、利比亚、马里、毛里塔尼亚、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塞拉里昂、苏丹共和国、坦桑尼亚、索马里、多哥、乌干达、赞比亚黄金眼镜蛇Naja nivea,(Linnaeus, 1758)0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努比亚射毒眼镜蛇Naja nubiae,(Wüster Broadly, 2003)0乍得、埃及、尼日尔、苏丹共和国中亚眼镜蛇Naja oxiana,(Eichwald, 1831)0阿富汗、印度、伊朗、巴基斯坦、土库曼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红颈射毒眼镜蛇Naja pallida,(Boulenger, 1896)0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坦桑尼亚菲律宾眼镜蛇Naja philippinensis,(Taylor, 1922)0菲律宾安达曼眼镜蛇Naja sagittifera,(Wall, 1913)0印度安达曼群岛萨马眼镜蛇Naja samarensis,(Peters, 1861)0菲律宾中南半岛射毒眼镜蛇Naja siamensis,(Laurenti, 1768)0柬埔寨、老挝、泰国、越南马来射毒眼镜蛇Naja sputatrix,(F. Boie, 1827)0印尼苏门答腊射毒眼镜蛇Naja sumatrana,(Müller, 1887)0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南部

  

眼镜蛇还可以指

1、Boulengerina属

如: 扎伊尔水眼镜蛇(Boulengerina christyi)
英文名:为“Christy's Water Cobra”

2、盾鼻蛇属(Aspidelaps)

如:盾鼻蛇/珊瑚眼镜蛇(Aspidelaps lubricus)
英文名:为“Coral Cobra Snake”

珊瑚眼镜蛇体表呈橘红色,带有黑色的圈纹并一直延伸到腹部(仅幼体),其腹部为黄色;吻端带有宽阔的盾片,方便其刨土;夜行蛇类,主要以小型爬虫和鸟类为食;该蛇带有神经性毒液 。

3、树眼镜蛇属(Pseudohaje)

如:黄金树眼镜蛇(Pseudohaje goldii)
英文名:为“Gold's Forest Cobra”

4、Paranaja属

如:异眼镜蛇(Paranaja multifasciata)
英文名:为“Burrowing Cobra”

异眼镜蛇有三个亚种:Paranaja multifasciata anomala ;Paranaja multifasciata dulloni ;Paranaja multifasciata multifasciata

5、眼镜王蛇属(Ophiophagus )

如: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 )
英文名:为“King Cobra”

眼镜王蛇的体长可达5.7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毒蛇;尽管眼睛王蛇外形和行为与眼睛蛇相似,但它们独自成一属,并非所谓的“真眼镜蛇”

6、唾蛇属(Hemachatus)

如:南非的粗皮小眼镜蛇/唾蛇(Hemachatus haemachatus )
英文名:为“The Ringhals Cobra”

7、珊瑚蛇属(Micrurus)

如:Micrurus fulvius
英文名:为“Northern Coral Snake”在美国东南部发现。  

几种典型的眼镜蛇

1、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

为世界上最大的毒蛇。

主要分布于印度经东南亚至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一带生活,在海拔1800—2000米的山林的边缘靠近水的地方。它体型较大,最长达6米,在它黑、褐色的底色上间有白色条纹;它的腹部颜色为黄白色。幼蛇为黑色,并有黄白色第纹,是世界最大的前沟牙类毒蛇。

眼镜王蛇喜欢独居。白天出来捕食,夜间隐匿在岩缝或树洞内歇息。它不仅非常凶猛,靠喷射毒液或扑咬猎物获取食物,而且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前沟牙类毒蛇。眼镜王蛇之所以名闻遐尔,是因为它除了捕食老鼠、蜥蜴、小型鸟类,同时还捕食蛇类,包括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等有毒蛇种。

眼镜王蛇属卵生动物,通常用落叶筑成巢穴,每年—8月间产卵,每次产20—40枚卵于落叶所筑巢中,卵径达65.5mm×33.2mm。雌蛇有护卵性,常时间盘伏于卵上护卵,孵出的幼蛇体长为50cm。

因为眼镜王蛇肉质鲜美,蛇皮可制成工艺品,蛇毒、蛇胆又有极高的药用价值,所以在野外被发现的眼镜王蛇无一幸免,全部遭到捕杀,如不及时采取保护,有灭绝可能。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I名录中。

眼睛王蛇是蛇之煞星在毒王榜上排名第9、专以吃蛇为生的眼镜王蛇令众多蛇类闻风丧胆,它的地盘休想有他蛇生存。一旦它受到惊吓,便凶性大发,身体前部高高立起,吞吐着又细又长、前端分叉的舌头,头颈随着猎物灵活转动,猎物想逃,可没那么容易!最可怕的是,即使不惹它,它也会主动发起攻击。被它咬中后,大量的毒液使人不到1小时就死亡。

2、印度眼镜蛇(Naja naja,又译亚洲眼镜蛇)

产于印度次大陆,常常被用于印度蛇艺。产于巴基斯坦和北印度的黑眼睛蛇为其一个亚种。过去被认为是与眼镜王蛇的分布区域大致相同的一个单一物种。


珊瑚眼镜蛇

3、珊瑚眼镜蛇(Aspidelaps lubricus)也叫开普珊瑚蛇

珊瑚眼镜蛇

英文名:Cape Coral Snake

蛇亚目眼镜蛇科盾鼻蛇属(Aspidelaps)的一种毒蛇。有着一般眼镜蛇的特色颈折(其颈折部位未如印度眼镜蛇般完善)及硕大的鼻吻部位。珊瑚眼镜蛇,头部很小,吻鳞较大(有利于打洞),躯体粗壮,躯体鳞片细小。

该种有三个亚种:生活在分布区最南端的指名亚种(Aspidelaps lubricus lubricus)其特征是体背呈珊瑚红,体侧下方浅红色或乳白色,有黑色横斑;纳米比亚亚种(Aspidelaps lubricus infuscatus)的体背呈土白色或灰棕色,具浅色横斑,头部黑色;安哥拉亚种(Aspidelaps lubricus cowlesi)通体土白色或灰棕色,头部色彩很淡。 分布与生境:南非,纳米比亚,安哥拉;灌丛,沙漠草丛。 繁殖:每次产3到11枚卵。

4、其它

在非洲亦有喷射毒液和不会喷射毒液的眼镜蛇,但和亚洲的眼镜蛇无亲缘关系,彼此间亦无亲缘关系。


黑颈眼镜蛇

南非的唾蛇(Hemachatus haemachatus, 又译粗皮小眼镜蛇)和广布于非洲的黑颈眼镜蛇(Naja nigricollis)皆会喷毒,後者体型较小。毒液准确地喷射入超过2公尺外的受害者眼内,若不及时清洗可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失明。射毒眼镜蛇(Spitting cobra)可以将毒液喷射到较大动物的眼睛里而使其暂时失明。如果清洗及时,一般不会造成永久性伤害。

埃及眼镜蛇(N. haje, 大概即为古代所称的阿斯普〔asp,亦称角蝰〕)黑色,颈部膨胀所成兜状较窄,长约2公尺,广布在非洲大部分地区并向东分布至阿拉伯半岛一带。埃及眼镜蛇通常捕食蟾蜍和鸟。


埃及眼镜蛇

赤道非洲有树栖眼镜蛇(非洲眼镜蛇属〔Pseudohaje〕),与曼巴为眼镜蛇科(Elapidae)仅见的树栖成员。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和沙漠地区,东南亚岛屿。

中国南方云南、贵州、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北方亦偶尔可见,尤其以湖南永州的量多。

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区的山野、田边和住宅附近。

北京动物园19年首次饲养展出眼镜蛇,1970年繁殖成功。  

外形特征

眼镜蛇最明显的特征是其颈部皮褶。该部位可以向外膨起用以威吓对手。眼镜蛇被激怒时,会将身体前段竖起,颈部两侧膨胀,此时背部的眼镜圈纹愈加明显,同时发出"呼呼"声,借以恐吓敌人。事实上很多蛇都可以或多或少的膨起颈部,而眼镜蛇只是更为典型而已。眼镜蛇的颜色多样,从黑色或深棕色到浅黄白色。与无毒蛇不同,毒蛇的尖牙不能折叠,因而相对较小。多数眼镜蛇体形很大,可达1.2-2.5米长眼镜蛇毒液为高危性神经毒液。  

毒性

眼镜蛇(尤其是较大型种类)的噬咬可以致命,取决于注入毒液量的多少,毒液中的神经毒素会影响呼吸,需要立即进行专业处理。尽管抗蛇毒血清是有效的,但也必须在被咬伤后尽快注射。在南亚和东南亚,每年发生数千起相关的死亡案例。  

毒性成份

毒素为毒蛋白--Cobrotoxin,分子量为6949、心脏毒素Cardiotoxin及磷酯酵素A。  

中毒症状

早期症状包括眼睑下垂,复视,吞咽困难,晕眩,继而逐渐出现呼吸肌麻痹。

毒蛋白-Cobrotoxin作用于运动神经支配的横纹肌,使其痉挛而麻痹,与箭毒素作用相同。同时具有心脏毒素(Cardiotoxin)为细胞毒性,动物实验上可以使平滑肌及心肌停止收缩,使血压下降,也会破坏局部组织引起细胞坏死及局部红肿痛,另富含磷酯酵素A可分解磷酯质,而引起间接溶血作用。  

医治办法

眼镜蛇咬伤的一般医治办法为使用抗蛇毒血清,并可能需要做人工辅助通气(例如气管插管术)直到毒液降解,病人可以自主呼吸。如医治无效病人多于咬伤之后6-12小时死亡。死因多为呼吸麻痹(例如膈肌麻痹)而窒息。  

保护级别

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文件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濒危原因

1、人类为食用,药用,观赏等乱捕滥猎。

2、 人类对环境的破坏造成其栖地的破坏。  

中药应用

药 材 名:眼镜蛇

拉 丁 名:Naja naja(L.)

别名:膨颈蛇,蝙蝠蛇,五毒蛇,扁头风,琵琶蛇,吹风蛇,吹风鳖,饭铲头,饭匙头,万蛇

名称考证:膨颈蛇(薛德焴《系统动物学》)、蝙蝠蛇、五毒蛇、扁头风、琵琶蛇(《脊推动物分类学》)、吹风蛇、吹风鳖、饭铲头、饭匙头、万蛇(《广西中药志》)

科目来源:眼镜蛇科动物

药用部位:眼镜蛇除去内脏的全体。

性味归经:味甘咸,性温,有毒。入肝、肾二经。

功效分类:祛风湿药

功效主治:祛风除湿。治风湿关节痛,脚气。

用法用量:内服;浸酒(蛇半斤浸酒三斤)。

资源分布:分布浙江、福建、台湾、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药理作用

1.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眼镜蛇毒对人或动物是以神经毒为主的混合毒,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广泛、复杂的,且常出现双向性作用,即由于剂量不同,或动物个体差异,或神经系统敏感性差异而表现兴奋或抑制作用。首先是呼吸机能的麻痹,这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呼吸停止时心跳尚继续维持若干分钟;如给动物作人工呼吸,心跳可继续 1-2小时以上。呼吸麻痹之原因,粗制蛇毒可能是对呼吸中枢的直接作用;精制后的单纯神经毒,则为外周性作用,根据作用原理的不同,后者又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眼镜蛇神经毒及甲种环蛇毒素(α-Bungarotoxin),其作用原理与箭毒相同,即阻断乙酰胆碱对运动终板上受体的作用;第二类为乙种环蛇毒素(α-Bungarotoxin)则系作用于突触前的运动神经末梢; 第三类为眼镜蛇毒,则同时具有上述二类的双重作用。蛇毒对植物神经系统也有显著而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颈动脉窦化学感受器有抑制作用。在颈动脉窦灌流试验中,低浓度蛇毒可引起呼吸短期兴奋,以后是较长期的抑制,并能阻断乙酰胆碱的反应;较高浓度还能阻断氰化钾的反应。此种抑制可能在蛇毒中毒所引起的呼吸抑制的原因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对肾上腺髓质的胆碱能受体有强度兴奋作用,使肾上腺索大量分泌,此可能与临床上所见到的血压与体温的上升、血糖增高有密切关系。对神经节则作用很弱,在高浓度时可麻痹感觉神经末梢(咬伤部位有麻木感),降低或阻断神经干的冲动传导。它还能提高离体肠肌紧张力,抑制离体心脏,此皆说明蛇毒对毒蕈碱受体亦有一定影响。在乙酰胆碱离体合成试验中,蛇毒能抑制胆碱乙酰化酶而发挥对中抠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阻断蛙腹直肌对己酰胆碱的反应,比氯化筒箭毒碱的作用强2倍以上,新斯的明能消除此种作用。

2.对循环系统的毒性: 呼吸麻痹虽然是眼镜蛇科毒蛇咬伤致死的首发原因,但是轻度中毒病人或呼吸尚未遭受抑制以前, 大多数病人已呈现心肌损害和心肌炎的心电图变化,而且眼镜蛇咬伤中毒较严重的病人,甚至在呼吸遭受抑制以前已经出现严重休克;因此对循环系统的毒害也是中毒致死的重要因素;不可忽视。在狗注射蛇毒后,血压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期:早期--血压迅速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蛇毒所含的磷酸酯酶进入机体后,形成溶血卵磷脂酶导致组织细胞破裂,引起了组织胺、缓动素、五羟色胺、腺甙类物质的释放。大量组织胺释放,使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压上升,肺循环阻力增大,加上组织胺和缓动案使毛细血管扩张,循环血量相对不足,回心血量减少,以致心输出量下降。蛇毒早期使心收缩力加强加快,可能是一种代偿而非真正的强心作用。至于对离体兔心和蛙心的直接兴奋作用(所谓洋地黄样作用),估计在整体情况下无大意义。中期--由于机体的抗损害作用,发挥代偿,使血压逐渐回升;此时呼吸、循环功能均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晚期--呼吸遭受抑制并逐渐转入麻痹,由于缺氧,血压常有短暂上升,在人工呼吸情况下,心收缩力逐渐减弱,心率变慢,血压持续下降,出现心律不整,心力衰竭而死。心力衰竭的原因在于蛇毒对心脏的直接毒害。心电图早期即可出现 ST段下降、 T波平坦或倒置、 QT间期延长、 R波低电压等心肌损害的变化,晚期还可出现房性或室性期前收缩、束枝传导阻滞、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室节律或心室停顿等严重心律索乱。病理切片呈现心肌广泛浊肿、灶性坏死、心内膜下出血等急性阎质性心肌炎的病理变化。眼镜蛇毒对冠状血管呈扩张作用。从眼镜蛇毒中分离出的纯粹心脏毒素(Cardiotoxin)是一种强碱性多肤,含量很高,占蛇毒干重的25-40%,对哺乳动物心脏的毒性极强,但致死性能只有神经毒性的 1/20。其原发作用是细脑膜的去极化,使心脏收缩期停跳。

3.酶的作用:蛇毒本身含有很多酶,可对机体起严重的毒害作用。重要的有卵磷脂酶,它可引起溶血、组织胺的释放,侵犯毛细管壁细胞引起肺出血及心室纤维震颤至强直收缩,直接伤害神经系统(呼吸抑制、昏迷)等;蛋白质分解酶,可损害血管壁引起严重出血,组织破坏,甚至引起骨组织的坏死。同时释放组织胶等物质,并能影响神经功能。磷酸酯酶及磷酸二酯酶,能水解体内三磷酸腺甙,导致其缺乏等等。此外,蛇毒对体内某些重要的酶系统的活性也有抑制作用。

4.对血液的影响:切眼镜蛇毒中毒致死的狗及兔,其红细胞、血色素、血球比积等均无显著变化,说明无血液浓缩现象。眼镜蛇毒能延长实验动物(兔)的凝血时间,体外加入蛇毒则凝血时间更显著延长,可以解释被蛇咬病人的出血倾向,对于整体动物,眼镜蛇毒能增加其红细胞脆性,但无溶血现象;亦未见产生定氧血色素的作用。它对狗、猫、兔及小鼠均有升高血糖的作用,此可能与肾上腺素之释放有关,对大鼠则呈降血糖作用。对于动物的白细胞总数及分类似无恒定的影响,在临床上,部分病例似有嗜酸性白细胞增加现象。在玻皿中,眼镜蛇毒的溶血浓度为10-11或 10-9(狗)。

5.对内分泌的作用:蛇毒中毒可引起肾上腺皮质的显著变化,如以小鼠半数致死量作指标,各种肾上腺皮质制剂均能有效的提高动物对眼镜蛇毒的耐受力,切除肾上腺的动物则显著下降,补充皮质激素可使耐受力提高到正常动物水平,加用抗组织胺药扑尔敏可使耐受力进一步提高,半数致死量升高几达一倍。因此,肾上腺皮质机能衰竭可能是蛇毒中毒致死的因素之一,治疗时可应用皮质激素,还可加用抗组织胺药。眼镜蛇毒激活肾上腺皮质作用也可能是小量蛇毒治疗某些疾病的药理机理之一。眼镜蛇毒对甲状腺机能也有明显的抑制影响,主要是抑制其吸碘机能及甲状腺素生成过程,利用I131 测得给蛇毒组大鼠的吸碘率、碘利用率、 无机碘含量、甲状腺平均干重均较对照组偏低。用瓦伯氏直接量压法的初步试验中,证明眼镜蛇毒(加入反应瓶中或注入动物体内使严重中毒)对家兔的心、肝及延脑组织的耗氧量无明显影响,即不抑制细胞呼吸。治疗应用 蛇毒有镇痛作用,0.188mgkg对大鼠的镇痛作用较吗啡(1mg/kg)作用长3-4倍,且不产生耐受性及习惯性。它对神经炎、恶性肿瘤、心血管疾患、神经痛以及神经型麻风引起之疼痛有效,对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氏综合征亦有一定效果。

原生形态:眼镜蛇全长约120厘米。头不甚大。颈部间的肋骨能运动,使颈部骤然膨大。吻鳞的宽比高大1/2倍。鼻间鳞与眼前鳞不相接。颊鳞缺如。上唇鳞7片,第3、4片入眼。下唇鳞8片。鼻鳞分为前后2片,鼻孔介于其间。眼前鳞1片;眼后鳞2~3片。体鳞光滑,斜行;颈部鳞列为24~27行,体中部为19~21行,肛前为13~15行。腹鳞164~178,肛鳞2分,尾下鳞41~51对。全体颜色和花纹有很多变异。典型的在颈的背面有白色或淡黄色眼镜状斑纹;体背的颜色有棕褐、黑褐、灰黑以至深黑色等;背及尾部具有狭窄的白色或淡黄色环纹15~16个。 腹面呈灰白或灰黑色,其中或杂有微小的黑点。栖于平原及丘陵地带,多见于村庄附近。每于夜间活动。捕食蛙、鱼、蜥蝎、蛇、鼠及鸟类等。激怒时身体前部竖起,颈部膨大,呼呼作声。有强烈的神经性毒。分布浙扛、福建、台湾、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参考出处:《广西中药志》

功效分类:祛风湿药

相关药材:眼镜王蛇毒 眼镜王蛇肉  

印度发现白化眼镜蛇


Bkfxb.jpg

2008年9月3日,印度东南部,发现一条白化眼镜蛇。

据了解,蛇的皮肤里有许多色素细胞,使蛇体呈现出一定的颜色。科学家们认为:这些色素是由体内的某些种类的酶控制的。如果环境因素改变,使蛇体内那些控制色素的酶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变化,蛇就改变了体色,如果色素消失,蛇就会变为白色,蛇的体色一旦发生变化,一般不会马上改变,要保持一段时间甚至到老不再变。因此,自然界中就有了白蛇.  

关键字:眼镜蛇
上一篇: 盐麸子
下一篇:眼子菜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