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传统方剂> 浏览文章
【方名】 小柴胡汤
【出处】 《伤寒论》
【分类】 和解方-和解少阳
【组成】

柴胡(12克) 黄芩(9克) 人参(6克) 半夏(9克) 炙甘草(5克) 生姜(9克) 大枣(4枚)
【功用】

和解少阳,兼和胃降逆。
【主治】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以及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禁忌】 斟酌。

【方解】 本方为和解少阳之主方。少阳为三阳之枢,一旦邪犯少阳,徘徊于半表半里之间,外与阳争而为寒,内与阴争而为热,故往来寒热。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眥,下耳后,入耳中,其支者,会缺盆,下胸中,贯膈循胁,络肝属胆,故邪在少阳,经气不利,少阳相火郁而为热,所以日苦,咽干,目眩而胸胁苦满。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见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舌苦薄白,是邪尚未入里化热之征,脉弦是少阳经气郁而不得疏泄之故。本方之柴胡为少阳专药,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为君药。黄芩寒,善清少阳相火,故为臣配合柴胡,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痞,为佐药为助君臣药攻邪之用。人参、甘草为佐,生姜、大枣为使益胃气,生津液,和营卫,既扶正以助祛邪,又实里而防邪入。如此配合,以祛邪为主,兼顾正气;以少阳为主,兼和胃气,故可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戢然汗出而解”《伤寒论》。或治不如法,小柴胡汤证仍在者,服小柴胡汤后,“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少阳病,邪在半表半里之间,未有定处,往来无常,故其见证多少不一,所以《伤寒论》第101条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然而,总以寒热往来,苔白脉弦为主。

【化裁】 此外,若“胸中烦而不呕者”,是热聚于胸而气不逆,可“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18克),开结散热以除烦;“若渴”,是热伤津液,可“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8克)、栝蒌根四两(12克),清热生津以解渴;“若腹中痛者”是胆病及肝,肝郁乘牌之故,可“去黄芩,加芍药”,泄木安土以止痛;“若胁下痞硬”,是经气郁而津聚为痰,可“去大枣,加牡蛎(12克)”,化痰软坚以消痞;“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是水气凌心,可”去黄芩,加茯苓(12克),”淡渗去水以定悸;“若不渴,外有微热者,”是兼表邪,可“去人参,加桂枝(6
【附方】 柴胡枳桔汤

【附注】 小柴胡汤原就有若干加减法,后世据以加减化裁者更多,今选柴胡枳桔汤为例,意在说明参、草、大枣等益气匡正之品,并非和解少阳必用之药。原书谓本证系“邪郁腠理,逆于上焦,少阳经病偏于半表证也,法当和解兼表,柴胡枳桔汤主之”证既偏于半表,治当促邪外透为合,故加枳、橘、陈皮,畅胸隔之气,开发上焦。去枣留姜,亦是用其辛散之功,助柴胡透邪。雨前茶(绿茶)清热降火,利水去痰,助黄芩清泄邪热。如此配合,使少阳经证偏于半表者,得外透而解,升降复而三焦通畅,自然诸证悉除。

【文献】 方论 程应施曰:“方以小柴胡名者,配乎少阳取义,至于制方之旨及加减法,则云‘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尽之矣。何则?少阳脉循胁肋,在腹背阴阳两歧间,在表之邪欲入里为里气所拒;故寒往而热来,表里相拒,而留于歧分;故胸胁苦满,神识以拒而昏困,故嘿嘿;木受邪则妨土故不欲食;胆为阳木而居清道,为邪所郁,火无从泄,逼炎心分,故心烦;清气郁而为浊,则成痰滞,故喜呕;呕则木火两舒,故喜之也。此则少阳定有之证。其余或之云者,以少阳在人身为游部,凡表里经络之¥,皆能随其虚而见之,不定之邪也。据证皆是太阳经中所有者,特以五六日上见,故属之少阳。半表半里兼而有之,方是小柴胡证。 方中柴胡以疏木,使半表之邪得从外宣;黄芩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半夏能开结痰;豁浊气以还清;人参能补久虚,滋肺全以融木;甘草和之;而更加姜枣助少阳生发之气,使邪无内向也。至若迫而不呕者,火成燥实而逼胸,故土人参、半夏,加栝萎实。渴者燥已耗液而逼肺,故去半夏,加栝篓根。腹中痛,木气散入土中,胃阳受困,故去黄芩以安土,加芍药以戢木。胁下痞硬者,邪既留则木气实;故去大枣之甘而缓;加牡蛎之咸而¥也。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土被侵则木气逆,故去黄芩之苦而伐,加茯苓之淡而渗也。不渴身有微热者,半表之寒尚滞于肌,故去人参加枝枝以解之。咳者半表之寒凑于肺,故去参枣加五味子,易生姜为干姜以温之;虽肺寒不减黄芩,恐木寡畏也。总之邪在少阳,是表寒里热两郁不得升之故,小柴胡之治;所谓升降浮沉,则顺之也。”(《名医方论》)

【运用】

关键字:柴胡 和解 和解少阳
上一篇: 新加黄龙汤
下一篇:柴胡枳桔汤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关于征求《中兽药、天然药物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修订稿)》意见.../政府通知(2)
  • 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关于公开征求《兽用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注.../政府通知(0)
  • 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关于征求《预防用兽用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及.../政府通知(2)
  • 柴胡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3)
  • 柴胡/经典中药(3)
  • 银柴胡/经典中药(3)
  • 柴胡黄芩治小儿发热/偏方秘方(5)
  • 柴胡知母治小儿发热/偏方秘方(6)
  • 人参柴胡治性欲冷淡/偏方秘方(0)
  • 柴胡当归治不射精症/偏方秘方(2)
  • 熟地柴胡治遗精/偏方秘方(0)
  • 香附柴胡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偏方秘方(1)
  • 柴胡白芍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偏方秘方(3)
  • 柴胡白芍治月经不调/偏方秘方(0)
  • 柴胡当归汤治盆腔炎/偏方秘方(1)
  • 柴胡知母治子宫脱垂/偏方秘方(2)
  • 当归柴胡汤治闭经/偏方秘方(2)
  • 柴胡山楂汤治闭经/偏方秘方(0)
  • 柴胡通经汤治痛经/偏方秘方(0)
  • 蒲公英柴胡汤治急性乳腺炎/偏方秘方(1)
  • 当归柴胡治三叉神经痛/偏方秘方(0)
  • 柴胡黄芩治精神分裂症/偏方秘方(0)
  • 柴胡当归治癫痫/偏方秘方(1)
  • 柴胡黄连治胸膜炎/偏方秘方(1)
  • 柴胡当归治肝炎/偏方秘方(1)
  • 柴胡黄芪枳壳治急性胆囊炎/偏方秘方(3)
  • 柴胡丹皮治慢性胆囊炎/偏方秘方(3)
  • 柴胡川楝子治慢性胆囊炎/偏方秘方(0)
  • 柴胡百合治慢性胆囊炎/偏方秘方(0)
  • 金钱草柴胡治慢性胆囊炎/偏方秘方(1)
  • 柴胡槐花治便秘/偏方秘方(3)
  • 柴胡枳实治胃炎/偏方秘方(0)
  • 柴胡黄芪治病毒性心肌炎/偏方秘方(2)
  • 柴胡桂枝汤治感冒/偏方秘方(5)
  • 柴胡香薷治感冒/偏方秘方(0)
  • 柴胡槐花治高血压/偏方秘方(4)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高血压/偏方秘方(1)
  • 柴胡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0)
  • 银柴胡的鉴别方法/中药鉴定(0)
  • 柴胡注射液/中成药大全(40)
  • 小柴胡汤丸/中成药大全(6)
  • 正柴胡饮颗粒/中成药大全(0)
  • 小柴胡片/中成药大全(1)
  • 柴胡舒肝丸/中成药大全(3)
  • 柴胡镇咳片/中成药大全(0)
  • 柴胡炮制方法与标准/饮片炮制(3)
  • 散血膏/膏方(2)
  • 咬伤膏/膏方(3)
  • 生肌长肉膏药/膏方(2)
  • 芙蓉膏/膏方(2)
  • 犀角膏/膏方(2)
  • 生肌膏/膏方(14)
  • 疗发背及一切毒肿膏/膏方(5)
  • 卓氏白膏/膏方(47)
  • 莽草膏/膏方(1)
  • 大黄膏/膏方(10)
  • 化毒膏/膏方(1)
  • 独圣膏/膏方(1)
  • 祛毒膏/膏方(2)
  • 僵蚕全蝎敷治膏方/膏方(1)
  • 龟背方/膏方(7)
  • 猪骨煎/膏方(1)
  • 柴胡甘草饮/药膳食疗(0)
  • 银柴胡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中药材种植(1)
  • 柴胡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中药材种植(2)
  • 阳和解凝酒/药酒大全(4)
  • 截疟酒/药酒大全(0)
  • 柴术酒/药酒大全(8)
  • 排卵酒/药酒大全(1)
  • 益气举陷酒/药酒大全(1)
  • 宣郁通经酒/药酒大全(1)
  • 升陷固脱酒/药酒大全(2)
  • 柴胡疏肝酒/药酒大全(0)
  • 跌打损伤酒/药酒大全(2)
  • 柴芍六君子酒/药酒大全(1)
  • 内托酒煎黄芪汤/药酒大全(5)
  • 调气益胃酒/药酒大全(3)
  • 银柴胡水提物/中药提取物(0)
  • 柴胡桂枝汤/中药方剂(5)
  • 小柴胡汤/中药方剂(2)
  • 阳和解凝膏/中药方剂(0)
  • 柴胡达原饮/中药方剂(2)
  • 柴胡细辛汤/中药方剂(5)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药方剂(3)
  • 柴前梅连散/中药方剂(2)
  • 清骨散/中药方剂(2)
  • 午时茶/中药方剂(4)
  • 荆防败毒散/中药方剂(5)
  • 柴葛解肌汤/中药方剂(3)
  • 调中益气汤/中药方剂(3)
  • 升陷汤/中药方剂(0)
  • 柴胡疏肝散/中药方剂(1)
  • 大柴胡汤/中药方剂(1)
  • 银柴胡/中药图谱(24)
  • 山银柴胡/中药图谱(4)
  • 柴胡叶链荚豆/中药图谱(1)
  • 柴胡/中药图谱(2)
  • 银柴胡/中华本草(1)
  • 山银柴胡/中华本草(0)
  • 奶浆柴胡/中华本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