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手册> 浏览文章

巴茅果《贵州民间药物》【异名】牛草果。【来源】为禾本科植物五节芒根茎部叶鞘内的虫瘿。【植物形态】五节芒,又名:萱仔、马儿扦。多年生草本,高2~4米。根茎横生,具叶鞘,常在鞘内生有虫瘿,肿大如竹笋形。秆无毛,节下具白粉。叶鞘无毛或仅边缘疏生纤毛;叶片披针状线形;长25~60厘米或更长,宽15~30毫米,先端渐尖,边缘粗糙,主脉阔,白色。圆锥花序顶生,宽大而稠密,长30~50厘米,分枝纤细;每节着生2小穗,一具长柄,一具短柄;基盘上有白色丝毛,长于小穗;第1颖渐尖,有脉2~3条,中脉不明显或缺;第2颗与第1颖相似,有脉3条,中脉明显而粗糙;不孕花的外稃披针形,较颖稍短;结实小花的外稃短尖,先端2齿裂,齿间有一长约1厘米的芒;内稃卵形,长不及1毫米。花果期5~11月。生于山坡或草地。分布广东、广西、贵州、安徽、江苏等地。【采集】虫瘿全年均可采集。【性味】性温,味辛。【功用主治】顺气,发表,除瘀。【选方】①治月经不调:巴茅果五钱至一两。泡酒半斤,每次服五钱。②治小儿疹出不透:巴茅果三个。煎水服。③治小儿疝气:巴茅果三个,茴香根五钱,香附米三个。蒸甜酒服。
关键字:
上一篇: 水蛭
下一篇:水蕨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