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中药手册> 浏览文章

奶汁树《江西草药》【异名】牛奶子树、下乳草。【来源】为桑科植物窄叶台湾榕的根及叶。【植物形态】窄叶台湾榕灌木,高约1米。枝条带紫红色,折断有白色乳汁。小枝,叶脉和叶柄被短硬毛,早落。单叶互生,膜质,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5~9厘米,宽1~2厘米,侧脉与中脉成直角展出,小脉极不明显。花序托有梗,单生于叶腋,圆球形或梨形,绿色或紫红色;基部有苞片3枚,雄花和瘿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内;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内,雄花被片3~4,雄蕊2;瘿花被片3~4或更多,花柱短,侧生。果球形,成熟时紫红色。花期10月至翌年春。生于灌木丛中。分布我国东南各地,【采集】秋、冬采收。【性味】平,辛微涩。【功用主治】祛风利湿,清热解毒。治腰痛,黄疸,疟疾,百日咳,背痈,乳痈,乳汁不足,齿龈炎,毒蛇咬伤。【选方】①治百日咳:奶汁树根五钱,水煎服。②治背痈:奶汁树鲜叶适量,捣烂外敷;另用奶汁树根二两,水煎服。③治乳汁不足:奶汁树根二两,地锦一两,白茅根五钱,猪前脚一只,红糖、米酒少许。水煎。服汤食肉。
关键字:奶汁
上一篇: 奶椎
下一篇:奶浆果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葱乳膏/膏方(0)
  • 奶汁树/中华本草(6)
  • 奶汁树/中草药大全(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