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手册> 浏览文章

鸡眼草《救荒本草》【异名】掐不齐《救荒本草》,人字草《本草求原》,斑珠科、公母草《植物名实图考》,牛黄黄、炸古基《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小蓄片《南京民间药草》,妹子草、红花草、地兰花《中医药实验研究》,土文花、满路金鸡、细花草《贵州民间药物》,白斑鸠窝《四川中药志》,鸳鸯草、夜关门、老鸦须、铺地龙《湖南药物志》,蚂蚁草《上海常用中草药》,莲子草、花花草、夏闭草、小延边草、花生草、白萹蓄、小关门、瞎眼草《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小号苍蝇翼、红骨丹《福建中草药》,蚂蚁骨头草(苏医《中草药手册》。【来源】为豆科植物鸡眼草的全草。【植物形态】鸡眼草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多分枝。小枝上有向下倒挂的白色细毛。3出羽状复叶,互生;有短柄;小叶细长,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2~8厘米,宽3~7毫米,先端圆形,其中脉延伸呈小刺尖,基部楔形;沿中脉及边缘有白色鬃毛。托叶较大,长卵形,急尖,初时淡绿色,于时为淡褐色。花蝶形,1~2朵,腋生;小苞片4,卵状披针形;花萼深紫色,钟状,长2.5~3毫米,5裂,裂片阔卵形;花冠浅玫瑰色,较萼长2~3倍,旗瓣近圆形,顶端微凹,具爪,基部有小耳,翼瓣长圆形,基部有耳,龙骨瓣半卵形,有短爪和耳,旗瓣和翼瓣近等长,翼瓣和龙骨瓣的末端有深红色斑点;雄蕊2体。荚果卵状圆形,顶部稍急尖,有小喙,萼宿存。种子1粒,黑色,具不规则的褐色斑点。花期7~9月。果期9~10月。生长于向阳山坡的路旁、田中、林中及水边。分布东北以及河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福建、广东、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同属植物长萼鸡眼草形态与鸡眼草相似,但茎较粗壮直立;小叶倒卵形,密生长毛;萼片稍长。有些地区亦作鸡眼草使用。【采集】7~8月采取,晒干或鲜用。【化学成分】鸡眼草叶含黄酮类、葡萄糖甙。【药理作用】鸡眼草水浸剂在体外对四种痢疾杆菌(弗氏、宋氏、志贺氏、舒氏)和大肠杆菌无抗菌作用,仅醇浸液对弗氏痢疾杆菌显示微弱作用。长萼鸡眼草水浸液在体外对弗氏、舒氏、志贺氏痢疾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平板法)。【性味】甘、辛,平。①《本草求原》:"甘辛,平。"②《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辛,无毒。"【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健脾利湿。治感冒发热,暑湿吐泻,疟疾,痢疾,传染性肝炎,热淋,白浊。①《本草求原》:"治跌打扑肿,解毒。"②《植物名实图考》:"除火毒。中暑捣取汁,(和)凉水饮之。"③《南京民间药草》:"利小便。"④《福州草药》:"治蛇咬伤。"⑤《中医药实验研究》:"治妇人白带,湿热黄疸,暑泻,肠风便血,红白痢疾。"⑥《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吐血,泻痢及小儿疳疾。"⑦《贵州民间药物》:"止血。治腹痛。"⑧《四川中药志》:"解热、散痧。治腰痛腹泻,发痧,白痢。"⑨《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利湿健脾,解热止痢。"⑩《上海常用中草药》:"治感冒发热,咳嗽胸痛,尿路感染,肠炎,痢疾。"⑾《福建中草药》:"利水消积。治消化不良腹泻。"⑿《陕西中草药》:"收敛,固脱。治子宫脱垂,脱肛。"【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捣汁涂。【选方】①治突然吐泻腹痛:土文花嫩尖叶,口中嚼之,其汁咽下。《贵州民间药物》②治中暑发痧:鲜鸡眼草三至四两。捣烂冲开水服。《福建中草药》③治湿热黄疸,暑泻,肠风便血:公母草七钱至一两。水煎服。年久肠风,须久服有效。《中医药实验研究》④治赤白久痢:鲜鸡眼草二两,凤尾蕨五钱。水煎,饭前服。《浙扛民间常用草药》⑤治红白痢疾:公母草五钱,六月霜二钱。水煎,去渣,红痢加红糖,白痢加白糖服。《中医药实验研究》⑥治疟疾:鸡眼草一至三两。水煎,分二、三次服。一日一剂,连服三天。《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⑦治小儿疳积:鸡眼草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⑧治胃痛:鸡眼草一两。水煎温服。《福建中草药》⑨治小便不利:鲜鸡眼草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⑩治热淋:公母草七钱至一两。米酒水煎服。《中医药实验研究》⑾治妇人白带:公母草七钱至一两,用精猪肉二、三两炖汤,以汤煎药服。《中医药实验研究》⑿治跌打损伤:鸡眼草捣烂外敷。《湖南药物志》【临床应用】治疗传染性肝炎每日用新鲜人字草6两(小儿减半),洗净加水煎煮20~30分钟,去渣分3次服,连服10天。据23例观察,对黄疸消退及肝功能恢复有一定作用。治程中亦未发现毒性反应和副作用。
关键字:鸡眼
上一篇: 刺沙蓬
下一篇:鸡翎草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