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处方工艺> 药物制剂注解> 注射液> 浏览文章

肝注射液(肝精)

Injectio Hepatis

本品为新鲜食用哺乳动物(牛、羊、猪)的肝脏中提得的一种耐热性抗贫血成分的灭菌水溶液。

常用制品:1 ml含2单位、5单位及15单位(每一单位相当于新鲜肝脏10 g),并得加酚、甲酚或其它适宜的抑菌剂。

【制法】

1.原料处理:将新鲜健康猪肝,剪除胆囊、输胆管、脂肪及结缔组织,在绞碎机上绞碎成浆状,先在0~2℃预冷4小时,然后在-12~一15℃速冻,猪肝内层温度不得高于-12℃。鲜肝低温保存期间不得高于-12℃。

2.提取:准确称取鲜肝175 kg(或冻肝浆150 kg),按原料重量加50%的水,用蒸汽加热,徐徐搅拌,使温度均匀上升,取原料重量千分之一的浓硫酸(化学纯)用水稀释后均匀加入,温度上升90~95℃,保温40分钟,在保温过程中搅拌3~4次,离心分离,滤渣按原料重量40%加水,进行第二次提取,方法同上,但不必加酸,将二次提取液经四层纱布过滤,得澄清滤液。

3.浓缩,萃取:将上述澄清滤液在70℃下、真空度保持650mm浓缩成饴糖状的肝膏(含水量为25~35%)。按肝膏重量加2倍量95%乙醇,使最后乙醇浓度达7O~75%(20℃时),搅拌l小时,放置过夜,虹吸出上清液;残渣再加一倍量80~85%乙醇使醇浓度达70~75%,搅拌30分钟提取两次,合并三次提取液,在60~65℃浓缩成浓缩肝膏。

4.盐析、洗涤:按浓缩肝膏重量加2倍量碱酸铵饱和溶液。开始应先少加,同时搅拌使膏全部成糊状,然后在搅拌下补足硫酸铵饱和液,速搅1分钟即停止,放置过夜,使盐析物上浮,离心甩干或压干。盐析物用无水乙醇洗2~3次。第一次乙醇用量为盐析物重的2倍,第二次和第三次为膏重的1倍。最终乙醇浓度应在90%左右。如用95%乙醇洗涤时,应为盐析物重的3~4倍。搅拌30分钟,放置过夜,虹吸。洗涤时,一定要把盐析物洗开,即洗至疏松、无大颗粒或硬块,烘干后将盐析物离心甩干。

5.溶解、浓缩:用于洗涤的盐析物按投科量3.5~4%逐渐加入75%乙醇,边加边搅拌,加完后搅拌30分钟,放置过夜,次日用滤纸过滤,取少量测S042-含量,按测定结果,加计算量的氯化钡溶液,使S042-的含量降低至0.0001 g/单位。自然过滤,除去硫酸钡沉淀。取滤液少量,用硫酸铵溶液试之,不得发生浑浊。如有钡盐存在,则加适量硫酸铵溶液使沉淀除去。滤液应澄清,然后在60~65℃减压浓缩,浓缩物至约达40u/ml浓度时出料,浓缩锅用蒸馏水洗3~4次,洗锅水和浓缩物合并,最后浓度达15~20 u/ml。出料后100℃保温30分钟,另加苯酚使其含量为0.5~1.0%溶解,加水稀释纛1000ml,冷藏沉淀。

6.等电点沉淀:将上述沉淀3天后的肝浓缩物用滤纸自然过滤,加盐酸调节pH值至3.8~4.0,冷藏沉淀3天,过滤,用氧氧化钠调节pH值至6.8,沉淀3天,过滤得澄清液。

7.配液、灭菌:取澄清滤液测定组织胺、蛋白质,合格后按每ml含20克鲜肝或50克鲜肝配制,用氢氧化钠或盐酸调整pH值5.0~7.0,用G4垂熔玻璃漏斗抽滤,灌封,100℃流通蒸汽灭菌30分钟,即得成品。

【作用与用途】本品为抗贫血药,用于治疗恶性贫血和其它巨细胞型贫血,但对一般缺铁性贫血无效。

【用法与用量】肌内注射常用量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1~2 ml(2~5单位),或根据病情,医师酌情使用。

【贮藏】置避光、凉处保存。

【注解】

1.本品为澄明或带有轻微浑浊的黄褐色或红褐色的溶液。上述制法的操作原理,系完全依据柯氏研究的结果,并适当地省略了与制造注射液无关的步骤,所谓“柯氏成分G”(Cohn fraction G),系自食用动物肝脏提出的一种不含蛋白质的抗贫血成分,可溶于水、稀醇(60~80%,以70%最为适宜),不溶于乙醚及高浓度的乙醇(95%以上),故用上法制得的注射液含有肝脏中几乎全部的抗贫血成分(柯氏成分G)。

2.本品所用的原料,牛、羊、猪的肝脏均可用,惟一般均用牛肝,成本较低,国外药厂多选用小牛肝为原料,因其中维生素B12的含量最高。肝脏外表附有结缔组织、浆膜及脂肪等非肝组织部分,必须剥除,生产上应计算原料的收得率,例如1000斤鲜肝剥除非肝组织后共得950斤则:

收得率为 950/1000×100=95﹪

损耗率为100%-95%=5%

3.肝的抗贫血成分,具有耐热性,故可用水在高温浸出,加稀硫酸使溶液显酸性,使其中的蛋白质类杂质凝固,与残渣同时除去。加酸后须搅拌15分钟,始能加热,这样在酸性溶液中已有大部分蛋白质凝固,浸出液中由于大量蛋白质已除去,在真空浓缩时不易产生泡沫。酸的用量以调节pH达5.0~6.0之间为准。但在夏季或用不新鲜的牛肝抽提时,由于组织本身部分发生酸败,而微使酸度增高,故酸量可减少,但酸的用量不足,不但对蛋白质的凝固不完全,且对有效成分的抽出多少能受到影响。

4.本品用作注射,故必须将蛋白质类杂质除尽,以减少注射时的不良反应或疼痛。除去蛋白质的过程,除第一步用酸凝固外,再用70%醇反复沉淀之,因肝的抗贫血成分在70%醇中溶解,而在无水醇中不溶,故将浸出被浓缩后加浓醇适量,使混合液含醇量达70%左右,搅拌1小时后,静置24小时,蛋白质类杂质即析出沉淀,过滤除去之。加醇的量,应根据浓缩液所含的水分依下法计算:

设得浓缩液50斤,测得的水分为20%,则浓缩液中总水分为:50斤×20%=10斤(总水分)

如用95%醇将浓缩液含醇量调节至70%,则需用95%醇为:

0.95X =0.7

X+10

X=7/0.25=28斤(95%醇用量)

用70%醇沉淀蛋白质的操作反复二至三次,再将各次用70%醇处理所得的倾出液与滤液合并后蒸发所得的浓缩物,取出少量,加醇试之无沉淀析出为止。为了使蛋白质能除尽,可取最后浓缩物行下列试验:

取软膏状浓缩物少许,加水溶解后,加磺水杨酸(sulfosalicylic Acid)溶液(30%)1 ml,振摇,应不发生混浊(检查蛋白质类)。

5.提纯的过程:除用70~75%醇沉淀蛋白质外,又将第二次浓缩物(即第一次浓缩物加醇达70~75%除去蛋白质沉淀后蒸浓所得物)加硫酸铵饱和,借盐析作用将有效成分析出,沉淀中的SO4=,可根据测定硫酸根含量的结果,计算加入氯化钡的用量,其计算法如下:

在工业生产中S04=含量的要求为每1单位不得超过0.0001 g。

例如投料时用1000斤肝,则总单位量应为:1000斤×50单位=50000单位

如检验结果S04=的含量每单位为0.01 g。

故每单位多余S04=为0.01-0.0001 g=0.0099 g

则S04=的总含量应为0.0099×50000=495 g根据反应:S04=+BaCl2→BaS04+2Cl-

则96 g S04=需BaCl2·2H20为244.31 g

今495 g S04=需BaCl2·2H20为X

X=244.3/96 ×495 =1259.56g BaCl2·2H20


过量的氯化钡亦不得含有,故在沉淀S04=后,滤液再用硫酸铵溶液试之,不得发生浑浊,氯化钡亦可用醋酸钡代替之。

6.乙醇提取时,规定最后浓度为70~75%,盐析物醇冼后也是用70~75%乙醇溶解。乙醇浓度是指“g/g”。但目前许多厂在实际生产中是用酒精计测定的“ml/ml”浓度,两者有差异。例如,乙醇提取时,如果用酒精计在20℃测上清液为73%ml/ml,其实际浓度应比73%大,因为溶液中溶有硫酸等使比重增大的物质。粗略估计,其乙醇浓度可能约为75%ml/ml,约相当于68%g/g。两种浓度的差异,对有效成分的提取和溶解,可能有些差别,对蛋白质的量也会有影响,乙醇实际浓度较小时,会较多地溶出蛋白质和其它水溶性杂质。这些杂质有的最后仍能除去(如蛋白质),有的则不一定能除去。这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7.本品的pH值应为5.0~7.0。所用抑菌剂除1%酚外,0.3~0.5%甲酚亦可用。肝注射液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蛋白质、肝糖原,类脂体及葡萄糖等,此外尚含有毒物质组织胺,此种物质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肝脏中的蛋白质受自解酶的作用生成组胺酸,如组织继续腐败,则组胺酸产生脱羧作用而得组织胺:

肝注射液(肝精)


故制造本品所用的原料,规定用新鲜的肝脏,或自动物摘下后经急冻贮藏者,以减低组织胺的含量,同时在精制过程中,加饱和硫酸铵沉淀有效成分时,可使水溶性物质如组织胺等留于母液中除去之。

8.为了节约乙醇的消耗量,国内有些生产单位采用所谓铁-钙沉淀法,其提取与精制工艺过程如下:

取剥除胆管,脂肪及结缔组织的净肝200 kg,绞碎后,加等量水于80~90℃温浸1小时,压滤,滤液减压浓缩至成1/4量,于搅拌下加10 kg硫酸亚铁及8 kg氧化钙,温度保持在70~80℃之间。离心分离残渣,并用少量水洗涤,合并滤洗液,加20%磷酸调整pH至5.3~5.5。于100℃加热15分钟,滤过,滤液取少量再加热至不生沉淀为止。残渣用水洗涤,合并滤洗液,再减压浓缩至成1/17量,过滤除去沉淀,并以水洗涤之,合并滤洗液,加20%氢氧化钠溶液调整pH至7.8~9.0,滤过,渣以水洗涤,合并滤洗液,加25%磷酸氢二钠溶液,加热使之反应完全。滤过,以水洗涤残渣,合并滤洗液,用10%枸橼酸调整pH至6.0~7.0,然后加热至100℃ 15分钟,放冷至70℃左右,加入酚0.5%作防腐剂。滤过,滤液总体积最后调至13.3升,即每1 ml相当于鲜肝15 g,并每1 ml中含维生素B12在1 μg以上,贮于冰箱中,化验合格后,以滤柱滤净,灌封于10 ml橡皮塞小瓶中,以100℃流通蒸汽灭菌16分钟即得。

据文献报导前法用醇提取—盐析法,由于硫酸铵盐析后的废液及无水醇洗涤液中仍含有少量维生素B12,以致所制成品中维生素B12的含量较低,而用铁-钙沉淀法则无此缺点,故维生素B12的含量较高。

加硫酸亚铁及氧化钙,为使生成硫酸钙与氢氧化铁沉淀,使蛋白质同时带下除去,但氧化钙必须过量,不使硫酸根留在溶液中,否则以后难以除去,由于氧化钙过量,溶液pH很高,易使有效成分破坏,故在减压浓缩前,用磷酸调pH 5.3~5.5,同时也除去钙离子,但磷酸的用量以不使pH低于5.3为准,否则,过多的磷酸根以后难以除去。

加20%NaOH使生成磷酸钠,尚有盐柝除去蛋白质的作用,为此目的有时尚加磷酸二氢钠。

如氧化钙质量不好,含有碳酸钙等杂质。虽加入过量,但pH不高,致使磷酸用量减少,溶液中ca++不能除尽,则当成品灭菌后易生成沉淀。此法所制的成品中杂质含量较高,色泽亦不太理想,尚有待于改进。

9.本品的含量效价,目前均以含维生索B12的细菌检定法所得的量为标志,即每ml含维生素B12为1~2微克。

10.据文献报导,肝制剂中含有的维生素B12,常受光线,氧,容器中液面的空气以及还原剂等影响而失效。为了保存维生素B12的效价,可加入铁盐(如三氯化铁用量为0.25 mg/ml)作为稳定剂。

11.国外文献报导有“高纯度肝注射液”,其制法是:取肝脏l,965 g,绞碎(直径在5 mm左右),混悬于3,930 ml去离子水中,加95%硫酸酸化,混悬液搅拌,加热至45℃,并在此温度保持5小时,肝浆的pH值为4.5~4.6,冷却至5℃,过滤,滤液保存,残渣再加去离子水3000 ml操作同前。两次所得滤液合并(6,500 ml),调pH值至4.6,真空蒸发浓缩,温度不得过34~35℃。得浓缩液约1,900 g,含干燥物质为16%,加丙酮2,660 ml,搅拌,继续在18℃搅拌2小时,然后冷却至-8℃,经铺有硅藻土层的滤器滤清,滤液真空蒸发(<30℃),回收丙酮,残液再在-20℃冷冻,得干浸膏186g(9.48%),溶于水,含总氮10%,氨基氮4.1%,胞嘧啶核苷酸(Gytidylicacid)0.9%,尿甙酸(Uridylic acid)0.15%,鸟甙酸((Guanylic acid)0.18%,叶酸1mg/g,泛酸(按泛酸钙计)400 mg/g,胆碱(按盐酸胆碱计)10 mg/g,维生素B12 1 mg/g,维生素PP 150 mg/g,维生素B120mg/g,组胺酸(盐基)8 mg/g,纯度比一般提取工艺所得者高50%。

关键字:肝精 抗贫血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