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兽药智库> 中药数据> 传统方剂> 浏览文章
【方名】 归脾汤
【出处】 《正体类要》
【分类】 补益方-补血
【组成】

白术(3克) 当归(3克) 白茯苓(3克) 黄芪炒(3克) 远志(3克) 龙眼肉(3克) 酸枣仁炒 (3克) 人参(6克) 木香(1.5克) 炙甘草(1克)
【功用】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本方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者。)

【禁忌】 斟酌。

【方解】 本方证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上述诸症虽属心脾两虚,却是以脾虚为核心,气血亏虚为基础。脾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故方中以参、芪、术、草大队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多用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复中焦运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用法中姜、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全方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为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两虚之良方。 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故张璐说:“此方滋养心脾,鼓动少火,妙以木香调畅诸气。世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闷,或泄泻,减食者,以其纯阴无阳,不能输化药力故耳。”(《古今名医方论》) 本方原载宋·严用和《济生方》,但方中无当归、远志,至明·薛己补此二味,使养血宁神之效尤彰。本方的适应范围,随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不断有所扩充,原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之健忘、怔忡。元·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增加治疗脾不统血之吐血、下血。明·薛己《内科摘要》增补了治疗惊悸、盗汗、嗜卧少食、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症。 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同用参、芪、术、草以益气补脾。前者以补气药配伍养心安神药,意在心脾双补,复二脏生血、统血之职,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以及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等。后者是补气药配伍升阳举陷药,意在补气升提,复脾胃升清降浊之能,主治脾胃气虚、气陷之少气懒言、发热及脏器下垂等。

【化裁】 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附方】 无。

【附注】 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或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文献】 方论 汪昂《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血不归脾则妄行,参、术、黄芪、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茯神、远志、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心,心者,脾之母也。当归滋阴而养血,木香行气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滞,又以助参、芪而补气。气壮则能摄血,血自归经,而诸症悉除矣。” 《正体类要》卷下:“跌仆等症,气血损伤;或思虑伤脾,血虚火动,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怠情嗜卧,怔忡惊悸,自汗,大便不调;或血上下妄行。”

【运用】

关键字:正体 补益 补血 白术 当归 茯苓
上一篇: 当归补血汤
下一篇:圣愈汤
网友留言
相关文章
  • 关于征求《中兽药、天然药物分类及注册资料要求(修订稿)》意见.../政府通知(2)
  • 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关于公开征求《兽用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注.../政府通知(0)
  • 农业农村部兽药评审中心关于征求《预防用兽用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及.../政府通知(2)
  • 土茯苓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9)
  • 当归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6)
  • 茯苓的传说故事/中药传说(0)
  • 土茯苓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12)
  • 茯苓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0)
  • 当归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3)
  • 白术的美容功效及方法/中药美容(10)
  • 当归/经典中药(15)
  • 土茯苓/经典中药(3)
  • 茯苓/经典中药(15)
  • 白术/经典中药(0)
  • 茯苓枸杞子加味治老年哮喘/偏方秘方(0)
  • 白术生谷芽治小儿厌食症/偏方秘方(1)
  • 厚朴茯苓治小儿厌食/偏方秘方(4)
  • 蜈蚣当归治阳痿/偏方秘方(1)
  • 黄芪白术治小儿厌食症/偏方秘方(1)
  • 连翘当归治儿童低热/偏方秘方(16)
  • 党参白术治婴幼儿腹泻/偏方秘方(1)
  • 茯苓黄芪治婴幼儿腹泻/偏方秘方(0)
  • 人参茯苓治婴幼儿腹泻/偏方秘方(1)
  • 白术泽泻治婴儿腹泻/偏方秘方(1)
  • 扁豆衣茯苓治婴儿腹泻/偏方秘方(1)
  • 大黄当归治急性附睾炎/偏方秘方(1)
  • 当归牛膝治输精管结扎术后综合症/偏方秘方(2)
  • 赤芍当归治输精管结扎术后综合症/偏方秘方(0)
  • 紫草当归治男性更年期综合征/偏方秘方(0)
  • 熟地白术治男性不育症/偏方秘方(2)
  • 柴胡当归治不射精症/偏方秘方(2)
  • 半夏茯苓治妊娠呕吐/偏方秘方(2)
  • 白术桔红治妊娠呕吐/偏方秘方(4)
  • 当归丹参治子宫内膜异位症/偏方秘方(6)
  • 当归川芎治月经不调/偏方秘方(0)
  • 丹参当归治女阴白色斑损/偏方秘方(5)
  • 当归川芎治产后尿潴留/偏方秘方(1)
  • 桂枝茯苓治产后癃闭/偏方秘方(5)
  • 当归桃仁治更年期综合征/偏方秘方(0)
  • 当归桑叶治更年期综合征/偏方秘方(3)
  • 当归桃仁治盆腔脓肿/偏方秘方(1)
  • 当归元胡治慢性盆腔炎/偏方秘方(0)
  • 柴胡当归汤治盆腔炎/偏方秘方(0)
  • 当归丹参治附件炎/偏方秘方(8)
  • 土茯苓败酱草治附件炎/偏方秘方(11)
  • 当归白芍治胎位不正/偏方秘方(3)
  • 人参当归治胎位异常/偏方秘方(1)
  • 当归甘草汤治胎位不正/偏方秘方(7)
  • 白术党参治胎位不正/偏方秘方(10)
  • 当归白术治胎位不正/偏方秘方(0)
  • 当归苏叶治胎位不正/偏方秘方(1)
  • 土茯苓治子宫颈炎/偏方秘方(3)
  • 党参白术汤治子宫肌瘤/偏方秘方(11)
  • 桂枝茯苓丸治子宫肌瘤/偏方秘方(0)
  • 小茴香当归治输卵管阻塞/偏方秘方(2)
  • 当归柴胡汤治闭经/偏方秘方(2)
  • 黄芪白术汤治闭经/偏方秘方(0)
  • 当归白芍治痛经/偏方秘方(3)
  • 当归赤芍治痛经/偏方秘方(0)
  • 当归泽兰治痛经/偏方秘方(2)
  • 黄芪当归汤治雷诺病/偏方秘方(1)
  • 当归芍药汤治雷诺病/偏方秘方(1)
  • 阿胶当归汤治功血/偏方秘方(0)
  • 椿皮白术散治功血/偏方秘方(4)
  • 当归珍珠母治倒经/偏方秘方(1)
  • 当归党参汤治倒经/偏方秘方(2)
  • 黄芪当归汤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偏方秘方(1)
  • 当归芍药汤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偏方秘方(2)
  • 菊花茯苓饮治丹毒/偏方秘方(0)
  • 茯苓白术桂枝汤治小儿疝气/偏方秘方(3)
  • 当归茯苓汤治疝气/偏方秘方(2)
  • 当归生地膏治褥疮/偏方秘方(0)
  • 党参茯苓汤治褥疮/偏方秘方(10)
  • 黄芪当归治破伤风/偏方秘方(6)
  • 当归芍药汤治冻伤/偏方秘方(4)
  • 当归柴胡治三叉神经痛/偏方秘方(0)
  • 黄芪白术治类风湿性关节炎/偏方秘方(2)
  • 黄芪白术治失眠/偏方秘方(4)
  • 太子参当归治精神分裂症/偏方秘方(5)
  • 柴胡当归治癫痫/偏方秘方(1)
  • 茯苓白术治慢性肾衰/偏方秘方(4)
  • 当归瓜篓皮治胸膜炎/偏方秘方(0)
  • 当归鸡内金治肝硬化/偏方秘方(4)
  • 当归牡砺治脂肪肝/偏方秘方(0)
  • 柴胡当归治肝炎/偏方秘方(0)
  • 白术白芍治慢性胆囊炎/偏方秘方(0)
  • 枳实白术治便秘/偏方秘方(2)
  • 白术生地治便秘/偏方秘方(0)
  • 党参白术治肠炎/偏方秘方(0)
  • 旱莲当归治肠炎/偏方秘方(0)
  • 白芍白术治肠炎/偏方秘方(0)
  • 潞党参白术治胃炎/偏方秘方(0)
  • 当归首乌治贫血/偏方秘方(5)
  • 当归黄芪治贫血/偏方秘方(0)
  • 生地茯苓治糖尿病/偏方秘方(0)
  • 黄芪茯苓治心力衰竭/偏方秘方(1)
  • 当归玄参治冠心病/偏方秘方(0)
  • 黄芪白术治低血压病/偏方秘方(0)
  • 黄芪当归治低血压/偏方秘方(2)
  • 土茯苓/中药图片(2)