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人药标准>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 浏览文章

开胸理气丸
拼音名:KaixiogLiqiWan
英文名:
书页号:Z6-29标准编号:WS3-B-1098-92
【处方】木香     30g陈皮21g厚朴(姜炙)51g 三棱(麸炒) 30g莪术(醋炙)51g牵牛子(炒)300g 槟榔(炒焦)120g猪牙皂18g 【制法】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茵陈24g煎水泛丸,干燥,
即得。
【性状】本品为深褐色的水丸;味微苦、辛。
【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石细胞分枝状,壁厚,层纹明显。草
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种皮栅状细胞淡棕色或棕色,长48~80μm。内胚乳
碎片无色,壁较厚,有较多大的类圆菜纹孔。纤维淡黄色,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及少
数晶,形成晶纤维,并常伴有类方形厚壁细胞。
(2)取本品15g,研细,加乙醚3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挥至约1ml
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木香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
57页)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中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
醋酸乙酯(17: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热风吹至斑
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8页)。
【功能与主治】理气宽胸,消积导滞。用于气郁不舒,停食停水引起的胸膈痞满
脘腹痛,饮食少进,痢疾初起。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6g,一日2次,年老体弱者减半。
【注意】孕妇忌服。
【规格】每100粒重6g 【贮藏】密封。



关键字:理气
上一篇: 天一止咳糖浆
下一篇:马应龙八宝眼膏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木香理气片/中成药大全(0)
  • 理气舒心片/中成药大全(2)
  • 和肝理气化湿膏/膏方(1)
  • 养阴理气膏/膏方(0)
  • 和肝化痰膏/膏方(2)
  • 益黄散/中药方剂(1)
  • 温胆汤/中药方剂(1)
  • 连朴饮/中药方剂(3)
  • 过期饮/中药方剂(1)
  • 地榆散/中药方剂(1)
  • 香连化滞丸/中药方剂(1)
  • 厚朴麻黄汤/传统方剂(8)
  • 丁香柿蒂汤/传统方剂(5)
  • 大半夏汤/传统方剂(6)
  • 橘皮竹茹汤/传统方剂(9)
  • 旋覆代赭汤/传统方剂(13)
  • 小半夏汤/传统方剂(7)
  • 定喘汤/传统方剂(7)
  • 趁痛丸/传统方剂(6)
  • 橘核丸/传统方剂(5)
  • 海藻玉壶汤/传统方剂(6)
  • 复元通气散/传统方剂(7)
  • 良附丸/传统方剂(12)
  • 沉香化滞丸/传统方剂(3)
  • 沉香化气丸/传统方剂(4)
  • 天仙藤散/传统方剂(23)
  • 正骨紫金丹/传统方剂(17)
  • 加味枳术丸/传统方剂(8)
  • 加味乌药汤/传统方剂(4)
  • 匀气散/传统方剂(7)
  • 乌药散/传统方剂(9)
  • 正气天香散/传统方剂(12)
  • 通气散/传统方剂(5)
  • 荆蓬煎丸/传统方剂(7)
  • 六磨汤/传统方剂(4)
  • 五磨饮子/传统方剂(11)
  • 四磨汤/传统方剂(4)
  • 解肝煎/传统方剂(5)
  • 橘皮汤/传统方剂(5)
  • 启膈散/传统方剂(6)
  • 香棱丸/传统方剂(9)
  • 柴胡清肝汤/传统方剂(4)
  • 乌药汤/传统方剂(6)
  • 木香顺气散/传统方剂(8)
  • 顺气活血汤/传统方剂(6)
  • 暖肝煎/传统方剂(5)
  • 天台乌药散/传统方剂(5)
  • 厚朴温中汤/传统方剂(4)
  • 金铃子散/传统方剂(28)
  • 法半夏厚朴汤/传统方剂(2)
  • 越鞠丸/传统方剂(2)
  • 理气舒心片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2)
  • 理气定喘丸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7)
  • 木香理气片/历史药品质量标准(9)
  • 舒肝理气丸 /历史药品质量标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