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图谱> 浏览文章


猪毛菜
Zhū Máo Cài
猪毛菜
别名:扎蓬棵、扎蓬蒿、猪毛缨、猪毛蒿、三叉明棵、刺蓬、叉明棵、猴子毛、蓬子菜、乍蓬棵子
功效作用:平肝潜阳;润肠通便。主高血压病;多病;眩晕;失眠;肠燥便秘
英文名:?
始载于《河北中药手册》毒性?归经肝经药性凉药味淡

目录

  1. 植物.猪毛菜
    1. 基本信息
    2. 形态特征
    3. 地理分布
    4. 生态特征
    5. 饲用价值
  2. 中药材.猪毛菜
    1. 来源
    2. 原形态
    3. 生境分布
    4. 性状
    5. 化学成份
    6. 药理作用
    7. 毒性
    8. 功能主治

植物.猪毛菜

  

基本信息


Bkggi.jpg

【种中文名】:猪毛菜

【种拉丁名】:Salsola collina Pall.

【种 别 名】 :扎蓬棵、山叉明棵

【科中文名】:藜科

【科拉丁名】:Chenopodiaceae

【属中文名】:猪毛菜属

【属拉丁名】:Salsola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m。茎近直立,通常由基部多分枝。叶条状圆柱形,肉质,长2-5cm,宽0.5-lmm,先端具小刺尖,基部稍扩展下延,深绿色或有时带红色,光滑无毛或疏生短糙硬毛。穗状花序,小苞叶2,狭披针形,先端具刺尖,边缘膜质;花被片5,透明膜质,披针形,果期背部生出不等形的短翅或草质突起。胞果倒卵形,果皮子膜质;种子横生或斜生(图102)。  

地理分布

猪毛菜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河南、山东、江苏、西藏等省区;朝鲜、蒙古、巴基斯坦、中亚细亚、苏联东部及欧洲等国家均有分布。  

生态特征

猪毛菜适应性、再生性及抗逆性均强,为耐旱、耐碱植物,有时成群丛生于田野路旁、沟边、荒地、沙丘或盐碱化沙质地,为常见的田间杂草。5月开始返青,7-8月开花,8一9月果熟。果熟后,植株干枯,于茎基部折断,随风滚动。  

饲用价值

猪毛菜是中等品质的饲料。幼嫩茎叶,羊少量采食。调制后猪、禽喜食。营养成分见表102。其饲用部分为幼苗及嫩茎叶,6-7月割取全草,切碎可生喂猪、禽,也可发酵饲用。8月现营以后,茎秆硬,饲用价值降低。猪毛菜果期全草可为药用,治疗高血压,效果良好。  

中药材.猪毛菜


Bkggj.jpg

【出处】出自《河北中药手册》

【拼音名】Zhū Máo Cài

【别名】扎蓬棵、刺蓬、三叉明棵、猪毛缨、叉明棵、猴子毛、蓬子菜、乍蓬棵子  

来源

药材基源:为藜科植物猪毛菜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lsola collina [S.chinensi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开花时割取全草,晒干,除去泥沙,打成捆,备用。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自基部分枝,枝互生,淡绿色,有红紫色条纹,生稀疏的短硬毛。叶片丝状圆柱形,长2-5cm,宽0.5-1.5mm,生短硬毛,先端有硬针刺,基部边缘膜质,稍扩展而下延。花序穗状,生枝条上部;苞片宽卵形,先端有硬针刺;小苞片2,狭披针形,比花被长,苞片及小苞片与花序轴紧贴;花被片5,膜质,披针形,长约2mm,结果时自背面中上部生鸡冠状突起;花被片在突起以上部分近革质,花药短圆形,顶部无附属物;柱头丝形,长为花柱的1.5-2倍。胞果倒卵形,果皮膜质。种子横生或斜生,直径约1.5mm,先端平。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村边、路旁、荒地戈壁滩和含盐碱的沙质土壤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全草黄白色。叶多破碎,完整叶片丝状圆柱形,长2-5cm,宽0.5-1mm,先端有硬针刺。花序穗状,着生于枝上部,苞片硬,卵形,顶部延伸成刺尖,边缘膜质,背部有白色隆脊;花被片先端向中央折曲,紧贴果实,在中央聚成小圆锥体。种子直径约1.5mm,先端平。

显微鉴别 本品花粉粒,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花粉粒直径1.4-19.9μm,圆形,轮廓线波浪状。孔36-44个,孔径1.15-2.77μm,孔间距离2.26-2.99μm。孔具膜,膜上小刺10-28个。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5g,用氨水润湿,氯仿20ml浸泡过夜,滤过。滤液挥去氯仿,以1%盐酸2ml溶解,放入试管中,滴加改良碘化铋钾试液,立即产生红棕色沉淀。(检查生物碱)  

化学成份

全草含蔗糖(sucrose),D-葡萄糖(D-glucose),D-果糖(D-fructose),内消旋肌醇(myo-inositol),D-甘露醇(D-mannitol),葡萄糖和果糖的乙酯[1],甾醇糖甙(stero1 glycosides),三甲铵己内盐(glycine betaine)和生物碱(alkaloid)[2]。地上部大经分析含豆甾醇(stigma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胆甾醇(chole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3],还含水仙甙(narcissin),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小麦黄素(tricin),小麦黄素-7-O-β-D-吡喃葡萄糖甙贰(tricin-7-O-β-D-glucopyranoside),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甙(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异鼠李素-3-O-β-D-吡喃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O-β-D-glucopyranoside)[4]。  

药理作用

1.刺蓬 煎剂或乙醇浸液1.32g/只给兔静脉注射,有降压作用,但乙醇浸液的降压作用时间较煎剂长;煎剂每日g/kg给兔灌胃连续1周,未中毒现象。

2.猪毛菜:2.1.降压作用 乙醇提取液4g/kg给慢性实验性高血压的狗灌胃,有较好的降压作用;水浸膏0.5g/kg给麻醉兔、猫、猎等动物静脉注射均有降压作用,且剂量增加时其降压程度亦增加。本品能抑制由于阻断颈总动脉及刺激坐骨神经向中端而致的升压反射,并可使带神经的离体兔耳血管产生反向性扩张。因而变为猪毛菜的降压作用可能是由于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及交感社以中枢所致。

2.2.镇静作用:水浸剂5-10g/kg皮下注射,可减速少小鼠的自发活动, 20g/kg皮下注射,能延长戊巴比妥钠对小鼠的睡眠时间;5-10g/kg皮下注射可加速小鼠阳性条件反射的消退,20g/kg时可使条件反射显着抑制。

2.3.水浸剂小鼠皮下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56g/kg,兔以80g/kg水浸剂灌胃则引起死亡。  

毒性

毒性小白鼠皮下注射猪毛菜浸膏的半数致死量为56g/kg,大白鼠腹腔注射8g/kg即死亡,家兔口服40g/kg未见毒性反应, 80g/kg时可见死亡。另有苏联产猪毛菜Salsola riciLteri Kaselin。含猪毛菜碱(鹿尾草碱,Salsoline)、猪毛菜定碱(Salsoiidine),在动物实验中有明显的降低血压作用:其降压原理为抑制血管运动中枢,并能直接扩张血管。猪毛菜碱能加强狗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猪毛菜定碱的作用与猪毛菜碱基本相似。它们在引起降压时,很少影响心脏枫能,但剂量过大,则可抑制心脏;无论大剂量或小剂量均使肠管与子宫节律收缩加强,张力上升。猪毛菜碱有抗利尿作用,其抗利尿作用主要由于重吸收增强,有些例子也可见到滤过率减少,去神经后并不影响此作用,切除垂体则明显改变其抗利尿作用性质,故猪毛菜碱的抗利尿作用主要是影响了下视丘-垂体系统。  

功能主治

【性味】淡;性凉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平肝潜阳;润肠通便。主高血压病;多病;眩晕;失眠;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开水泡后代茶饮.

【附方】①治高血压病、头痛:猪毛菜六钱至一两三钱。水煎服。初服时可用较小剂量,一至二周后,如有效,可逐渐加量,连服五至六个月。对早期患者效果显着,对晚期患者效果较差。②洽高血压头晕,失眠:猪毛菜三两,王⑦须一两五钱,蚯蚓五钱。水十斤,煎熬至1500毫升,每服半小碗,日服三次。(《河南中草药手册》)

【各家论述】《河北中药手册》:降血压。治高血压病、头痛。

【摘录】《中华本草》

关键字:猪毛
上一篇: 猪笼草
下一篇:猪脑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