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手册> 浏览文章

白苏子《饮片新参》【异名】荏子《别录》,玉苏子《中药志》。【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白苏的果实。【植物形态】白苏《本草图经》,又名:荏《别录》,南苏《滇南本草》,白紫苏、假紫苏《生草药性备要》,家苏《植物名实图考》,山紫苏、臭苏、犬屎薄、犬屎苏。一年生直立草本,有香气,高0.5~1.5米。茎绿色,圆角四棱形,多分枝,除基部外,密生细长白毛。叶对生;叶片卵形或圆形,长3~9.5厘米,宽2~8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均绿色而具毛,下面稍苍淡且有腺点;叶柄长10~45毫米,密被白毛。总状花序腋生及顶生;苞片卵形,先端急尖或尾状;萼钟状,具5齿和10条脉纹,分2唇,外面有毛及腺点,内面喉部有长柔毛1圈;花冠白色,管状,2唇形,外面有毛,内面中部有毛1圈,上唇2浅裂,裂片较宽,先端略凹,下唇3裂,两侧的裂片半圆形,中裂片横椭圆形,向下折屈;雄蕊4,2强,稍伸出,花丝无毛,花粉囊2室;子房4裂,花柱无毛,稍伸出,柱头2裂。小坚果褐色或灰白色,倒卵形,长约2毫米,径约1.7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野生于路旁,亦有栽培者。自河北至长江流域及南方各地均有分布。本植物的根及近根老茎(苏头)、茎(白苏梗)、叶(白苏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草,打下果实,除去杂质,晒干。【药材】干燥的果实,卵形或略呈三角形圆锥体状,长径2.5~3.5毫米,短径2~2.5毫米。表面灰白色至黄白色,有隆起的网纹。果皮质脆,易压碎。种仁黄白色,富油质。气微香,嚼之有油腻感。以粒大、饱满、无杂质者为佳。产江苏、河北、山东、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本品在四川、贵州等地与紫苏子同等使用,参见"紫苏子"条。【化学成分】种子含脂肪油,主为亚麻脂和甘油三棕榈酸酯。全草含挥发油,袖中含l-紫苏醛、白苏烯酮、松茸醇和l-芳樟醇。【性味】①《别录》:"味辛,温,无毒。"②《饮片新参》:"辛,平。"【功用主治】下气,消痰,润肺,宽肠。治咳逆,痰喘,气滞便秘。①《别录》:"主咳逆,下气,温中补体(体一作髓)。"②《食疗本草》:"生食,止渴润肺。"③《滇南本草》:"开胃健脾。同陈皮化痰疏风。"④《饮片新参》:"平肺气,止逆。治咳喘,通肠府。"【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
关键字:白苏
上一篇: 白芥子
下一篇:白苏叶
网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