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处方工艺> 药物制剂注解> 片剂> 浏览文章

灰黄霉素片

Tabellae Griseofulvini

本品为白色或乳白色片,含灰黄霉素(C17H17O6C1)应为标示量的95~105%。

常用制品:每片含灰黄霉素(1)0.1 g;(2)0.125 g。

【原料与用量】每100万片用量(0.1 g/片)

灰黄霉素100 kg

淀粉50 kg

糖粉50 kg

淀粉(冲浆)8 kg

硬脂酸镁2 kg

【制法】将灰黄霉素微晶细粉与淀粉、糖粉混合均匀,用12%淀粉浆制成软材,过12目筛制粒,湿粒在60~65℃干燥,干粒过12目筛整粒,加硬脂酸镁混匀后,压片,即得。

【作用与用途】灰黄霉素对各种皮肤癣菌如小孢子菌属、红色癣菌、黄癣菌都有抑制作用。本品适用于治疗各种头癣和叠瓦癣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2片,每日服二次,儿童按体重每公斤日服10 mg计算,分二次服用。治疗癞痢头按体重每公斤10~15 mg计算,分二次服用,连续服用10~14天。

【注意】副作用有腹部不适、恶心、头痛、嗜睡、困乏、皮肤瘙痒、荨麻疹、皮疹等。并偶见暂时性白细胞减少、蛋白尿、心动过速及可引起肝损害。

【贮藏】密闭保存。

【注解】1.灰黄霉素为由霉菌Penici1Lium griseofulvinum的培养液中提取而得的一种抗真菌抗菌素,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本品为无色结晶,有旋光性,不溶于水(~15mg/L,37℃),对热稳定。

2.由于灰黄霉素在水中溶解度极小,为了增加其溶解速率,使用微晶型的灰黄霉素。各国药典规定了灰黄霉素的粒子直径,我国的标准为5μ以下的颗粒不得少于85%。其它国家有规定主要为4μ或5μ,而偶而有直径超过30μ的颗粒等。

文献中介绍:将20%灰黄霉素二噁烷溶液冷冻干燥后,可得到直径为0.5μ结晶。

虽然应用微晶型的灰黄霉素但其吸收仍然是不规则和不完全的。对微晶型灰黄霉素片的吸收研究认为,不同灰黄霉素的商品片剂之间吸收量相差很显著,而且500mg微晶型灰黄霉素片吸收长达30小时,而只吸收剂量的52. 7%或49.5%。当饭后服用微晶型灰黄霉素片而食物为高脂肪成分时,则能增加其吸收。

3.灰黄霉素的吸收受其溶解速率的影响。为了增加灰黄霉素在水中的溶解速率,采用各种方法:

文献中报导灰黄霉素的氯仿溶剂化物,健康人口服后其生物有效性比灰黄霉素(无水物)有显著的增加。认为由于灰黄霉素的氯仿溶剂化物的溶解度及在肠液中(31℃)的溶解速率都较灰黄霉素大,因而改善了肠道的吸收。

灰黄霉素与50%甲基纤维素加入氯仿与甲醇(7:3)的混合液中而后喷雾干燥,所得微晶胶囊能增加灰黄霉素的溶解度,它比单纯灰黄霉素大二倍,其溶解速率也快。

微晶灰黄霉素10g与微晶纤维素于陶瓷的球磨机中粉碎的混合物,其溶解速率也增加,在10分钟内溶解量为未一起粉碎的5倍,1小时为其2.5倍。口服后尿排出量在70小时内为未粉碎的2.4倍。其溶解速率快,吸收量也相应增加。

灰黄霉素与聚乙交酯(Polyglycolide)熔合物可用于制备灰黄霉素的剂量型剂型。

灰黄霉素在一些水溶性药物中的固体分散的研究比较多,如灰黄霉素与琥珀酸、PVP及PEG 6000等。

灰黄霉素与琥珀酸的共熔物及固体溶液都能加速灰黄霉素在水中的溶解速率,而尤以固体溶液为大。

将灰黄霉素以分子状态分散于PVP中,并能使灰黄霉素在水中溶解速率增大。其制法可将灰黄霉素与PVP在氯仿中溶解,而后喷雾干燥而得。亦可将灰黄霉素与PVP溶于氯仿中,,而后在37℃蒸去氯仿,并使成薄膜,再干燥至恒重,粉碎后过40~50目筛,灰黄霉素与PVP比例以l:5~20之间,以1:20的溶解快。

灰黄霉素在PEG中的固体溶液,能显著地增加灰黄霉素在水中的溶解速率,其片剂人口服后吸收速率明显加快,其尿中去甲基灰黄霉素排出量与静脉注射相近。

灰黄霉素与PEG 6000(1:9w/w)可用熔融法或甲醇为溶媒法制成。

4.文献中介绍了灰黄霉素在PEG 6000中的固体分散物制成的片剂。其制法是:

取灰黄霉素与PEG 6000的固体分散物颗粒500mg(灰黄霉素与PEG 6000混匀,加热熔化,冷却,粉碎,其中含灰黄霉素25%)、乳糖202mg、PVP 180mg、硬脂酸镁9 mg、胶体二氧化硅9 mg混合,制成900mg的片剂。
关键字:灰黄霉素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