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手册> 浏览文章

竹节蓼《广西中药志》【异名】百足草《广州植物志》,观音竹、铁扭边、上石百足、飞天蜈蚣、蜈蚣竹、扁竹花、斩蛇剑《广西中药志》。【来源】为蓼科植物竹节蓼的全草。【植物形态】竹节蓼多年生直立草本,高0.6~2米。茎基部圆柱形,木质化,上部枝扁平,呈带状,宽7~12毫米,深绿色,具光泽,有显著的细线条,节处略收缩,托叶鞘退化成线状,分枝基部较窄,先端锐尖。叶多生于新枝上,互生,菱状卵形,长4~20毫米,宽2~10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在近基部有一对锯齿,羽状网脉,无柄。花小,两性,具纤细柄;苞片腆质,淡黄棕色;花被4~5深裂,裂片矩圆形,长约1毫米,淡绿色,后变红色;雄蕊6~7,花丝扁,花药白色;雌蕊1,子房上位,花柱短,3枚,杜头分叉。疫果三角形,包于红色内质的花被内。花期9~10月。果期10~11月。多栽培于庭园。分布福建、广东、广西等地。【采集】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性味】甘酸,微寒。①《广西中药志》:"味淡涩,性微寒,无毒。"②《泉州本草》:"味酸微甘,性平,无毒。"【归经】入心、肝、脾经。①《广西中药志》:"入心、肝二经。"②《泉州本草》:"入心、肝、肿经。"【功用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痈疽肿毒,跌打损伤,蛇、虫咬伤。①《广西中药志》:"拔毒消肿。治毒蛇及蜈蚣咬。"②《泉州本草》:"清热解毒,退癀消肿,行血去瘀,生新止痛。治痈疽肿毒,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2~4两)。外用:捣敷。【选方】①治跌打损伤:鲜竹节蓼二两,以酒代水煎服,并以渣敷患处。《泉州本草》②治毒蛇咬伤:竹节蓼二两,红乌桕木二两。咸苏木二两,假紫苏二两,千斤拔一两。以上五味捣烂,以三分之一冲酒服,三分之二浸醋外涂伤口周围。《广西中药志》③治蜈蚣咬伤:竹节蓼捣烂,擦伤口周围。《广西中药志》
关键字:竹节
上一篇: 竹节草
下一篇:竹叶兰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