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衣鱼
Yī Yú
衣鱼
别名:蠹鱼、毛衣鱼、多毛栉衣鱼、蟫、白鱼、蛃鱼、壁鱼、铰剪虫
功效作用:明目,袪风,利小便。主治中风惊痫,目中浮翳,尿血,小便不利等。
英文名:silverfish, fish moth, bookworm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毒性有毒(一说无毒)归经肝经、膀胱经药性温药味咸

衣鱼(Lepisma saccharina)是衣鱼科昆虫的通称,一类较原始的无翅小型昆虫,全世界约有100多种。俗称蠹、蠹鱼、白鱼、壁鱼、书虫。


Bkg39.jpg

  

目录

  1. 简介
  2. 食性
  3. 生存环境
  4. 繁殖
    1. 个体发育
    2. 天敌
  5. 影响及防治
  6. 药用价值
  7. 性味
  8. 归经
  9. 功用主治
  10. 用法与用量
  11. 宜忌
  12. 选方
  13. 参考

简介

衣鱼(Lepisma saccharina)是衣鱼科昆虫的通称,一类较原始的无翅小型昆虫,全世界约有100多种。衣鱼的个体发育过程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属于表变态(昆虫不完全变态的一个类型)。

俗称蠹、蠹鱼、白鱼、壁鱼、书虫。

.分类地位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无翅亚纲

缨尾目

衣鱼科

.外部形态

身体细长而扁平,上有银灰色细鳞,长约4~20mm。触角呈长丝状,腹部末端有2条等长的尾须和1条较长的中尾须,咀嚼式口器。  

食性

衣鱼爱好富含淀粉或多糖的食物,如:胶


衣鱼

里的葡聚糖、糨糊、书籍装订物、照片、糖、毛发、泥土等。如经常损坏书画的为西洋衣鱼(Lepisma saccharina)、啮食衣物的为敏栉衣鱼(Ctenolepisma villosa)、在厨房墙壁上爬行的为小灶衣鱼(Thermobia domestica)。可是衣鱼对棉花、亚麻布、丝和人造纤维等也毫不抗拒,甚至连其它昆虫尸体、自己脱的皮也是照吃不误。饥饿时甚至连皮革制品、人造纤维布匹等也吃。不过衣鱼能够捱饿数个月,身体机能也不会受到伤害。  

生存环境

衣鱼喜生活在温湿处。经常出现在涂过糨糊的旧书堆、字画、毛料衣服和纸糊的箱盒中,甚至冰箱底部、开暖气的浴室、地砖的裂缝里、厨房墙壁缝内都可能会有衣鱼的踪影。  

繁殖

由于衣鱼昼伏夜出的特性,对于它们的交配方式,人们到最


衣鱼

近才有更深入的认识。交配时,雄虫跟雌虫会到处窜动。雄虫会产下一个用薄纱包住的精囊;由于生理状态成熟,雌虫会找到该精囊作受精用。当温度在摄氏25至30度时,雌虫就会在隐蔽的缝隙里产大约一百颗卵;可是在寒冷或干燥的环境下,衣鱼是不会繁殖的。  

个体发育

按不同生活环境而定,衣鱼从幼虫变成虫需要至少四个月的时间,


衣鱼

不过有时候发育期会长达三年。在室温环境下,大概一年就发育为成虫,寿命约为两到八年。一条衣鱼的一生里会经历大约八次脱皮;不过衣鱼不断生长,一年脱皮四次也不足为奇。幼虫与成虫仅有大小差异,生活习性相同。  

天敌

衣鱼最有名的天敌是一种名为地蜈蚣(Forficula auricularia)的昆虫。 衣鱼为防止蜘蛛、蝇虎等天敌的捕食,停息时总是不停地摆动着尾梢,诱使天敌将注意力集中到尾梢上来,当尾巴被抓住,分节的尾毛即断掉,身体便可乘机逃脱。  

影响及防治

衣鱼怕日光,常躲在黑暗的地方,到了晚上,


衣鱼

衣鱼才出来蛀食衣服、书籍等.

衣鱼虽然对人类生活造成滋扰,但其实是无害的。在建筑物里,衣鱼必须要有潮湿及有空隙的环境才能生存;只要环境干燥、建筑物没有裂缝,衣鱼就会自然消失。

以下一些扑灭或消除衣鱼的方法,虽然有效,但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①混合比例为1:1的硼砂和砂糖,能有效杀除衣鱼。

②氯化铵水溶液的气味应该能于24小时内驱赶衣鱼。

③将石膏粉洒在浸湿的白棉布上,隔夜放在房间一角,放的地方要接近衣鱼的藏身处。

④可以在衣鱼藏身处旁边放一块木板,板上再放一颗稍微磨碎的马铃薯;衣鱼晚上出没时就会钻进马铃薯里面大快朵颐。次天早上,你就可以把薯仔连同衣鱼一起丢掉。  

药用价值

释名: 白鱼、壁鱼、蠹鱼。

气味:咸、温、无毒。

主治:

①小儿天吊(眼向上翻)。用衣鱼干十个、湿者五个,加乳汁研匀灌下。

②小儿疾。用衣鱼七个、竹茹一把,加酒一升,煎成二合,温服。此方名“白鱼散”。

③目中浮翳。取书中衣鱼末,点少许在翳上。一天点二次。

④小便不通。有衣鱼、浓石乱发,等分为散。每服半匙,水送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白鱼散”。  

性味

咸,温。

①《本经》:"味咸,温。"

②《药性论》:"有毒。"

③《品汇精要》:"味咸,性温,无毒。"  

归经

《本草求原》:"入小肠、膀胱、肝。"  

功用主治

利尿,通淋,祛风,解毒。治淋病,小便不利,小儿惊痫,疮疖,目翳。

①《本经》:"主妇人疝瘕,小便不利。小儿中风,项强背起,摩之。"

②《别录》:"疗淋,堕眙,涂疮灭瘢。"

③《纲目》:"主小儿脐风撮口,客忤天吊,风痫,口歪,重舌,目翳、目眯,尿血,转胞,小便不通。"

④《陆川本草》:"破积,解毒。治疮疖。"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或入散剂。外用:研末调敷或点眼。  

宜忌

①《日华子本草》:"畏芸草、莽草、莴苣。"

②《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选方

①治小便不利:滑石二分,乱发二分(烧),白鱼二分。上三味,杵为散。饮服半钱匕,日三服。(《金匮要略》滑石白鱼散)

②治小儿天吊,眼目搐上,并口手掣动:壁鱼儿一十五枚(干者十枚,湿者五枚)。以奶汁相和,研烂,更入奶汁,同灌入口。(《圣惠方》)

③治小儿撮口发噤:壁鱼子,细研作末。每服少许,令儿吮之(《圣惠方》)

④治痫:衣中白鱼七头,竹茹一握。上二味,以酒一升,煎取二合,顿服之。(《救急方》)

⑤治小儿重舌:衣鱼烧灰,敷舌上。(《千金翼方》)

⑥治瘢痕凸出:农白鱼二七枚,鹰屎白一两。上二味,末之,蜜和以敷,日三、五度。(《千金方》)

⑦治眼翳:书中白鱼末,注少许于翳上。(《僧深集方》)

⑧治砂石、草木人目中不出:书中白鱼和乳汁注目中。(《千金方》)

参考

  • 《本草纲目 · 衣鱼》
关键字:
上一篇: 伊贝母
下一篇:饴糖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